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桃
摘要:在森林資源二類調查以及續檔的基礎上,分析評價了孟連縣森林資源現狀,提出了加強邊境線天然林保護,保障邊境生態安全;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森林質量和綜合效益;繼續加強林政管理,確保林地資源長期穩定;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降低森林資源的低價值消耗;加快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珍貴用材林;依托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加大發展特色經濟林和竹林的力度;加速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等促使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森林資源;現狀;評價;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14403
1 引言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地球生命系統的支柱,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強大的資源庫、基因庫、蓄水庫、碳儲庫和能源庫。林業是促進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的基礎產業和社會公益事業[1]。林業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新的發展戰略,它是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發展的有機結合[2,3]。因此,綜合分析孟連縣森林資源現狀及其發展潛力,探討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對孟連縣提高科學管理和經營森林資源水平,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 研究區自然概況
孟連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邊陲,全縣國土總面積189197 hm2。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9.6 ℃,大于等于10 ℃的活動積溫7171.2 ℃,全年基本無霜,年平均降雨量1373.2 mm。境內大黑山與風吹山連成一體,構成縣境內怒江水系與瀾滄江水系的分水嶺,分水嶺以東為瀾滄江水系,分水嶺以西為怒江水系。主要植被類型有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常綠闊葉林、暖熱性針葉林、落葉闊葉林、暖熱性竹林、熱性灌木林、人工植被。森林土壤有黃棕壤、黃紅壤、紅壤、赤紅壤、磚紅壤及紅色石灰土。
3 森林資源現狀
3.1 各類林地面積
孟連縣林地總面積為135352.1 hm2,其中:有林地面積114364.6 hm2,占84.49%;疏林地面積403.2 hm2,占0.30%;灌木林地面積9617.7 hm2,占7.11%;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0405.5 hm2,占7.69%;苗圃地面積12.7 hm2,占0.01%;無立木林地面積131.4 hm2,占0.10%;宜林地面積417.0 hm2,占0.30%。
3.2 森林覆蓋率與林木綠化率
全縣森林覆蓋率63.73%,林木綠化率65.67%。
3.3 各類森林蓄積
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9618320 m3,其中:有林地蓄積9497860 m3,疏林地蓄積9510 m3,散生木蓄積71220 m3,四旁樹蓄積39730 m3。
3.4 林分齡組構成
全縣林分面積93120.7 hm2,蓄積8529340 m3,其中:幼齡林面積4980.5 hm2,蓄積182390 m3;中齡林面積62925.0 hm2,蓄積5103890 m3;近熟林面積11085.1 hm2,蓄積1291480 m3;成熟林面積8844.2 hm2,蓄積1092020 m3;過熟林面積5285.9 hm2,蓄積859560 m3。
3.5 森林起源
全縣森林面積120576.6 hm2。按起源統計:天然林面積77858.2 hm2,蓄積7052460 m3;人工林面積42491.7 hm2,蓄積2424370 m3;人工促進天然更新面積226.7 hm2,蓄積21030 m3。
3.6 林種構成
全縣防護林面積25927.4 hm2,蓄積2118860 m3;特種用途林面積33449.6 hm2,蓄積3278390 m3;用材林面積33619.7 hm2,蓄積2962180 m3;能源林面積1316.1 hm2,蓄積9090 m3;經濟林面積21204.9 hm2,蓄積927840 m3。
3.7 經濟林資源
全縣經濟林面積26256.7 hm2。其中:喬木經濟林面積20044.7 hm2,占經濟林面積的76.34%;灌木經濟林面積6212.0 hm2,占經濟林面積的23.66%。按產期分,產前期面積443.0 hm2,占1.69%;初產期面積1149.7 hm2,占18.59%;盛產期面積18633.7 hm2,占70.97%;衰產期面積2299.1 hm2,占8.87%。
3.8 兩類林比例
全縣生態公益林地面積59747.0 hm2,商品林地面積58623.9 hm2。生態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的面積比例為50.47∶49.53。
4 森林資源特點與評價
4.1 森林資源的特點
4.1.1 天然林資源比重大
全縣天然林面積有77858.2 hm2,蓄積7052460 m3,分別占森林總面積的64.57%,總蓄積的73.32%,天然林資源比重大。
4.1.2 森林覆蓋率高,分布不均勻
孟連縣森林覆蓋率為63.73%,高于全省50.03%(2012年連清)水平。在全縣6個鄉鎮中,森林覆蓋率高于70%的鄉鎮有勐馬和公信2個鄉鎮,分布在孟連西南部;森林覆蓋率在55%~70%之間的有娜允、富巖2個鄉鎮,分布在孟連中部;森林覆蓋率低于55%的有芒信、景信2個鄉鎮,分布在孟連西部壩區。
4.1.3 中幼齡林所占比例高
