殷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90-02
在數學教學中科學有效的使用學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而且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現實的教學中,學具并沒有起到很好的學習作用。教師們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因怕課堂紀律亂,操作時紀律不好組織就不讓學生操作,違反兒童認知規律。有的即使操作了,也是形式化,做表面文章,學生根本就沒有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動手動腦空間。有的甚至不知道上的內容正好有對應的學具,等上完才知道沒有發揮作用等等問題,說明我們在教學中對學具的作用還不是很了解,不夠重視。《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里的操作即為教具、學具操作,利用學具操作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空間特征,幫助學生掌握抽象數學知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概念,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具的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些教師在學具的應用方面也沒有完全擺脫舊的教學方法,而是在滿堂灌的基礎上應用學具。學具沒有成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和合作學習的工具。沒有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上去研究學具的應用意義。不太重視學具的操作,學生只是觀察者,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具的操作者應該是是學生,可以人人動手,人人參與,主動地接受學習,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的角色。也有部分的教師不善于應用學具教學,沒有理解學具的本質意義。所以在使用學具方面,教師一定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新課標》指出,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時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多給學生動手操作學具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一種心中有學具,學數學離不開學具學具能更好地學數學,樹立這樣一種意識,養成隨時帶學具的習慣。讓他們“在玩中做,在做中學”,體驗學習的快樂。
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好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要注意使用的技巧,首先是理解新知中運用學具,知識的理解離不開感性的認識,學生理解新知必須要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之上, 借助表象,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征或概括出某些規律。在理解新知識中運用學具,可以幫助學生架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不同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愉悅地學習。學生的操作是的優點是不受思維的限制,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操作,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內部心理的智力活動充分體現出來,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思維能力。學生還可以用學具驗證所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的操作。學生所提出的假設,實質上是一種猜想,而鼓勵學生猜想是當今教學中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每一項科學實驗的成功都是在大膽猜想和實踐中取得的,培養學生敢于猜想,勇于實踐,是當今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應適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去猜想、去實踐。
其次,復習準備中運用學具,復習準備的目的是要通過對知識的回憶、加工,形成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知識基礎。在復習準備中運用學具,可以使學生親自獲得感性的具體材料,為學生學習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作好必要的準備。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小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許多知識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往往需要用與之有關的舊知識作為知識基礎。在復習準備中,通過操作學具,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以及操作技能,為學習新知鋪平道路。
最后,鞏固練習中運用學具,鞏固練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較多的書本知識,需要及時地鞏固,這樣才能防止遺忘,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深化。知識的鞏固是學生順利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是在實踐中能靈活運用知識的先決條件。在鞏固練習中運用學具,可以增加學生的新鮮感,避免單調的重復引起大腦神經細胞的抑制狀態所產生的疲勞現象,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說運用學具進行鞏固練習,是一種有效的練習方法。例如,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后,在練習時先讓學生拿出8朵花,要求把它們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多少,這樣既鞏固了平均分的方法,又加深了學生對除法的認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接著讓學生拿出12朵花,要求任意分成若干等份,看每份是多少,并列出算式。這樣使學生在單純模仿的基礎上,發展成有一定思維價值的模仿,為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于練習的形式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盡管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但仍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這與學具的運用是密不可分的。在比如,學習 《長、正方體的面積》后,在練習中,讓學生分小組計算制作不同物體,所需材料的表面積和側面積,如:粉筆盒、罐頭盒的商標紙;長方體玻璃杯、正方體藥盒 、教室門(帶有玻璃)的刷漆面積等。這些物品有的是長方體,有的是正方體,有的需要算6個面,有的需要算5個面,還有的要從6個面的面積中扣除一部分面積。學生通過實際測量與計算,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知識有用武之地,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二要注意使用學具的時機,起始概念的教學中和區別某些易混的概念時,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整除與除盡》 時。在理解某些難點知識和關鍵定義時,進行操作比較好。這樣的難點知識和關鍵定義很多,如教學《分數的意義》。在推導一些抽象的公式、法則、定義時,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乘法分配率》時。在應用題的教學中,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相遇問題》時。進行圖形對照時,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時。在教學基本規律的不同變化形式時,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的其他形式時。在學生精神感到疲倦時,進行操作較好。
三要注意學具使用注意事項,有些教師為了達到課標要求,生搬硬套的使用學具,不明確操作目的,為了操作而操作。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選擇操作內容,不能搞成堂堂操作,題題操作的形式主義,致使教學時間消耗,學生興趣低下,學生能力得不到提高。要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在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處強化學具操作。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操作要與學生的表述相結合。為了使學生表演的效果更好,表演的學生應該使用教具或在實物投影上使用學具表演。為了全方位展示,表演的人選應該有兩到三個層次的學生代表。這樣,一方面使學生看到彼此之間的差距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使教師發現每層次的學生知識缺陷在什么地方,及時補漏。教師要大膽肯定學生正確的行為,積極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強精神。
總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學具教學,學具能為學生提供操作條件、能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能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能使學生懂得知識的真正價值、能培養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能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增強學生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等。講究教學藝術,可使每個學生喜歡數學。研究運用學具的教學藝術目的在于發揮學具的潛在作用,使它服務于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在使用學具方面一些教師已經取得了相當可喜的成績,今后隨著學具理論的不斷深入,學具操作的技巧被廣大教師所掌握,以及學具研制的加強,學具教學一定會為小學數學更好地服務,為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