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雨詩
摘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家政策與制度的大力扶持下,我國農業在近年獲得快速發展,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然而,受到農業基礎薄弱、科技含量不高等因素的影響,當前農業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必須要予以研究解決才能推動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經濟;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三大產業中,農業是第一產業,也是新農村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型發展階段,在國家政策與經濟等方面的大力扶持下,我國的農村經濟也實現了非常快速的發展與進步,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農業生產持續增收,農民生活水平及農村基礎設施,也都有了大幅的提高。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速度,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但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相對落后,缺少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指導,之前處于無序、盲目的發展態勢中,導致農業經濟發展中,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不僅阻礙了農村與農業經濟的現代化進程,影響了新型城鎮化的速度,也制約了我國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堅實的基礎建設,現代化水平較低
從本質上來說,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經過了長期的農耕發展之后,也留下了很多的種植技術與經驗。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與現代機械相比,這些技術就呈現出明顯的低效化特征。而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就面臨著科技水平與機械化水平較低的問題。例如,由于農田的水利建設不到位,水渠的修建沒有規劃,缺乏現代化的灌溉設施;農耕機械單一,播種、施肥、除草和收割等均過分依賴體力勞動,效率十分低下,也無法形成產業化的種植規模。
(二)缺乏必要的農業知識,農民素質水平較低
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中的就業機會不斷增多。新生代農民更愿意到城市謀求發展,老一輩農民文化水平比較低,缺乏先進的農業知識和種植技術。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農村的經濟建設又最缺乏人才的支持,農業專業人才培養和供應不足。
(三)缺乏多樣化的農產品,產業化程度比較低
現階段,隨著市場的發展,社會對于農產品的種類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針對于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部分農民自身素質水平較低,導致其對于現代化社會的需求不夠了解,缺乏長遠的目標,并且始終停留在小農經濟的思想程度上,不愿意嘗試經濟效益更高的農產品。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其缺乏多樣化的種植模式,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受到不小的影響,并因此而導致農作物的競爭能力不斷下降。除此以外,就針對于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大部分的農村中,其都是以家庭為誒單位,來開展相關種植工作的,這樣一來,就使得其難以形成一種產業化的經營模式,銷售周期長,銷售量也很小。
(四)土地資源破壞嚴重,農業生產環境不容樂觀
就針對于實際的農耕過程來說,因為農民自身的環保意識不高,再加上其對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欠缺與企業的粗放經營,使得很多的土地與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并因此而導致其出現了空氣污染、水土流失等問題,難以為農作物的物質基礎提供必要保證,這樣一來,也就很難提升農作物的生產率與生產質量。除此以外,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作物的種植產量,部分農民往往會大量使用農藥與化肥等,這樣一來,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農業的生產環境。
二、解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農業的經濟發展問題,就要求國家應當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并以電力、水利與道路等的建設為重點,通過運用統一規劃與合理布局的形式,辣味農作物的生產與種植提供保障。此外,就針對于農村的建設資金來說,要求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強監管,來保證資金能夠真正落到實處。與此同時,要求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加強監督,來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夠做好記錄,然后以正常的渠道,來進行施工單位的選擇,并通過運用座談會的形式,來征求農民的意見與建議,對于其中所存在的問題,要通過運用科學的方式來加以解決。并且,要求國家應當積極鼓勵新技術的引進,并且,對于農用機械的購買,要進行補貼等。
(二)普及農業知識,提高農民技術水平
國家應將提高農民的素質水平與種植技術。通過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推廣和傳授農業知識和種植技巧;并且,應當積極組織一些農業專家,來進行全國的巡回演講,讓農民能夠更好的接受農業種植知識,來逐漸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此外,就針對于鄉鎮層面來說,要求其應當以村為單位,來開展相應的經驗交流座談會,加強農民之間的經驗交流,充分借鑒優勢,并彌補不足。
(三)豐富農產品種類,逐步形成產業化鏈條
各地區應當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農產品。對農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淘汰競爭力小的農產品,積極種植一些適合當地發展的農作物,并且,要求其應當積極聘請專家,來進行全程的指導工作。此外,要求政府應當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調整農業結構,轉變農業生產模式,并充分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來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四)全面優化生態環境,促進土地利用率的提升
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農業土地的利用率,國家就應當積極出臺相關法規,來對農田的征用進行嚴格的規范與監督,并且,要避免其因為經濟的發展,造成對土地資源的破壞問題,強化綠色農業的發展,并促進農業的健康可持續進步。此外,國家應當加強立法,來對有害農藥以及催熟劑等進行嚴格的監督,并且,對于農田附近的產業進行嚴格的審查,提高農產品的檢測標準,這樣一來,才能更好的強化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但并不是農業強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我國地少人多的國情日趨嚴峻,同時,經濟全球一體化發展及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必須要積極尋找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的策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實現健康、良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韋獻斌.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6(18):19+21.
[2]羅一鳴.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6(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