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苗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推進下,課程創新腳步越來越近。但是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還存在著種種問題。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是眾多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加強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非常必要。文章主要就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創新模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創新模式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新課程改革標準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擴展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自我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讓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以下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來探討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模式。
一、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一)“教師中心論”占據主導地位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中心論”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對老師依賴性強,學習主動性差。初中學生身心發展尚不健全,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因此教師的引導是必需的。然而教師的絕對主導地位代替學生的一切,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教育改革的需求,語文教師必須要改變“教師中心論”的思想觀念。
(二)語文教學重點出現了偏差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直以來,教師在課堂上都只重視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的能力,這是不科學的。與其他科目相比,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語文教師肩負著更重的責任,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方法落后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上,很多教師沒有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來閱讀和思考;教師教學方法落后,不能兼顧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再加上語文教材的編寫未能充分考慮到每一階段學生的認知情況,沒有體現出層次性。
二、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創新模式的應用
(一)教師要具備創新的授課精神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具備創新的授課精神,以身作則,以個人魅力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可以自主學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下,有些教師習慣于照本宣科,在課堂上滿堂灌。實際上,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思想觀念各不相同。采用“一刀切”的教學形式無形中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時期的教師應該敢于打破常規,多聽聽學生的心聲,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令人愉悅的教學氛圍,以積極的教學態度感染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特別對于那些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探索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的精神。對于學生不同的看法和見解,教師不能立刻予以否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啟發與引導,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寫作一直都是初中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問題,很多學生都覺得寫作時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也沒有靈魂。對此,教師就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他們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對于那些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與其他同學分享寫作心得。還可以定期組織讀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交流。
(三)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教師不一定非要在課堂中開展教學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去社區和野外感受現實生活中的語文。例如,在講解朱自清的《春》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去尋找春天,再讓學生寫出自己的體驗與感悟。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
(四)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1.角色互動教學法
角色互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語文本身是一門充滿趣味的課程,完全沒有必要采用嚴肅的教學形式來進行教學。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角色互動教學模式展開教學。例如《出師表》一文采用的雖然是第一人稱敘述的表達手法,但是教師可以將文章內容進行角色分配,穿插運用一些經典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讓學生親自朗讀體驗。這種角色互動增強了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構建。
2.多媒體教學法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能同時對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進行呈現。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利于將語言的符號性、抽象性特征具象化、趣味化,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五)積極創設開放式的情景教學模式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信心。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一定的空間,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地提問題和發表自己的想法,最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敢問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對課文的認識。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結語
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目前的教育主題,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創新”二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益途徑。語文教師要充分意識到自身所肩負責任的重要性,端正教學態度,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芳.在新課改下如何滲透形成性評價優化高效語文課堂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
[2]吳建平.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探究[J].亞太教育,2015(09):51.
[3]李本東,徐學福.為了重建的反思——近十來年課程與教學關系研究綜評[J].中國教育學刊,2010(03):23-27.
[4]胡慧玲,劉云,孫華唯.基于合作學習的中學田徑教學模式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1):117-118.
[5]王江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模式探討[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4(10):95.
[6]劉永芳.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模式探討[J].數理化學習(高三版),2014(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