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翩翩
【摘要】大學生思辨能力是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點,以當前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教學工作開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經驗,對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對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起到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效果。
【關鍵詞】新型 大學英語 教學模式 大學生 思辨能力 影響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深,大學英語課程也在不斷創新發展,但是大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問題。要想使學生發自內心接受喜歡口語課程,在教學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對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在課堂教學活動積極予以應用。
一、當前階段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情況
1.應試教育對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帶來的影響。過去傳統應試教育對于當下大學生思辨能力培養而言,是一個極大的阻礙因素。學生自進入學校以后,決定學生的學習質量高與低的一直都是考試卷面的分數,忽視了英語課程學習與掌握英語語言的最終目標是利用這一工具與他人進行交流。大學生群體雖然具備思辨能力,但是在長時間的應試教育熏陶影響下,學生的思辨能力已經不斷弱化,只是認知英語語言的表面,卻忽視了英語語言的核心與作用。
2.課程安排與設置對大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影響。據現有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學口語日常教學中關于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培養的課程數量少之又少,并沒有針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而有意開設英語選修課程。大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是需要教師有意識進行培養的,但是從教育院校及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環境與生活環境中可以看出,缺少針對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教學課程,極大的限制了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
3.學習基礎與學習表現不一致。當前階段,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核心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但是由于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或學生學習認知因素的影響,學生在遇到一些現實英語問題或者是事件時,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認知的層面,嚴重忽視了需要發掘問題的本質。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思路都是混亂的,只能夠淺顯的指出表面看出的物質,但是卻經常表現出自己理解的樣子,為教師制造一種學習假象,嚴重影響了英語課程開展質量。
二、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1.依托式。文中提出的依托式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借助教師給出的知識背景,去自主解析學習英語知識。依托式英語課程教學目標旨在學生掌握教材所將知識的基礎上,有效學習到解析知識的方法與技巧,如學習英語語言的技巧。在實際開展依托式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側重關注以下兩個方面的知識,其一,按照課程教育大綱制定課程教學計劃;其二,積極引導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掌握某一知識后會自主結合學習任務深入學習,從某種形式上分析,依托式教學是當前開展英語口語教學的一種關鍵教育方法。
在關注英語語言口語教學形式的基礎上,側重突出語言含義的傳達。依托式教學方法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英語教學方法具有十分顯著的差異,前者倡導借助學習英語主題內容,而不是單純學習英語語言來獲取積累英語口語基礎。依托式教學將大學英語口語課程學習簡化為一種能力學習的方式,一般情況下依托式教學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征:以課程核心內容為關鍵;運用真實有效的語言學習素材;學習先進的語言信息;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需求。
在實際開展依托式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英語討論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依托式教學方法倡導以學生的為課堂學習核心,以探究式與解析式為主要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英語口語學習,在不斷學習中使其成為一種自然學習行為。依托式教學,可以為大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創造一個真實立體的學習情境,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語言素材,有利于學生英語語言的促成。同時,依托式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學習時間合理延續至課外,使學生逐漸成為一種持續不斷的學習習慣。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借助對英語問題的有效解析,學生會充分調動自我學習思維與學習基礎,聯系所學知識,進而有效擴寬自我學習視野,切實有效強化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2.探究式。文中提出的探究式教學,主要是指借助形式各異的學習探究交流活動,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合作意識,旨在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觀察現實問題、提出學習質疑,不斷提升自我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展開學習,以問題條件為核心,深度剖析問題,進而有效培養自我英語思辨能力。
探究式教學方法,一般情況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習交流。通過有效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充分獲取話語表達權,在學習交流中大膽提出自己的學習質疑,在交流中解除自己的學習疑慮。其一,為學生充分表達自我學習想法提供機會與場所;其二,在產生學習疑問過程中學生可以第一時間予以解決。這樣一來,學生就由原本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為主要學習,有效改變應試教育中單向式教學形式,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
三、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對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
據現有調查數據結果顯示,通過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利用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選取兩個班級作為對比,通過觀察課堂學習表現我們可以看出,利用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英語課堂學生更樂于提出自己的學習想法。一般情況下,學生會使用英語語言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去回答問題,雖然學生有意識使用單詞,但是基本都是一些簡單的句子,很少有使用復合句或者是句式較為復雜的句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存在語言輸入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觀察班級中教師與學生的學習互動,依據學生自主提問、追問,同伴交流的次數,綜合判定本節課堂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與思辨能力的培養情況。從整體上看,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要優于傳統教學模式。
從學生個體表現情況來看,學生在英語口語課堂中口語語言輸出的數量依舊較為有限。基于此,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合理設置一些自由發揮的語言訓練活動,結合一定的文字輸入,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嚴謹性與口語語言的邏輯性。
從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這一角度進行分析,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課堂教育提問的數量與質量要優于對照組。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學生在新型教學活動中會自主進行學習反思,在反思中有效強化了自我英語思辨能力。在學生進行學習互評過程中,英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去評價其他同學的英語語言的組織與發展情況。教師需要有計劃、有目的為學生營建有利于思辨能力培養的學習情境,為學生英語口語的強化提供大量的發展空間與時間。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學習交流進行知識探究。此舉不僅有助于學生提升自我英語語言輸出能力,在增強學生學習情感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語言作為大學生英語思維形成的物質載體,通過有效觀察解析學生的語言學習進展可以直接看出其思辨能力的形成情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對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影響。教師必須要及時予以重視,在課堂活動中積極引用新型教學模式,有意識的訓練學生思辨能力,進而從根本上推動大學英語課程的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丹金.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解析[J].英語廣場,2016,03:123-124.
[2]戴璐.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下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探究[J].英語教師,2016,06:49-51.
[3]嚴嘉,高霞.在大學英語綜合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6,25:114-115.
[4]黃思熒.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0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