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姓名,是人類利用語言文字信息區別人類個體特有的符號,也是區分個體差異的標志。在許多英語文學作品中,人物名字的命名蘊含著整篇文章的主題和意義。本文通過討論英語文學作品中人物命名的重要性解析其中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英語文學 人物命名 重要性 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106-02
一、前言
人名是人類語言中最普遍的一門藝術,它是通過語言符號對個人特定形象的區別,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載體。它與民族歷史的演變、個人的文化素養、思想觀、價值觀有著很大的聯系[1]。人類作為個體而存在,為了實現更好的交流與互動,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特定的符號名稱,因為有了姓名,人類社會開始了更加有序的發展。由于世界上各民族發展的歷史、宗教信仰和社會環境的不同,取名字的根據也是五花八門的。在英語文學作品中,作者為了達到表達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命運、深化作品的主題等,給予人物的名字是極其富有內涵的,具有特殊意義。下面就結合英語文學作品,談談自己對它的了解。
二、人物命名的根據
1.以“諧”為名
英語文學作品,特別是在中世紀以后,諷刺小說日益流行起來。英語文學漸漸走向成熟的同時,文學作品中人物命名的方式也慢慢被新造字所取代,作者擅用與其相似特點的詞、相同音等。作者利用相似特點的詞語進行人物的命名,實則以一種暗諷的寫作手法對人物進行刻畫,此種命名方式不但為小說人物的身世、性格、身處的階層等的描寫提供了依據,同時深刻小說人物的性格,使劇情更為豐滿和生動。
2.善用典故
從古到今,不論是人類體型發展的特點、社會制度的變化和改革還是飲食變化的規律都離不開對歷史的傳承和發展,英語文學也無不例外。英語文學作品的發展由它所處的歷史環境具有相對的局限性,也就構成每個時代的文學作品都有互通性和延續性。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幌子,實質闡述自己新文化的觀念,借助人們對古希臘文化的認可和宗教的信仰,將新思想、新觀念放入作品中,因此在創作文學作品中常常以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命名。
文學作品的傳承不僅僅體現在思想方面,根據早期著名的英語文學小說或是歌劇來看,對后期作品人物的稱謂也有一定的影響。從希臘羅馬文化和《圣經》兩方面進行英語文學作品人名發現,神話和《圣經》等宗教信仰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夠增加文學作品創造能力,促進文化的交流融合[2]。
3.詞匯的套用及合成的人名
隨著文學的衍伸及表達方式的改變,有些文學作品中的人名也會以形容詞、名詞等一些我們常見的詞語進行合成人物命的形式出現,創作者在構建文學作品使為了增加讀者的閱讀效果,同時豐富人物性格的一種人物命名方法。以暗諷的方式把讀者帶入到角色當中,更好了解人物的脾性,又達到了作者運用此方法表達自己中心思想的目的。有些人名是根據一些現有詞語進行修改的,有些形容一些剛正不阿的進步人士,有些則是嘲諷故步自封的人物,人物的名字和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明確的表達了當時社會的背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動,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4.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顧名思義就是直接的抒發自己情感,與上述以諧音字、詞匯的套用及合成的人命的命名方法不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物命名方式。直抒胸臆是在創作英語文學作品時作者在定義人物性格、角色、思想等綜合因素考慮之后為了更清晰的揭示人物特征為人物命名的一種方法,此方法為閱讀者提供了一個脈絡清晰的思路,對深化人物形象有積極的意義。縱觀英語文學作品的歷史長河,此命名方法是有跡可循的,一旦出現這一類的人物命名方式,都與創作者提倡的思想有關聯。
三、人物命名在英語作品中的重要性
《說文解字》有云:“姓,人所生也”,意思就是姓氏是人出生的標志。伴隨工業革命的到來,全球經濟快速的發展,帶來的不僅是工業文明,姓氏文明也漸漸地得到了發展和演變。姓名是一個社會人在人際交往中識別個人的標志,姓氏得到快速的發展和應用,側面說明了文明社會慢慢走向成熟。當“地球村”概念沒有產生時,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是相對封閉的,這就有利于形成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和傳統的宗教信仰。英文文學中人物的命名與西方當時社會環境的大背景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的姓名不單是人存在社會簡單的符號,而是作為語言文化特殊形式的存在。姓名的存在歸結了民族的文化傳統、語言的文化、社會的宗教信仰。英文文學著作中具有時代代表性的人物,往往透視著的是整個民族文化發展的趨勢。人物角色命名的好壞也是作品好壞的關鍵因素之一,把民族文化色彩運用到人物命名的方法當中起到了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文學著作對人物命名的方式透露著社會發展的進程。
英語文學作品中人物命名的作用不僅是給人物特定的符號把作品中人物進行區別那么簡單,也是對故事情節進行剖析的工具。當讀者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發展的情節時,才能理解和體會到作者創作的初衷和其中的人生意義及文化內涵。英語文學作品中人物命名的作用不僅是給人物特定的符號把作品中人物進行區別那么簡單,也是對故事情節進行剖析的工具。當讀者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發展的情節時,才能理解和體會到作者創作的初衷和其中的人生意義及文化內涵。對英語文字作品中人物命名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可以作為英語文學歷史探究的對象,還能提高讀者的閱讀能力,使文化交流一步加強。
四、創作者對人物命名的文化內涵體現
作者對人物命名不是胡編亂造的,每一個情節都是圍繞人物的性格進行環環相扣來設計和編排的。確定作品創作類型之后,再對作品的人物進行命名,人物細節設計的好壞是文學作品的是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時代特點通常以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特征、社會活動的變化、社會所處在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經歷等方式來表現,大多數情況下都以人物的性格表達作者的思想文化內涵。
