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時知
摘要:指出了良種杉木造林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對于我國林業產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不斷發展意義重大。從良種杉木種植所必須的自然條件入手,通過對杉木造林技術的分析和研究,簡要探討了良種杉木造林技術對我國林業產業發展所能夠帶來的若干綜合效益,以期為相關從業人員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良種杉木;造林技術;效益;探討
中圖分類號:S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17902
1 引言
隨著林業產業的不斷推廣和發展,我國良種杉木造林技術日漸發展成熟,并為我國杉木種植地區的經濟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杉木造林技術對自然環境的要求極高,因此在實際培育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相關企業及工作人員予以適當的分析研究及合理解決。這就需要林業工作者不斷學習和交流,從根本上促進我國杉木造林技術的不斷發展。
2 自然條件
杉木,又名沙木、沙樹,屬松柏目杉科喬木,亞熱帶樹種,喜光、喜溫、喜濕、怕風怕寒、怕鹽堿、不耐嚴寒及濕熱環境,其生長所適應的年平均溫度主要維持在15~23 ℃之間,年平均降水量主要維持在800~2000 mm之間,且溫度及降水的波動不宜過大。杉木的根系由于缺少明顯的主根,只有側根、須根生長較為發達,因而其根系雖具有再生能力強的優勢,但穿透土壤的能力較為薄弱,根系深入土壤相對較淺,所以對其生長土壤的要求相對較高,一般在深厚肥沃、濕潤且排水性能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的生長狀態相對較為良好。在我國,杉木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秦嶺淮河以南的江蘇、浙江、福建、安徽、云南、廣西及廣東等省市自治區。杉木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之間開花,雌雄球花單獨生長,多呈圓形或圓錐形,球果卵呈圓形,種子扁平,多于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生長成熟。杉木在我國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不僅可作為建筑、橋梁、家具等方面工程的原材料使用,同時還具有祛風止痛、散瘀止血的藥用功效,對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推動性作用。
3 杉木造林技術
3.1 良種選育
杉木的良種選育工作需要從杉木植株的生長能力、抗性、適應性、品質產量以及成熟特性等多個方面進行展開,并通過人工選育的方式,適當選取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環境使用項相對較強且遺傳性狀單一穩定的杉木植株進行品種選育。
良種選育的工作主要是從遺傳學的角度對種苗的綜合質量做出全面有效的評估。杉木良種選育及遺傳性狀改良的基本方針主要包括以選擇育種為主,以引種、雜交等多種育種方式為輔等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育種選擇主要包括對杉木種源、林分、優樹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選擇。在兩種選育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理應嚴格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范規定,在種源試驗及種子區劃分的基礎上,對杉木品種質量進行嚴格的區分和選用。我國杉木的區劃范圍主要包括為10個種子區和8個亞種子區,一方面,相關工作人員可根據其使用需要,對不同種子區內的杉木品種進行科學合理的選用和栽培。另一方面,在大面積栽培育種之前,應通過高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對種子區內母樹的種子或枝條進行細化選擇和分類,并依據選擇分類情況,建立和完善杉木良種培育相關的信息質量數據庫,以便于日后工作中的動態分析,從而為杉木的高質量育林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育種技術
杉木造林主要有實生苗造林以及無性系苗造林兩種育種育苗形式。其中,實生苗造林技術主要用于杉木良種種子區產出的種子育苗,而無性系苗造林則主要用于實驗室內的優良無性系組培苗或者扦插苗的終止育苗方式。但不論是哪一種種子育苗方式,其育種育苗技術的要點都主要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在杉木種子的采收過程應安排在杉木種球由青色轉變為黃褐色的時間,為了保證杉木育種的質量,種子采收的工作則最好安排在母樹林、種植園或者生長年限草果15年且生長狀況相對良好的優質樹種進行采收工作。種子采收工作結束后,理應通過日光暴曬的方式,促進種子從種球內自由脫落并收集保存。第二,播種育苗的場地理應選擇地勢平緩,土壤肥沃,靠近水源地,土壤排水情況良好的場所。土壤以砂土或輕壤土為宜,播種時保證土壤粉碎,并在播種前的7 d對土壤場地進行消毒工作。第三,杉木種子的播種主要在每年春季的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土壤播種覆土后進行,應適當的采用谷殼、稻草等材料對播種場地土壤進行保溫保濕的工作,促進種子盡快發芽。
3.3 資源整合
