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堯 (杭州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310014)
音樂竹竿舞競賽套路設計與創編
徐金堯 (杭州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310014)
音樂竹竿舞是指跳竹竿運動與音樂、舞蹈有效統一和高度融合的一項運動,人們在音樂旋律和竹竿分合瞬間連續進退跳躍,自然瀟灑地做出各種優美動作的大眾運動項目。音樂竹竿舞競賽套路設計,必須嚴格按照競賽時間(2min)標準和規則要求,針對不同參賽對象、年齡和性別選配不同主題的音樂,進行音樂時間剪輯與頻段和頻率調整;再根據主題音樂確定運動速度、動作幅度和移動路線,使套路動作節拍、運動速度、套路時間符合競賽規范要求。然后,圍繞音樂主題特征和韻律節奏進行竹竿舞競賽套路動作組合和模塊設計。
為增添音樂竹竿舞競賽套路的審美藝術和人文效果,音樂竹竿舞競賽套路設計應與民俗傳統文化內容結合,將花傘、彩帶、小球和民族頭巾、頭飾、服飾應用到競賽套路創編中來,如,采用《云南民歌》音樂,可選配苗族服飾、頭飾和生產生活工具,以表達苗族人的民族風情。達到大眾運動競賽與審美民族文化傳承完美統一。
音樂竹竿舞競賽套路以競賽規則2min的時間為標準,進行動作組合和模塊設計,模塊組合動作多模塊數就少,模塊組合動作少模塊數就多。下面采用《甩蔥歌》為主題音樂,根據音樂竹竿舞競賽特點和運動觀賞需要,運用點跳、劃弧、轉體、側手翻和提拉竹竿等動作進行套路動作組合設計創編。
(一)模塊一
1.動作步驟
連續跳前4個8拍。
第1個8拍。第1拍和第2拍:點跳式進、出竿,手臂前后擺動配合腳步動作(見圖1-1);第3拍和第4拍:點跳式過竿,手臂隨即順勢擺動(見圖1-2);第5~8拍:重復第1~4拍動作。

圖1-1

圖1-2
第2個8拍。主跳為墨爾本鬼步,雙臂模仿跑步時的上下擺動。第1拍和第2拍:在竿外做好準備動作(見圖2-1、圖2-2);第3拍:內側腳進入竿內(圖2-3);第4拍:進外側腳(見圖2-4);第5拍:內側腳從竿的右側出竿(見圖2-5、圖2-6);第6拍:外側腳從右側出竿(見圖2-7);第7拍和第8拍:竿外鬼步(見圖2-8)。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圖2-5

圖2-6

圖2-7

圖2-8
第3個8拍。重復第2個8拍動作,移動路線相反。
第4個8拍。與第1個8拍相同。2.腳步移動路線圖(見圖3)

圖3 模塊一腳步移動路線
3.完整敲竹竿節奏動作設計
第1拍:OX OX OX OX
第2拍:XX OO OO XX
第3拍:XX OO OO XX
第4拍:OX OX OX OX
注:O表示開,X表示合,以下相同。
(二)模塊二
1.動作步驟
接模塊一動作,連續跳4個8拍。
第1個8拍。第1~4拍:前點后點內點出竿成立正姿勢,手臂順勢隨腳步自然擺動(見圖4-1~圖4-4);第5拍和第6拍:踏步式雙腳依次進竿(見圖4-3、圖4-5);第7拍和第8拍:雙腿屈膝下蹲2次,手臂置于體側手指分開外展(見圖4-6)。

圖4-1

圖4-2

圖4-3

圖4-4

圖4-5

圖4-6
第2個8拍。第1拍和第2拍:右腳、左腳依次前踏同時右手、左手順勢上舉,做提拉竹竿的動作(見圖5-1、圖5-2);第3拍和第4拍:手臂下壓同時做蹲點動作(見圖5-3),第5~8拍:出竿接做蹲點動作2次(見圖5-4、圖5-5)。

圖5-1

圖5-2

圖5-3

圖5-4

圖5-5
第3個8拍。重復第1個8拍動作,移動線路相反。
第4個8拍。重復第2個8拍動作,移動線路相反。
2.腳步移動路線圖(見圖6)

圖6 模塊二腳步移動路線
3.完整敲竹竿節奏動作設計
第1拍:OX OX CC OO
第2拍:AA VV KK XX
第3拍:OX OX CC OO
第4拍:AA VV KK XX
注:C表示單竿半開,A表示上舉單竿,V表示下壓單竿,K表示單竿半合,以下相同。
(三)模塊三
1.動作步驟
接模塊二動作,連續跳4個8拍。
第1個8拍。第1~4拍:側對竹竿,用側并步式依次過竿,1拍做1個動作,雙臂配合腳步動作做劃弧內擺至立正姿勢動作(見圖7)。第5~8拍:同第1~4拍動作,方向相反。