全縣林分面積93120.7 hm2,蓄積8529340 m3。其中,中、幼齡林面積67905.5 hm2,蓄積5286280 m3,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72.92%、61.98%;近、成、過熟林面積25215.2 hm2,蓄積3243060 m3,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27.08%、38.02%。
4.1.4 經濟林資源豐富
全縣經濟林面積為26256.7 hm2,占全縣林地面積的19.40%,人均擁有經濟林面積0.19 hm2(2.85畝)。
4.1.5 林分起源以天然為主
天然的林分面積77235.2 hm2,蓄積7052460 m3,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82.94%、82.68%。
4.1.6 林分優勢樹種以其它闊葉為主
全縣林分93120.7 hm2,蓄積8529340 m3,其中其它闊葉面積67637.1 hm2,蓄積5795910 m3,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72.63%、67.95%。
4.2 森林資源的評價
4.2.1 森林資源豐富,林地利用率高
孟連縣森林植被類型復雜多樣,森林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63.73%,林地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1.54%,人均擁有林地面積0.97 hm2。
全縣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占林地面積的91.90%,林地利用率高。
4.2.2 森林面積與蓄積“雙增”明顯
孟連縣依托退耕還林工程、生態公益林保護、速生豐產用材林、特色經濟林、珍貴用材林建設等林業工程,通過實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森林面積由2005年的114965.5 hm2增加到2015年的120576.6 hm2,增幅4.88%,森林覆蓋率增加2.97%;活立木蓄積量由2005年的7754340 m3增加到2015年的9618320 m3,增幅24.04%。森林資源保持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實現了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的雙增長。
4.2.3 有林地郁閉等級高,生態功能強
在全縣有林地面積113165.4 hm2中,郁閉度在0.70以上的面積有49042.8 hm2,占有林地面積的43.33%。喬木林中以天然闊葉林為主,群落結構復雜,生態功能強。
4.2.4 林分蓄積增長空間大,近期可供采伐利用資源較少
中、幼齡林面積67905.5 hm2,蓄積5286280 m3,分別占林分面積的72.92%、61.98%,林分蓄積增長空間較大。
在全縣商品林中,人工林分(含人工促進)的面積11439.8 hm2,蓄積1231480 m3。其中近、成、過熟林面積5876.7 hm2,蓄積823220 m3。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后,近期可供采伐利用的資源較少。
4.2.5 人工林迅速發展
10年來孟連縣在強化生態建設的同時,也注重林業產業發展,增加林農經濟收入。全縣范圍內大力營造以橡膠、茶葉、咖啡為主的經濟林資源和以桉樹、思茅松、西南樺為主的用材林資源,人工森林面積由2005年的33170.8 hm2增加到2015年的42491.7 hm2,增幅達28.10%。
4.2.6 人工林結構與樹種組成較單一,干擾較大
全縣人工林中,經濟樹種主要以橡膠、茶葉、咖啡為主,用材林樹種主要以桉樹、西南樺、思茅松為主,造林樹種較單一,純林占絕對優勢,群落結構簡單,人為干擾較大。
4.2.7 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矛盾依然存在
近年來,孟連縣雖然不斷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力度,但村民的生產、生活仍然依賴森林,存在種植經濟作物侵占林地,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等,導致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矛盾依然存在,林政資源管理難度加大。
5 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議
5.1 加強邊境線天然林保護,保障邊境生態安全
孟連縣南部和西南部緊鄰緬甸,邊境線全長133km,保護好邊境一線的天然林,發揮天然林重要的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是構筑抵御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生態屏障;繼續加強邊境防火阻隔系統建設;加強邊境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跨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交流與合作,確保邊境地區物種通道和典型生態系統有效保護,對維護邊境生態安全意義重大。
5.2 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森林質量和綜合效益
努力挖掘林地增產增收潛力,促進林地利用從粗放低效向集約高效轉變,不斷提高森林質量,充分發揮森林的綜合效益。一是實施森林質量工程,提高森林經營總體水平。對密度過高的思茅松、西南樺等人工中、幼齡林進行重點撫育,對低效茶葉、咖啡以及衰老的橡膠和低效的人工喬木林實施低效林改造,對天然的低效灌木林以及喬木林采取封山育林和補植補造,通過森林撫育、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補植補造等措施,改善林分結構,促進林木增長,提高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二是科學調整森林結構,改變人工林樹種單調,結構單一的格局,堅持“針補闊”、“闊補針”的原則,形成樹種多樣、層次復雜、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三是切實加強林業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災監測預警、應急處理等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建設,防止重大森林災害的發生和蔓延。
