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偉+唐若劍
【摘要】翻譯本科專業自教育部批準試辦至今已走過了十個年頭,縱觀其發展歷程,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呈現出自身的特色,但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文章旨在梳理我國翻譯人才培養現狀,指出當前存在的問題,為完善我國翻譯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參考。
【關鍵詞】翻譯本科 現狀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13-01
1.引言
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中國與世界的聯系不斷加強,國家對翻譯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為適應社會的需要,2006年3月,國家教育部批準復旦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河北師范大學三所高校試辦翻譯本科專業,三所學校同年在全國開始招生,拉開了翻譯專業本科層次專門人才培養的序幕。時至今日,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在我國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十年期間,搞清我國翻譯人才培養現狀,找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對改善我國翻譯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我國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讓中國了解了世界,翻譯在這一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說功不可沒?;仡欉^去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國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顯現出了其自有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2.1專業培養起步晚,發展速度快
我國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原來一直依附于外語本科教學中的翻譯方向,本科層次的翻譯專業直到2006年3月才獲教育部批準設立,正式招生距今才剛過十年。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雖然起步晚,但其發展勢頭卻異常迅猛,期間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2006-2012年,在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委員會的嚴格把關下,獲批開設翻譯本科專業試辦院校的數量穩步遞增,7年內招生院校由最初的3家逐漸增加至了57家,其中獲批招生資格最多的2012年有15家獲得翻譯本科專業招生資格,專業發展穩健有序;第二個階段為2013年至今,翻譯本科專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2.2 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深層次需要之間的矛盾仍有待解決
《翻譯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翻譯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做了明確說明:“翻譯本科專業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國際視野,具備較強的雙語能力、翻譯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能夠從事國際交流、語言服務、文化教育等領域工作的應用型翻譯人才?!保ㄖ賯ズ?, 趙軍峰. 2015:292)由于社會對高層次專業翻譯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國際交往不斷加強,舉辦各種國際會議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然而能夠勝任較大型國際會議的專業翻譯人員卻十分緊缺,而具有國際認證的同傳譯員就更稀罕了。根據國際同聲翻譯協會(簡稱 AIIC)官方網站的數據統計,截至2012年3月,AIIC在世界各地會員人數不足3000,涵蓋54種不同語言,而中國地區僅有31人,其中北京17人,上海13人,廣州1人。以上數據表明,我國應用型的高素質翻譯專業人才與我國當前巨大經濟體量之間的比率極不協調,這種狀況對我國經濟的國際接軌和中國大國形象的樹立極為不利。為了滿足國家對翻譯人才日益增長的剛性需求,高校對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和創新已經刻不容緩。
3.當前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翻譯本科專業獲批之初,各高校對于翻譯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認識并不明晰,很多院校的翻譯專業脫胎于英語專業翻譯方向,制定的培養目標往往以原來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托,在“聽、說、讀、寫”的基礎上增加了“譯”,把培養重點依舊放在基礎訓練方面,可以說是英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延伸,而忽略了翻譯專業人才和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差異。2011年3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教學協作組廣州會議通過《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學要求》,提出了“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寬闊國際視野的通用型翻譯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對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了一個統一的表述,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認識,樹立了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規范,但在“通用人才”的理解上,業內并沒有形成共識。為規范和指導專業發展,推動全國高校英語類專業的改革,受教育部委托,2013年9月,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翻譯專業國標編寫小組啟動了《翻譯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工作,把原《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學要求》中提出的培養“通用型”翻譯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調整為培養“應用型”翻譯人才,同時指出,“各校在堅守學科專業內涵的同時,可根據本校實際情況發展自己的特色,制訂出獨樹一幟的人才培養方案,避免千校一面?!保ㄖ賯ズ希w軍峰.2015:291)這表明我們需要培養的翻譯人才不是無所不能的全才,而是能適應某些特定行業翻譯工作的特殊專門人才,提高了我們對翻譯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認識。
3.2翻譯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翻譯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翻譯能力的提高需要以大量的翻譯實踐為基礎,除此之外別無捷徑。另外,企業從用人成本的角度考慮,希望高校培養的學生畢業或經過簡單培訓后就能直接從事相應翻譯工作,這也是社會對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然而,我國目前的翻譯專業人才培養還不能完全適應這一社會需要,重理論,輕實踐的矛盾還很突出。很多高校翻譯實踐教學流于形式,企業出于管理和商業信息方面的考慮,一時也難以滿足高校眾多學生集中實踐的要求。這種現象不僅在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在翻譯專業碩士人才培養中也很突出。為此,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全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黃友義先生在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發展要求中明確指出要“轉變教育理念,高度重視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應用性、實踐性和專業化,大力推動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科研與翻譯產業的需求相結合。”
4.結語
當前,全球化趨勢的形成對我國翻譯人才培養提出了挑戰,一方面,市場對翻譯專業人才的需求巨大,另一方面,我們培養的翻譯專業人才卻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要。翻譯人才數量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但是翻譯人才質量的改善卻是一個系統工程,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挖掘和探討。我們要重新審視現有的翻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找出其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改進并完善現有的培養模式,努力探索出一條既能保證質又能滿足量的需求的翻譯專業人才培養之路。
參考文獻:
[1]曹懷軍,賀鶯.“互聯網+”項目驅動型專利翻譯人才培養模式.上海翻譯,2017(1):46-51.
作者簡介:
周文偉(1971-),男,湖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英漢語言對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