圖7-1

圖7-2

圖7-3

圖7-4
第2個8拍。第1~4拍:背對竹竿,后并步式依次過竿至立正姿勢,1拍做1個動作,雙臂配合腳步動作進行直臂胸前上下交叉擺動(見圖8);第5~8拍:同第1~4拍動作,移動線路相反。

圖8-1

圖8-2

圖8-3

圖8-4
第3個8拍。兩腳橫跨合并的竹竿分開式的點跳,先做右腳動作再做左腳動作,動作順序和節奏為:右、左、右右,左、右、左左,雙手胸前屈臂平舉且交叉,身體略后仰(見圖9)。

圖9-1

圖9-2
第4個8拍。第1拍和第2拍:雙腿分開騎雙竹竿,右手、左手依次經體側劃弧體前重疊(見圖10-1、圖10-2),第3拍和第4拍:右腳、左腳依次劃弧進竿(見圖10-3、圖10-4);第5和第6拍:右手、左手依次做提拉竹竿的動作(見圖10-5、圖10-6);第7拍和第8拍:手臂下壓的同時做2拍蹲點動作成竹竿內站立姿勢,兩臂置于體側手指分開外展(見圖10-7)。

圖10-1

圖10-2

圖10-3

圖10-4

圖10-5

圖10-6

圖10-7
2.完整敲竹竿節奏動作設計
第1拍:OO OX OO OX
第2拍:OO OX OO OX
第3拍:>< >> <> <<
第4拍:XX OO AA VV
注:>表示并竿右側敲,<表示并竿左側敲,P表示上舉竿左右晃動,G表示舉竿旋轉,以下相同。
(四)模塊四
1.動作步驟
接模塊三動作,連續跳4個8拍。
第1個8拍。第1拍:跳到竿外,左腿支撐,右腳在左腳的內側點地,雙臂屈臂自然擺動(見圖11-1);第2拍:跳進竿內,右腳支撐,左腳在右腳的內側點地(見圖11-2);第3拍和第4拍:跳到竿外成雙腳開立,雙臂側平舉動作(見圖11-3);第5~8拍:側手翻過竿(見圖11-4)。

圖11-1

圖11-2

圖11-3

圖11-4
第2個8拍。第1拍和第2拍:動作同第1個8拍的第1拍和第2拍;第3拍和第4拍:竿外點跳(見圖12-1);第5~8拍:側手翻過竿,動作同第1個8拍的第5~8拍。
第3個8拍。第1拍:單腳跳出竹竿,左腿支撐,右腳在左腳的內側點地,雙臂屈臂自然擺動(見圖12-1);第2拍:跳進竿內,右腳支撐,左腳在右腳的內側點地(見圖12-2);第3拍和第4拍:雙腿下蹲雙手由下到側面再到頭上舉,抬頭望竹竿的同時,舉竹竿的學生起立雙臂上舉,抬頭望手(見圖12-3),站起雙腿伸直,雙手在頭上方抓握的同時,舉竹竿的學生蹲下并將竹竿落回起始狀態(見圖12-4);第5~8拍:重復第1~4拍動作,方向相反。

圖12-1

圖12-2

圖12-3

圖12-4
第4個8拍。第1~4拍:重復第3個8拍的第1~4拍;第5拍:單腳跳出竿,第6拍繼續跳進竿;第7拍和第8拍:竿內直立雙手依次做左右提拉竹竿的動作,高度不高于腰部。
2.完整敲竹竿節奏動作設計
第1拍:OX XX OO XX
第2拍:OX XX OO XX
第3拍:XO AV XO AV
第4拍:XO AV XO AA
(五)模塊五
1.動作步驟
接模塊四動作,連續跳4個8拍。
第1個8拍。第1拍和第2拍:接以上動作,向左邊甩手的同時,舉竿學生起立將練習學生的左手側的竹竿舉起至練習者腰部,另一側手臂伸直(見圖13-1);第3拍和第4拍:向右邊甩手的同時,舉竿學生將練習學生的右手側的竹竿舉起至練習者腰部,另一側手臂伸直(見圖13-2);第5拍和第6拍同第1拍和第2拍動作(見圖13-3);第7拍和第8拍:練習學生成站立姿勢,舉竿學生雙手下壓竹竿至平放(見圖13-4)。