就我國杉木種植栽培的普遍現狀來看,我國的杉木種植產業具有栽培范圍廣泛,栽培樹種多樣化程度高以及栽培技術五花八門的顯著特點。其中,杉木種植培育產業的多樣化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杉木育種栽培技術的良性發展,但其多樣化的發展,也是對土地資源、優質杉木種子區資源以及相關人力物力資源的一種浪費。因此,在我國杉木種植產業的實際發展過程當中,應合理的采用資源整合的方式,通過不同經營者之間的有效合作,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對不同的杉木育種栽培技術和經驗進行有效的歸納總結和討論交流,并通過不同技術之間的有效碰撞,為我國的杉木種植產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專業性栽培技術,并為我國杉木種植產業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為了不斷促進我國杉木種植產業的長期可持續化發展,在育種栽培的過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應不斷提升對現有杉木資源的開發保護意識,并在良種選育的基礎上,對于生長年限較長的杉木種子區進行合理化的保護與改建,并通過對現代化生物技術手段的有效運用,合理提升杉木良種母樹的資源利用率,從而不斷改進我國杉木資源的整體品質,并為相關企業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的共同提升,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保障作用。
3.4 撫育技術
(1)當園區內已經播種下去的杉木種子開始大量出苗以后,相關工作人員應及時在傍晚或著陰天的環境下,對場地土壤內的谷殼、稻草進行相應的清理和揭除工作,然后再將深色的遮蔭網安置在種苗種植區的上方,以保證種苗生長期間擁有適宜的溫濕度及光照條件。
(2)在杉木種苗生長期間的除草工作一般保持在8~10次左右,除草工作盡量安排在雨后或者場地澆灌后,土壤層相對較為濕潤的情況下進行展開。
(3)氣候相對較為干燥的情況下,可以對種苗場地內進行澆灌作業,在場地澆灌的過程當中,應時刻保證場地內的排水設施運行良好,從而有效避免種苗受澇。
(4)在杉木種苗生長期間,最主要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猝倒病、地老虎以及蠐螬等,其中,對于種苗的猝倒病,可通過及時排水、減少氮肥施用量、合理遮蔭、噴灑波爾多液等方式進行防治或阻止蔓延,而對于種苗的蟲害,則可以通過噴灑敵百蟲等殺蟲農藥對害蟲進行有效的防治。
(5)杉木造林的工作一般選在春季為最佳,造林的過程當中理應合理保證場地環境的適宜以及造林密度的合理,杉木種苗在中后,理應在根頸處覆以適當的土壤,以抑制根頸萌蘗。
(6)杉木的幼林撫育工作一般在杉木造林后的前3年進行展開,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除草、修枝、施肥以及撫育間伐等等,從而有效的保證杉木幼林的良好生長環境和生長品質。
3.5 正確處理各環節關系
杉木的育種和栽培過程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其中所涉及到的生產環節主要包括:良種選育、栽培、幼林撫育以及后期推廣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不僅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同時還需要對其投入大量的資源。因此,正確處理杉木育種栽培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提升杉木品質,保障相關企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實際生產操作的過程當中,相關企業及工作人員主要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對杉木育種栽培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有效的處理。第一,通過當地林業部門的技術支持,有效展開良種選育工作;第二,通過當地林業栽培企業的經驗支持,有效展開種苗栽培及幼林撫育工作;第三,通過相關企業的市場活動能力支持,有效的對杉木植株展開推廣工作。這樣的做法能夠有效的發揮出個部門企業之間的不同優勢,從而在提升了杉木培育中職生產效率的同時,使其市場經濟價值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4 良種杉木造林技術效益分析
杉木是一種具有較高實用性價值的速生型林木品種,但由于杉木的人工培育種植對于土壤環境、氣候環境等方面的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在杉木的人工種植培育過程當中,其前期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相對較高。就目前的種植現狀來看,僅在杉木培育的前期育種、栽培的過程當中,平均每畝杉木種植區所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資源折合成人民幣約千元以上,更不要說在幼林撫育、成長成材的過程中,所需要耗費的管理、肥料農藥以及砍伐運輸、后期加工的費用。即便如此,在杉木成材被投入到市場中去以后,其所能獲得的經濟效益仍舊是稻田種植業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杉木種植業是一項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林業產業之一,需要相關企業及工作人員在綜合考慮了各種環境因素的基礎上,合理分析杉木種植產業的利弊,并為企業及個人不斷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5 結語
杉木種植也是一項兼具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實用性產業,它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我國林木種植產業空前繁榮的背景之下,相關企業及工作人員理應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優勢,不斷提升杉木培育種植的質量和效率,從而為企業、地區乃至國家帶來更高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許翠菊.良種杉木造林技術與效益探討[J].中國林業產業,2016(2):107~108.
[2]門軍球.良種杉木造林技術與效益探討[J].中國林業產業,2016(4):77~78.
[3]韋連尤.杉木良種推廣造林增產效益研究[J].吉林農業,2015(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