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60-01
作文評改,是作文指導的繼續,是作文評講的基礎。在傳統的作文評改中,往往是教師在唱獨角戲,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修改學生的作文,而學生卻毫不領情。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我當過教師,改過學生作文不計其數,得到深切體會:徒勞無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作文評改不應該是教師一人唱獨角戲,而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評改中來,成為作文評改的主人。只有這樣,作文評改才能扎實有效,事半功倍。近年來,我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作文評改教學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評改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評改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利用思維導圖,激發評改興趣
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形式。它把注意的焦點設置在圖的中心——中央圖形上,并由此開始,把聯想和想象所產生的思維結果(文字或圖形),作為與中心圖形相關的一級子中心用隨意的線條將其與中心相連,作為一個分支。一級子中心可以成為下一級聯想和想象的起點。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它看作是一種放射型的圖形化的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全面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以一種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有效的方法駕馭整個范圍的皮層技巧——詞匯、圖形、數字、邏輯、節奏、色彩空間感,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正是利用圖像、色彩、空間等要素并與文字結合來刺激大腦,以此把零散、繁多的知識結構化,快速建構在人的認知、記憶系統中。[1]因此,思維導圖能夠用文字和圖形將看不見、摸不著的作文想法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這種直觀形象的“畫畫”方式利于思考、便于探究和聯想,十分適合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能夠很好地激起他們的興趣。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作文《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我這樣引導學生評改:同學們,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本單元的幾篇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動物分別寫了哪些內容?接著,我邊引導邊在黑板上勾畫。學生一看,興致馬上來了。我立刻趁熱打鐵,
讓學生像老師一樣先勾畫出自己描寫的動物,再運用簡單的線條和文字為自己的作文畫一幅思維導圖。學生畫完后,再讓學生兩人一組,對照黑板上的思維導圖,修改原來的思維導圖,教師參與小組討論。等學生修改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幅改后的思維導圖進行講評。接著讓學生根據修改后的思維導圖,修改自己的作文。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因為有了改后的思維導圖,就好像登山有了路線圖一樣,學生修改作文就變得輕松了。其實,只要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便不是一件難事。“要我改”和“我要改”修改出來的作文效果是有天壤之別的。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降低評改難度,有效激發學生作文評改的興趣。
二、運用思維導圖,拓寬評改思路
作為輔助師生在作文評改教學活動中進行反思的工具,思維導圖的作用絕不僅僅是用來激發學生的評改興趣,它更有助于拓寬評改的思路。畫一幅思維導圖好比經歷一次頭腦風暴,當一個人在作文修改之前把自己的想法順利地寫出來時,思路會變得更加清晰,頭腦也會接受新想法。[2]有些孩子好不容易完成了作文,你再讓他進行修改,他往往無從下手,不知從何改起。因此,教師可以先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評改的要求,再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評改要求畫一幅自己的修改導圖或修改作文前的思維導圖。在寫寫畫畫的過程當中,學生的思維就像涂鴉一樣不再受約束,容易發現問題,靈感也會隨時閃現,也不再有無從下手之感。經過思維導圖的梳理,學生的思維也會隨之逐漸清晰起來,哪里需要刪掉,哪里需要修改,哪里需要增加內容等等都會有一個清晰的輪廓。有了導圖的清晰展現,修改也更有目的性,科學性,效果自然更好。直到學生動筆修改,作文其實已經經歷了不止一次的修改了。這樣不知不覺中便提高了修改的質量,也加快修改速度,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3]如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作文《場面描寫》的講評課上,我先出示了有關修改文章的名人名言,又讓學生回顧了本次作文的要求,概括了優點和不足后進入作文講評。先和學生一起尋找作文中的亮點,并運用思維導圖加以呈現。然后讓學生欣賞整篇的美文,接著讓學生對照思維導圖對一篇中等作文進行集體會診。此時,學生的思維已經完全打開了。這時候,再讓學生對照老師的評改思維導圖,繪出自己的修改思維導圖或修改原來的思維導圖,并互相評改。不管是老師的評改思維導圖,還是學生自己的修改思維導圖,都較好地拓寬了作文評改思路,讓學生在作文修改前,對全文所需要的修改有了一張“全景圖”。這張“全景圖”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寫什么”、“怎么寫”、 “怎么改”,這樣一來,學生修改的思路就更清晰了,修改起來就更容易了。
三、妙用思維導圖,教給評改方法
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學生作文評改時,教師運用思維導圖,以塊狀的形式,使學生進行可視化學習——通過直觀圖表達信息。借助直觀圖提出創意——有利于學生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4]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首先要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魏書生老師訂出學生評改的八條要求,我將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以中年級為例,總結起來就是“八看”。這樣的思維導圖,直觀形象,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再如把好作文標準編成三字歌,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有助于學生記憶。這樣,學生作文評文便有所依傍,簡便實用。文無定法,修改也無定法,但要得法。讓學生評改作文,雖然列出一定的標準和要求,但若沒有教師的示范和指導,學生剛開始往往不得要領。因此,教師要進行示范評改。一要幫助學生會用修改符號。為便于理解評改意圖,要統一增、刪、調、換、改的各種符號。二要幫助學生掌握修改步驟。做到一憶(憶作文要求),二查(查習作,對照要求找問題),三劃(用統一符號劃出毛病所在),四改(問題逐個落實動筆修改),五謄(將改后的作文抄寫在本子上)。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將人腦的思維過程呈現序列化、直觀化, 還可以用色彩、圖畫、代碼等多種形式加以修飾;不僅可以提高思維的廣度與深度,還可以提高思維的精度與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