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文章以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為案例,從英語課堂過渡的類型及設計時可遵循的有效性策略兩個方面談論初中英語課堂過渡環節的設計。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 過渡 學生 教師 媒體
如果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比作一個個明光锃亮的鈴鐺,當它們串聯起來,就會成為一個精美的風鈴,這些環節與環節之間的串聯之線就是教學過渡環節。有效地運用過渡環節,既能體現教師的語言功底,又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給課堂添彩。
一、英語課堂過渡的類型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過渡
1.自由談話式
適時利用學生的duty report,free talk的形式導入新課,會讓他們有新鮮感,使他們更容易接受課堂內容。教師可讓學生相互對話,也可分組匯報,內容不限,可以是天氣、日期、日常活動、新聞話題、社會熱點,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也可根據演講者的各自差異進行安排。如成績滯后的學生可進行課文復述,程度較好的學生可進行與將要學的主題或與課文相關的內容作演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作為一節課的過渡。
2.課本劇表演式
仁愛英語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話題,其中有不少是故事性的文本。教師在新課的鞏固環節中或是在單元復習課中,就可讓學生把故事性課文編成短劇式對話表演出來,把程度不同的學生組合成一組,對白多的角色由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扮演,對白少的角色由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扮演。話題不限,如問路、指路、購物、看病、春游、美食節等。學生寓語言訓練于娛樂之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3.游戲競賽式
游戲競賽式是課堂過渡環節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方法,也最受學生的歡迎。常用的傳統游戲有Guessing game,I act you say等,還可以設計當下流行的砸金蛋和lucky numbers游戲。游戲環節可以設在課前的熱身復習中,可以設在句型的操練中,還可以用在練習鞏固環節中。如仁愛八年級英語Unit 3 Topic 2,有位教師合理創設“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來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單詞“instrument”,并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中對演奏樂器的句型操練。
4.討論式
討論式導入就是教師課前給學生一個或幾個特定的話題,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在短時間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盡快進入學習狀態,以此來過渡到下一環節。如仁愛八年級英語Unit 3 Topic 1 Section B,教師先自述過去和現在工作地點的變化,引出“used to”的用法,再過渡到對愛好的變化,讓學生以“I used to...but now...”為話題展開興趣愛好的討論,在討論的話題中又自然引出喜愛集郵的理由,為接下來導入課文討論的話題掃清了語言障礙。
(二)以教師為主體的過渡
1.提問式
教師可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通過對比或提問來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仁愛九年級英語Unit 4 Topic 2 Section A,在教學一般將來時的被動語態時,教師先通過圖表給出關鍵詞,師生問答:
“——What is it used for?
——Its used for listening to music.
——Whats it made of ?
——Its made of plastic and metal.
——When was it made?
——It was made in 2014.”
接著,教師出示一件學生未見過的物品,說:“Im excited about the things that will be discovered in the future. It is called icar. When will it be made? It will be made in 2024.Where will it be made? It will be made in America.”利用這種舊句型引出新句型、舊時態過渡到新時態的方法導入新課,自然而流暢,既復習了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又為新知識技能發展做好了鋪墊。
2.介紹背景知識、故事式
背景知識、故事情節過渡就是教師利用學生對故事有特殊興趣的心理特征,選擇與課文內容情節緊密相關的知識性及趣味性故事,講給學生聽,在學生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精彩片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后學習其中隱藏的新知識,以達到巧妙引入的目的。如八年級Unit 5 Topic 1 Im so happy中關于外國經典電影The Sound of Music和京劇的課文,九年級Unit 5 & 6中涉及包括了中外歷史名人、名勝古跡及文學藝術等話題,教師就能將背景知識鏈接或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用于課堂展示。這樣的環節既能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培養學生的語感,又能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三)以多種媒體創情境的過渡
1.利用實物
以實物進行教學,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教室是一個很大的“教具”,室內有門窗桌椅,還有學生、教師及各種學習用具,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如教形容詞的比較等級時,教師可以邀請三個學生站到講臺前面,說:“A is tall. B is taller than A. C is the tallest of all.”學生通過實實在在的人或物的現場表演,學起來更加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2.利用插畫、圖片
圖片色彩鮮艷,表現力強,能瞬間吸引學生的眼球;簡筆畫寥寥幾筆,便能畫出栩栩如生的事物,富有神奇的魔力。在教學中,有時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仁愛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一篇課文都配有與該課文密切相關的插圖。教師通過對插畫的描述、提問,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可以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使學生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為后面的教學鋪平道路。如教學仁愛八年級英語Unit 3 Topic 3 Section C The little Match Girl這篇文章時,一位教師以“Listen to a story and try to catch the meaning”來引入課文。課文的朗誦由教師完成,在一段優美的配樂中,教師用流利而又富有感情的英文向學生講述這個大家熟知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呈現課文相關插圖作為輔助,再將本課的新詞匯用紅筆標示出來,讓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3.利用音樂韻律
借助音樂來導入課文,能使學生減少對語言的陌生感,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化,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如教學八年級Unit 4 Topic 1Section C Rainforest時,教師問:“If there are no rainforests, 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鏈接Michael Jackson的MV Earth Song,喚發起學生保護森林的強烈意識,自然過渡到“What can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to protect rainforests?”的討論話題。再如八年級Unit 3 Topic 2 What sweet music!,有位教師整合了Section A & B的內容,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以Music Travel為主線展開,分Part 1 Types of Music,Part 2 Musical Instruments,Part 3 Culture of Music三部分。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就好似一條鏈子,一環緊扣一環,課堂最后以“enjoy music,enjoy our life”為理念,借用流行歌曲《小蘋果》音譜,以整節課的生詞為歌詞改編的《小單詞》結束,一氣呵成。
4.利用視頻
電視、電影等視頻可以創設一種可視語境,它聲像結合,圖文并茂,信息量大,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用這種可視語境的特殊表現手段導入新課,可以使動態的畫面場景直觀形象地映入學生眼簾,極大地強化和豐富學生的理解與記憶,為語言交際創造良好條件。例如仁愛八年級Unit 4Topic 1 Section D中,教師用一段視頻再現了人和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以及人類對動物血腥屠殺的畫面,自然就過渡到引出課題Animals in Danger。如在八年級Unit 5 Topic 1 Section C中,學習電影The Sound of Music的閱讀課,原課件設計的是利用Do Re Me這首歌作為過渡。如果教師利用這首歌的視頻作為過渡,更能讓學生體驗影片中Maria與孩子sing lovely song的情節,同時學生對“lovely”這一詞匯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然后教師再播放影片中關于牧羊人那段精彩的視頻,就能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文中的句子“perform short,funny,plays to cheer them up.”的含義。
二、結束語
英語課堂教學過渡環節是引導學生從一個環節走向另一個環節的串聯線,而非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模式環節。英語課堂教學的過渡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過渡方法,其目的只有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英語課堂中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篤勤.初中英語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嚴美華.淺談英語課中過渡語的設計和要求[J].中學英語園地,2012(07):4-6.
[4]荊元君.英語課堂教學中恰當使用過渡語必要性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11):255.
[5]陳琳.“圖片聯想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