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麗霞
【摘要】開展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是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從確定誦讀內容、營造誦讀氛圍、激發誦讀興趣、培養誦讀習慣、提高誦讀成效五個方面論述了開展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策略,讓學生從小接受經典誦讀教育的洗禮,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經典誦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56-01
誦讀國學經典,可以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獲得經典的道德熏陶和修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同時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為了讓國學經典代代傳承,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從小誦讀中華經典,豐富語言積累,培育文化底蘊。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把豐富語言積累落實在語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的全方位、全過程。
一、依據年段特點,確定誦讀內容。
依據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確定每個年級的誦讀內容。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年級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
1.低年級(1—3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他們的記憶特點是無意識記憶,效率依賴于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我們可以選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這些內容短小、故事性、趣味性強的經典來誦讀。
2.高年級(4—6年級)的學生,由于學習動機日益增強,記憶已經由無意識記憶向有意識記憶發展,并占據主導地位,記憶的策略性漸強,所以我們推薦誦讀《論語》、《詩經》、《離騷》、《大學》、《中庸》、《道德經》、《孟子》等為教材,開展誦讀活動。
3.至于唐詩宋詞,更是由于它的瑯瑯上口,韻律優美,淺顯易懂而為孩子們喜愛,所以唐詩宋詞的誦讀可以貫穿整個小學階段。
二、利用教育環境,營造誦讀氛圍。
1.利用學校的教育環境,在校園的圍墻、走廊、花壇、廁所、餐廳、閱報欄、文化墻等公共場所,用詩文、詩畫、名言佳句的形式進行裝點,讓校園處處有經典,讓學生抬頭見經典。
2.班級利用黑板一角開設“每日一句”“每周一詩”專欄。讓學生時時處處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潤。
3.利用紅領巾廣播站、校園小喇叭開設國學經典誦讀欣賞等欄目,營造經典誦讀的良好氛圍。
三、開展多樣活動,激發誦讀興趣。
1.多樣誦讀,激發誦讀興趣。常用的方法有:領讀、教讀、對讀、比賽讀等“多樣誦讀”可以大大激發誦讀興趣。
2.讓學生根據經典的語言描繪、繪畫、編演,嘗試制作經典誦讀小報、從而活化經典、再現經典。
3.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大型“誦讀國學經典”活動。例如,誦讀會、詩文表演、中華經典美德小故事演講、詩詞大賽、讀書節等。
4.結合語文教材,進行知識的拓展,開發古詩文校本教材。
5.結合24節氣,主題進行誦讀。
四、加強日常管理, 培養誦讀習慣。
1.晨讀、午練、暮省。每天早晨,給學生15分鐘,讓他們手不釋卷,接受國學經典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每天下午,再給學生20分鐘,復習鞏固,每天晚上,讓學生回顧一天所誦。
2.為減輕學生背誦論語的負擔,采取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語文課前兩三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
3.各班每周都要在教室后的學習園地中抄錄一些國學經典名句,供學生課前、課余時間誦讀。學校為每個班級建立“班級誦讀經典檔案”;每個班主任為學生建立“誦讀經典個人檔案”,記錄班級、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詳細情況。班級里還有每個學生誦讀經典的星級進度表,激勵學生你追我趕,踴躍奪星。
4.開展結對互助,同伴幫扶活動。有的是高年級與低年級結對互助,有的是同班級中進展快的同學幫助相對滯后的學生。
五、形成家校合力,提高誦讀成效。
經典誦讀,得到了廣大家長的積極響應與參與,他們和孩子一起誦讀,共同學習,共同提高。活動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須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熱忱。有些家長不但有熱誠,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讀、背,互相考試比賽。雖然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輸,但大人也因此而受益。在這種自然的交流中,家長與孩子不僅僅是學習的交流,更多的是心靈的交流。這種跨越臺階的溝通,是構建學習型家庭的良好開端。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誦讀經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小學生的原始積累。積累多了,將來理解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許多原來理解不了的東西自然能做到“無師自通”。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因此,讓學生接受經典誦讀教育,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的意義是深遠的,請讓我們一起與經典同行,讓經典一生一世,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