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芹芹
【內容摘要】跨文化交際是橫埂在英語教學與漢語交際面前的現實問題,而我們大力倡導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是實現跨文化交際。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強化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并通過有效地指導與實踐,提高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跨文化交際 跨文件交際能力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是語言的內涵,因此,要學好一門語言,首先就要了解它的文化,越過跨文化交際這道坎。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具備抽象的思維能力,對跨文化及跨文化交際現象有了更深的體會。在這個時候,我們應抓準時時機,在潛移默化的教學滲透中,強化學生們跨文化交際意識,并通過情景感知、實踐體驗、活動探究等形式,提供豐富的學習與鍛煉機會,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得當他們在生活中面對外國人、或者是處于跨文化交際情境時,都能從容又得體地處理問題,體現出一個當代中學生應有的風采。我想,這樣的教學,才能夠真正實現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
一、巧妙滲透,強化跨文化意識
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以其將這個問題,中規中矩、正兒八經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如以“隨風入夜”的形式,悄然地滲透在語篇、話題的探討中,讓學生們覺得清新自然,又樂于接受,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強化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我想,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這些有著“小逆反”心思的初中生而言,更加適用。
教學譯林版七年級上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這單元時,Reading部分的語篇分別為我們介紹了Kitty and Daniel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不少眼尖的學生發現,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我們其實存在著一些差異,如外國人的早餐一般都是milk and bread,而我們雖然偶爾也喝牛奶,吃面包,但更多時候則習慣porridge、bun、fried bread stick(稀飯、饅頭、油條)。發現學生對中西生活及飲食上的差異感興趣后,我巧妙地開始了一個“茶話會”,以tea or coffee為主題,組織學生們討論了自己所知道的飲食差異,如中國人的快餐是簡易中餐,而外國人的快餐則是漢堡和薯條。在這樣的巧妙滲透中,學生們暢所欲言,在不經意間強化了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情境感知,感受跨文化差異
交際,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它發生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因此,當我們談到跨文化交際的教學,自然離不開特定的語言情境。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不少教師還是有些困惑,有些時候,即便創設出這樣的語境,學生還是很難身同感受,更不用說流利地應用了。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我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善于創設具體的跨文化交際情境,還可以巧妙地通過情景對比的形式,將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以更加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強化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們的感知,提高學生們的跨文化感知水平。
如在譯林版九年級上冊Unit 2 Colours這單元時,為了豐富學生們對顏色的認識,并借機插入跨文化交際話題,我在拓展實踐中,開設了Colour bar的小組探究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利用兩個反差巨大的顏色,red and white創設了活動情境。在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幾個剪輯后的視頻內容,內容為中國紅:傳統婚禮、過春節;西方白,西方婚禮。在這個情境中,鼓勵學生們通過觀看視頻,展開小組討論,說說你對紅色與白色在中西方傳統文化中的差異的看法。在這個情境感知活動中,學生們結合自設的生活經驗,很快就受到啟發,談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學生還結合其他顏色,為我們分享了他的看法。
三、主題活動,促進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于實現跨文化交際。因此,在教的過程中,我們要更傾向于讓學生們在體驗、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經歷一場文化之旅,并在活動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我們要大力解放學生們的創造力,大膽地依托project這個綜合性活動板塊,設計一些以跨文化交際相關的主題板塊或者主題活動,以此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同時促進學生們的語言創造。
在譯林版七年級上冊Unit 5 Let's celebrate!這一單元中,我們討論了許多中西方的傳統節日,例如Mid-autumn Festival、Halloween、Spring festival等等。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對中西方傳統文化之間的差異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西方傳統節日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為此,在Task:My favorite festival 這個環節時,我Festival week的主題實踐活動,鼓勵班級分為中西方兩大陣營,抽任務卡片的方式,決定本小組的任務話題,如Christmas。在這個活動中,各個小組需根據抽到的話題任務,準備以這個節日相關的內容,如What is the Christmas?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Christmas?等等,探究成果將以小匯報的形式呈現,可以結合手工制作。在這樣的“小匯報”中,學生們親歷中西方的傳統文化之中,對于文化的差異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這樣的體會,比起教師反復的強調,來得有效得多。
總之,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我們應關注學生迫切的成長呼聲,在教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更加得體、流暢地說英語,用英語,以此增強他們英語學習的自信心,把英語從教科書中帶進生活,變成生活中的一份子。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