5.3 繼續加強林政管理,確保林地資源長期穩定
按照發展現代林業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繼續加強資源林政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林業局和云南省的相關規定,實施用途管制,認真落實林地分級管理,切實保護現有森林,對使用林地林木進行嚴格管理,逐級審核審批,并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督促,嚴厲打擊毀林開墾和違法使用林地,有效防止林地林木流失。適時適地補充林地數量,引導節約使用林地,確保林地資源長期穩定。
5.4 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降低森林資源的低價值消耗
隨著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約束問題已日益明顯。縣內農戶粗茶加工和生活能源主要靠燒材,天然林保護力度加大后,農村能源顯得更加緊張。當前,全縣范圍內薪材資源緊缺,可供燒材資源數量很難滿足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需要,薪炭林培育無論從經濟價值和種植空間上均受限制。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大農村能源建設的力度,積極推廣“節能改灶”、“以氣代柴”、“以電代柴”、“以煤代柴”等節能措施,穩步推進農村能源建設。同時加強宣傳力度,鼓勵群眾使用枝椏、病腐木、彎扭木和灌木等作為燃料。從而減少農村生產生活對木材的依賴,緩解農村能源的供需矛盾,有效減少以森林為主的低價值消耗。
5.5 加快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珍貴用材林
孟連縣優越的光照,充足的熱量,肥沃的土壤為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珍貴用材林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要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加快發展思茅松、旱冬瓜、桉樹、西南樺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同時培育以海南黃花梨、印度紫檀、桃花心木、沉香木為代表的珍貴用材林,滿足當地的木材需求。
5.6 依托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
依托豐富的林地和森林資源,積極發展林下經濟。重點發展以石斛、黃精、重樓、白芨為主的森林藥材;大力發展刺五椏果、木奶果、毛楊梅、菜蕨等森林果蔬和大紅菌、奶漿菌、雞樅、牛肝菌和青頭菌等野生食用菌;同時在依法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基礎上,重點支持有經營能力的企業和個人開展野豬、豪豬、竹鼠、山雞等動物馴養繁殖及其產品加工。努力建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重點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和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組織,把林下經濟產業建設成促進生態保護、農民增收、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
5.7 加大發展特色經濟林和竹林的力度
鞏固好現有經濟林如茶葉、咖啡、橡膠、柚子、荔枝等的種植面積,同時要加大發展市場前景較好的澳洲堅果、紅桃、臺灣脆柿等特色經濟林果。近些年,竹林在孟連發展有所減退,作為特色產業還應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推動發展。
5.8 加速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產業
孟連縣應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發展各類林業產業基地,有了林產資源,就要特別注意精深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引進、扶持龍頭加工企業為重點,利用孟連縣豐富的茶葉、林果、林化產品、林藥等資源,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產業。
參考文獻:
[1]檀杰華.我國森林資源現狀及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24):205~210.
[2]朱德雙.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3):150.
[3]秦國偉.林業在農村區域發展中的定位與戰略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林業經濟,2011(11):81~86.
[4]崔 瑩,王桂媛.論森林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經營[J]. 民營科技,2013(6):122.
[5]朱麗娟.科學經營森林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J].創新科技,2013(10):18~19.
[6]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昆明分院.云南省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R].昆明: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昆明分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