在英語文學作品當中,姓名只是局限于區分他人的稱謂。在語言文化角度上看,姓名作為具體的人生哲理在文化作品中體現出來,具有象征意義。文學創作常常通過人物的命名揭露社會現象、預示故事的結局、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但是有的則出現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當中,有些借助人物行為特征和語言特性埋下伏筆等,這需要閱讀者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才能體會到作品的意義。文學著作的主人公常常是作者在現實社會中的化身,作者通過對主人公的塑造借此來闡述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政治立場,也暗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和命運。在作者酣暢淋漓的筆下,一個栩栩如生的任務形象展示在讀者眼前,一個好的文學著作讓讀者猶如身臨其境,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偉大的,一個好的人物形象不僅僅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命運。
較為廣泛出現在早期宗教小說的人物命名多以七大罪惡或描寫人物品德的詞語,如Faithful(忠誠的),Hopeful(有希望的),Mercy(仁慈)等直接給人物命名、英國作家朗格倫所寫的《農夫彼爾斯》和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當中都有體現,這種直接把形容詞這類抽象的概念進行具體化和人格化是一種較為原始的人物命名方法。
某些英語文學創作者也喜歡引用一些古希臘的人物作為自己小說人物的命名。《尤利西斯》是由詹姆斯·喬伊斯所著的小說,而書名《尤利西斯》是拉丁文翻譯過來的,拉丁文原意是奧德修斯,是希臘荷馬史詩里的英人物,作者希望通過這中人物命名的方式使讀者與之聯系起來。
著名戲劇作者莎士比亞的作品《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以喜劇的形式揭露和批判階級社會日常的生活方式和階級不平等的現象。以生活方式為主題,進行展開文章的篇幅。作品中描述的主人公福斯塔夫是一位碌碌無為、得過且過、沒有經濟收入從封建士兵淪落為社會最底層的人,他以“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精神作為人生的信條。一個時代舊時代被一個新的時代所取代,暗示著一朝君子一朝臣的必然結果,將主人公淪為社會底層人做了解釋說明。其中也暗含各時代背景文化的差異。
因受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作者在創造人物名時大多具有當時社會特點的代表性。在《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有個女性角色的名字叫作Falstaff,譯為false是虛偽的意思;又如薩克雷所寫的《名利場》小說中,描寫了兩位性格迥異的女性,一位自私自利、尖酸刻薄的Sharp,一位勤勤懇懇、美麗善良的Amelia。用名字把人物的性格特點,全文擔當的作用間接的表現出來,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了對這一類人的諷刺。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作為典型的例子在此說明,Hamlet作為主人公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是優柔寡斷、徘徊不定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擔心是自我心理作用,一方面害怕慘遭他人的謀殺,以致于終日郁郁寡歡。于是,他想通過裝瘋賣傻來逃避現實的問題。之后人們喜歡用 Hamlet 一詞來形容做事不武斷,猶豫不決的人。
著名的英國作家史蒂文森的中篇小說《化身博士》講述的是主人公Hyde喝下自己配置的神藥后,分裂成了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一個和藹可親的Dr. Jekyll,一個殺戮成性的Mr. Hyde,自己在這兩個角色來回轉換之間的故事。Hyde一詞明確象征的意義是hide“隱藏”,同樣吉基爾博士(Dr. Je-kyll)這一人物命名也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只不過這里的象征意義要隱秘的多。Je是法語“我”的意思,即英語的“ I”;而kyll則是英語的“kill”(殺戮)。于是,人物名Jekyll就委婉的道出了“I kill”(我殺戮)的內涵[3]。上述兩個例子作者都是通過自己人物的命名,揭示作品的主題和故事的結局,表明了作者的創作意圖。
五、結束語
在英語文學中名字的命名不僅僅是為了簡單的區分人物形象而設定的,英語文學人物的命名體現了作品的文化內涵,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創作方向和創作的思維方式。讀者在閱讀英語文學作品時從作者寫作的角度透析每個作品人物的性格和行為特點,有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作品和作者本身的創作意圖。體會英語文學中潛在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的同時,還要學會對人物性格進行剖析,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作者對人物進行命名,不僅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字語言的多元性,還能讓我們在探究英語文化作品中透視其中的文字語言的力量,對我們意識形態的變化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曉蕾.英語文學作品人物命名的文化內涵[J].學園,2014,33:193.
[2]穆霞.淺談英語文學作品人名蘊含的語言文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12):216.
[3]姜勇.透析英語文學作品人物命名的文化內涵[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0(2):90.
作者簡介,
羅琳雅(1985.1-),女,四川南部人,四川音樂學院助教,大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