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霞
摘 要:解決問題時,怎樣教,怎樣學?本文就小學五年級解決問題提供了兩種看法:教會學生閱讀,提取有用的信息;用圖示與符號表明題意,從而發掘隱含信息,達到正確解題的目的。
關鍵詞:解決問題;閱讀;圖示與符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58-01
新課程將傳統的應用題教學并入了“解決問題”中,而“解決問題”一般以實際生活為背景依托。這似乎也符合“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的新課程理念,于是在我們課本的習題、練習題、單元測試中催生了數以萬計的涉及人類日常生活、體育、文化…..“解決問題”的題目。而在我們總復習時“解決問題”也作為一個單元來組織學生復習。課改似乎熱熱鬧鬧,而有的學生練習時卻一頭霧水,不會的仍然不會。
熱鬧的改革之余,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開始沉下心來思考:我們的解決問題到底教給孩子們什么,收獲什么?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好鉆研、創造性、探索性思維的人,而童年時培養思維的關鍵時期。解答訓練兒童聰穎機敏的應用題,是激發大腦內在能量和刺激智力之活躍起來的練習。在教學目標的定位討論后,應該努力使學生找出目前對他來說隱藏尚未理解的聯系,也即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說是突破口。帶著這樣的大目標,針對我們學校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們的課堂教學重點突出了兩個方面:
一、閱讀中舍繁求簡,讓學生弄懂題意
傳統應用題的教學,首先讓學生會“讀”,讀中弄清題意,新課程改革下,這種方法依然適用。前面我們說過“解決問題”常以日常生活為例子、背景,但往往造成學生解題的困擾,因此我們需要去其繁留其精華。
例1:小華“六一”節前在書店看好了一套240元的《少兒百科全書》,憑會員卡可享受八五折優惠,但當時帶的錢不夠,沒有買?!傲弧蹦翘煊秩?,這套書打六折優惠。這樣一來,小華買這套書比“六一”前又省下了多少錢?
一道很簡單的應用題,好幾個學生卻沒做。講評試卷時,我和學生的交流如下:
師:為什么沒有做?(那幾個學生低頭不語,在我的再三追問下,學生才向我道出了緣由。)
生:他太長了,有好幾行字,看的我有些眼暈了。
生:我看了一遍,沒讀懂。
師:我們一起讀題,把對解題沒用的信息用鉛筆劃掉。
簡化后,題目變為:小華六一前看好240元的書,享受8折優惠,沒買。六一又去,打六折,買書比六一前又省多少?學生驚呼“原來如此簡單!”于是學生很容易列出了:240×(85%-60%)=60(元)。
類似的例子舉不勝數,例如:濟南趵突泉公園2000年門票的價格為60元,比1999年門票的價格上調了200%,比1997年門票的價格上調了300%,1999年和1997年濟南突泉公園的門票價格為多少?學生說這題讀起來真拗口,讀來讀去忘了是哪年的了。講評時,我讓學生試著把沒用的信息劃去,就變為以下簡約的題目:2000年60元,比1999年上調200%,比1997年上調300%,1999年和1997年是多少?
雖然出題者的意圖是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不是高深莫測的學問,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但學生往往糾結于一些對解題沒用文字的理解,從而在這些文字上面浪費時間,這是違背高效課堂的精神的。所以在做題時不妨讓學生劃掉沒用的信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二、學會借助工具——圖示和符號
我們小學高年級有好多有深度、難度的應用題。不像低年級一樣,老師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讀完“解決問題的應用題”,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連式子加結果就能說出來。我們有些解決問題的題,特別是那種拓展題,連老師也得好好想一想,更別說學生了。碰到這種情況,我喜歡畫一畫圖或用一些符號代替,尋找發掘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我也教我的學生試著用這種方法,結果學生收獲頗豐。
例如,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當行駛到超過中點16千米處,正好行完全程的60%,汽車還要行駛多少千米才能到達乙地?
師:從甲地開往乙地,可以把它畫出來嗎或用什么代替?
生:可以用線段表示甲乙兩地的距離。
師:當行駛超過中點,中點可以用A表示嗎?中點的16千米處可以用B表示嗎?
師:行駛到哪一點正好行完全程的60%。
生: B。
生:那你能表示出AB長多少嗎?AB占全程的多少?
生: AB長16米,占全程的10%。
師:你能求出全程長多少?B乙長多少嗎?
根據圖表題意加符號代替,圖為:
我們的學生很快就能解出答案:全程長:16÷(60%-50%)=160千米,160 ×(1-60%)=64千米
例如,求下圖的陰影部分面積。
雖然干巴巴的只有圖和數字,但學生都能讀懂題意會做。但有一道題是這樣的:學校圓形花壇的周長是31.4米,周圍有一條寬2米的環形小路,求這條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的腦袋中就開始想象,如此這般……看到學生苦思冥想,我對學生說,不如把它用圖表示出來。學生畫圖后,一目了然,正確解出了題。
教會學生閱讀理解題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圖示與符號簡明扼要的表明題意,優化解題方案和解題過程,從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解題的效率。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