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莎
【摘 要】“中國夢”的提出,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將“中國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等于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了全新的理論話語體系,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文章以此為出發點,淺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中國夢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路徑
一、引言
如今,“中國夢”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成為大學信念教育的重要拓展方向,促進了我國整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經逐步成為現代社會的教育現實需要,同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容建設和發展的重要要求。因此,各大高校要積極將“中國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活動,建立“中國夢”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
二、“中國夢”的理論體系
(一)“中國夢”的內涵
“中國夢”的重要內涵就是在符合中國國情的條件下,不斷發展實踐,為實現民族和國家復興提供支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夢”已經逐步成為中國人發展進步的共同價值追求和重要精神動力,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在未來的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中,需要將“中國夢”充分融入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心中,以推進教育事業和社會的發展。
(二)“中國夢”的理念來源及教育意義
“中國夢”理念自黨的十八大上提出以來,便成了當代中國改革發展的理想信念與精神支撐。“中國夢”作為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迎合了時代發展的新形勢,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有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由此可見,將“中國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意義重大。唯有科學探索“中國夢”融入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才能切實促進“中國夢”在現代教育中價值的發揮[1]。
三、“中國夢”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中國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導向
現如今,“中國夢”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中國人的共同價值導向和理想追求,成為國家和民族奮勇前進的重要精神旗幟,在新的民族歷史發展時期已經成為具有強大號召力、感染力與凝聚力的重要價值導向。“中國夢”有利于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豐富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成為“中國夢”主題教育的主渠道。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構建“中國夢”主題,明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豐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內涵;其次,將“中國夢”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緊密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
(二)“中國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國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為我國大學生的未來奮斗和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一直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終都是社會各界的重要研究課題,尤其是進入全球一體化的新時期,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體現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2]。為了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國家要明確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將理想信念作為教育核心,強化大學生的“三觀”教育,并重點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基本道德教育,以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中國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動力
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項長期工程,絕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化。對此,教師的有效引導和高校校園文化的熏陶實為重要依賴[3]。一方面,高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力開展“中國夢”專題教育培訓,使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切體悟到“中國夢”理念傳播的意義與方法,進而通過對自身思想言行的調整形成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教師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在講授課程的同時,以極具多元化的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中國夢”理念,助推“中國夢”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內化。
四、“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徑
(一)堅持實事求是,走多元文化發展道路
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和發展原則,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是促進“中國夢”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根本保障。
首先,應積極搶占“中國夢”教育主戰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重要的時代使命,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要牢牢把握“中國夢”這一主線不松手。
其次,“中國夢”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有著共同之處,然而純粹的理論教學并不能有效提高教學實效,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實有必要。因此,高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構建科學的且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教育機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使其通過親身參與,深化對“中國夢”的認知。
再次,加大高校校園活動的改革力度,將“中國夢”定為活動主題,擴大“中國夢”教育覆蓋的范圍,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最后,將“中國夢”教育目標定在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上。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加大對大學生的關注度,及時掌握大學生動態化的思想、心理與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將“中國夢”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融合
“中國夢”理念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使大學生情系國家與民族,最終通過奮斗實現個人理想。因此,應當將“中國夢”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融合[4]。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要體現“中國夢”理念,創設具有民族精神的教育環境,激活大學生的理想。將“中國夢”偉大旗幟樹立到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當中,使之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引航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5]。對此,高校應當借助各種手段深化“中國夢”的宣傳,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大學生時時受到“中國夢”的熏陶,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6]。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夢”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實為當代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更是其實踐的必由之路。將“中國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等于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了全新的理論話語體系,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全面提高對“中國夢”的重視程度,多措并舉促進“中國夢”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有效融入。
【參考文獻】
[1]李世輝,陳波.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2):52-53.
[2]高壯偉,盧俞成.探析“中國夢”主題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4(02):31-34.
[3]格日樂圖.“中國夢”主題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5):60-63.
[4]王建利,華玉武.“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與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37-39.
[5]白鑫剛.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把握與路徑選擇[J].教育探索,2016(01):82-86.
[6]董建,王麗君.“中國夢”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路徑[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