圖13-1

圖13-2

圖13-3

圖13-4
第2個8拍。第1拍和第2拍:點跳式出竿(見圖14-1);第3拍和第4拍:點跳式進竿(見圖14-2);第5~8拍:竿內向后交叉步(見圖14-3),然后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屈肘胸前平舉(見圖14-4)。

圖14-1

圖14-2

圖14-3

圖14-4
第3個8拍。與第2個8拍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4個8拍。第1拍:由竿內向后進行交叉步動作(見圖15-1),點跳式出竿至右側(見圖15-2);第2拍:點跳式進竿(見圖15-3);第3拍和第4拍:點跳式出竿右側調整(見圖15-4);第5~8拍:民族舞式旋轉360°過竿(見圖15-5~圖15-8),敲竿學生雙手握竿隨跳竿人原地旋轉360°至原始姿勢。

圖15-1

圖15-2

圖15-3

圖15-4

圖15-5

圖15-6

圖15-7

圖15-8
2.模塊五腳步移動路線圖(見圖16)

圖16 模塊五腳步移動路線
3.完整敲竹竿節奏動作設計
第1拍:PP PP PP VV
第2拍:XX OO OO OO
第3拍:XX OO OO OO
第4拍:XO XO GG GG
注:P表示上舉竿左右晃動,G表示舉竿旋轉。
(六)模塊六
1.動作步驟
接模塊五動作,連續跳3個8拍。
第1個8拍。腳上動作與模塊三第1個8拍動作相同,手上動作改為手指向反方向側上舉。
第2個8拍。腳上動作與模塊三第2個8拍動作相同,手上動作改為內側手胸前平屈振臂一次然后向外劃弧,2拍做1個動作。
第3個8拍:第1~4拍:面對竹竿單腳跳入竿(見圖17-1),再跳出竿(見圖17-2),且在第4拍時轉身面對竿,雙手劃弧側上舉,2拍做1個動作;第5~8拍:動作與第1~4拍相同,移動線路相反。

圖17-1

圖17-2
2.完整敲竹竿節奏動作設計
第1拍:XX OO OO OO
第2拍:OO XX XX XX
第3拍:XX OO OO OO
第4拍:OO XX XX XX
(七)
模塊七
1.動作步驟
接模塊六動作,連續跳1個8拍。
第1拍:點跳入竿(見圖18-1);第2拍:點跳出竿(見圖18-2);第3拍和第4拍:點跳式轉身180°;第5和第6拍:拿起一根竹竿支架放于傾斜的雙竹竿上滑下(見圖18-3、圖18-4);第7和第8拍:雙手旋轉劃弧最后抓住下滑支架(見圖18-5),另一只手后上舉造型結束。

圖18-1

圖18-2

圖18-3

圖18-4

圖18-5
2.完整敲竹竿節奏動作設計
第1拍:OX OX OX OX (×3)
第2拍:OX AA
1.注意套路動作連貫完美性。音樂竹竿舞比賽中,運動員需要按照音樂旋律和竹竿敲擊節奏,在竹竿間完成踩步、轉體、滾翻、旋轉和上下、左右和前后連續跳躍動作,如果音樂節拍和敲竿節奏不一致,或移動路線不合理、套路時間不符合規則要求,就會導致比賽中運動員身體碰竿、腳踩竿或運動員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扣分。因此,在套路設計時必須嚴格按照競賽規則和裁判標準,選配背景音樂,按照音樂旋律設計敲竿節奏,組合套路動作和腳步移動路線,達到競賽套路動作連貫、協調,保證運動員高質量完成套路比賽。
2.注意套路動作審美藝術性。音樂竹竿舞比賽需要參賽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間連續進退跳躍,自然瀟灑地做出各種優美的動作,其套路不僅要音樂旋律優美、動作組合優美,而且要考慮體育運動神韻美和運動員肢體藝術美。因此,在套路動作創編時,需要合理利用音樂旋律和舞蹈韻律,增強競賽套路審美藝術效果。
3.注意套路動作大眾參與性。在競賽套路動作設計創編時,必須針對不同參賽對象和性別年齡,創編不同競賽套路。如,組織中小學生音樂竹竿舞比賽,盡量降低動作難度和運動頻率;而大學生比賽可增加動作難度和運動頻率,滿足大學生的運動審美需求。
[1] 徐金堯,王代代.跳竹竿教學應用實驗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2,34(6):51-54.
[2] 徐金堯.音樂竹竿舞開發創新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