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龍岡中學 丁成榮
課堂生成性教學資源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策略
江蘇省鹽城市龍岡中學 丁成榮
經驗豐富的教師應當懂得良好地利用課堂生成資源,要從教學生成中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看到學生思維的基本方法和模式,從這些信息反饋中來進一步制定教學強化策略。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中、思考問題的創設中相應融入生成資源。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課堂;生成性;教學資源;高中;數學
靈活有效的課堂組織中,學生思維會更放松,教師的情緒也會更活躍,在這樣的背景下,師生間往往會有更充分的互動,并且會時不時有教學生成性資源產生。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應當懂得良好地利用這種生成資源,要從教學生成中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看到學生思維的基本方法和模式,從這些信息反饋中來進一步制定教學強化策略。此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中﹑思考問題的創設中相應融入生成資源,這同樣是非常好的豐富已有課堂﹑營造開放的整體學習氛圍的一種方式,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吸收更加充分。
教師首先可以有意識地在知識教學中引入一些生成資源,尤其是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將一些合適的生活素材引入課堂,對原有教學進行豐富與拓寬。教師可以在講解一個具體問題時,當發現學生思考的障礙較大時,靈活應用相應的生活素材給問題的剖析提供背景依托,以生活化的方式來解析那些相對抽象且不容易理解的內容,這會很大程度地降低學生知識吸收上的障礙。想要以這種方式靈活地組織課堂,就需要教師的教學經驗豐富,并且課前要充分做好教學準備。教師要能夠從知識點出發,思考有哪些學生熟悉的生活化素材可以引入課堂,并且要能夠在課堂上靈活調整與變換教學節奏,對于那些重難點內容花更多時間來分析,需要的時候還可以設計一些教學生成環節輔助學生思維障礙的化解。
如在“向量的線性運算”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增強學生主動探知的內在潛能,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學生生成的現有學習情感,通過抓住向量的線性運算與“順風時騎車比較容易,頂風騎車比較費力”﹑“在流動的河水里劃船,想垂直到達對岸,船頭應做適當角度的調整”等現實生活現象的關系,設置出“劃船到達對岸,在知道水流速度的前提下,應將船頭進行怎樣調整”的現實生活問題情境。教師靈活的問題創設立刻激起了學生了解與探究問題的欲望,這種將生活素材融入思考問題中的教學生成提問方式讓學生產生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形式有更大的學習興趣,大家也可以通過對這類問題的分析與解答來鞏固對于其后涵蓋知識點的理解與吸收。
數學課程的學習以及學生能力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是基于大量練習基礎之上的。教師在設計練習或者是探究問題時,同樣可以靈活融入生成性教學資源,可以有效調整問題的難度﹑轉換問題的形式,或者是將問題進行變式等等,這些都會讓原有問題的考查范圍得到拓寬,并且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生成方式。教師首先要看看學生對于具體問題的理解程度和解答狀況,以此為參照合理地設計生成性資源。如果學生解答問題普遍很順暢,教師在問題變式時就可以增加難度,或者將問題相應發散;如果學生解答具體問題的難度很大,教師就可以適當將問題進行調整,在教學生成上給予學生思維或者思路上的引導。在已有練習上生成新的思考問題會讓原有問題的訓練效果得到擴充,靈活的問題變式及練習生成模式會讓練習的訓練效果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上述問題案例是關于“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的數學問題,學生在學習新知和解答該類型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進行該類型問題解答的方法經驗。此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解題“成果”,設置利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求值的問題案例,讓學生開展探究問題活動,以這種靈活的教學生成形式來拓寬原有問題的考查范疇。這種基于課堂練習的教學生成方式可以在其他類型的教學展開中加以復制,重要的是教師生成的新的問題要和原有問題有緊密聯系,并且新問題在難度和考查范疇上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知識掌握狀況,這樣才能夠讓練習的價值與效用充分體現出來。
有些訓練題或者是教師設計的課堂探究互動,其主旨是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素養,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狀況,然后靈活設計一些生成的思維創新活動。比如,學生如果解答一個問題產生了思維偏差,這個錯誤具備一定的典型性,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將這個錯誤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將學生的解題思路找出來,然后引導大家一同來分析,找尋其中的問題。這種靈活的教學設計方法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的學習印象,通過對于這個典型問題的剖析還能夠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能夠避免學生今后再犯這樣的問題。
[1]袁小琳.中學教師生成性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顏小情.基于動態生成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3]楊曙光.基于未來課堂的生成性教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4]王紅革.高中數學解題教學生成性資源開發存在問題及案例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3.
[5]邱云.數學解題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book=11,ebook=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