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菱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和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探索,社會對醫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校醫學應用型、復合型高級人才的培養目標下,臨床教師作為醫學院校重要的師資力量,身兼教師和醫師雙重身份,將持有“雙證”的臨床教師向“雙師素質”教師的轉化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對醫學院校臨床教師隊伍建設中呈現的問題及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措施進行闡述。
【關鍵詞】臨床教師 雙師型 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40-0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國家加大了教育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但每年大量的醫學畢業生就業出口仍滿足不了社會和基層醫院的需求,相應的我國醫學教育的師資也無法滿足教育需求,存在醫學專業教師數量不足、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
醫學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國家教委為了使教師正確定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1998年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首次提出了“雙師型”教師的概念,“雙師型”教師不是以有“雙職稱”、“雙證書”為判斷標準,其內涵是“雙師素質”教師,除了最基本的具有中級以上教師職稱、有教育教學的理論和技能之外,還要掌握臨床醫學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并能有機結合知識來全面指導學生學習,同時還要具備專題研究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和科技開發能力[1]。而臨床教師作為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的重要師資力量,擔任醫學專業臨床理論課程、實驗見習和實習教學任務,身兼醫師和教師雙重身份,持有執業醫師證和教師證。
一、臨床教師隊伍建設中呈現的問題
對于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的臨床教師隊伍向“雙師型”教師師資隊伍建設轉化過程中的問題,主要有政策導向不明、管理缺失、教師缺乏教學熱情及師資培養體系不健全等原因,這些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一)政策導向不明,對“雙師型”認識存在誤區
醫學院校的主要任務,主要是集中在醫療、教學及科研這三個方面,三者相輔相成。但多數附屬醫院重視醫療與科研工作多于教學工作,使得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重視和保證,加上部分的領導教育意識的淡薄,使得許多一線教師不了解“雙師素質”的內涵,往往認為持有教師資格證和醫師(護士)資格證或技能等級證的“雙證”,或者是具有教師和衛生系列的“雙職稱”,這些只是形式上“雙師型”教師,而忽略“雙師素質”中的“素質”內涵,體現在臨床教師專業素質不均衡,如“重臨床輕教學”型教師,他們的教育教學方法單一,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但實踐動手能力強。臨床教師對醫療、教學、科研三個工作性質的選擇性側重影響臨床教師隊伍的發展趨利、價值取向等,導致臨床教師的教學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從深層次上影響醫學生的成長與教育質量。此外,教師教學缺乏一定的激勵政策,這就難以保證臨床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良性循環發展。
(二)領導重視不足,管理缺失
盡管醫學院校有制定教師管理制度,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經常得不到保障,當教學工作與醫療工作發生沖突時,“救死扶傷”往往急迫于“教書育人”,加上醫療經濟效益等趨利因素,醫院科室和臨床教師更愿意選擇醫師角色,愿意投入更多精力于醫療工作。平時對臨床教師管理也存在隨意性、缺乏約束,在寬松的教學管理氛圍里,臨床教師對教學工作要求低,甚至有的工作難以落實、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使一些有責任心的教師教學積極性也受到極大的影響,這就難以保證對教學工作的決策與制度保障的建設。
(三)教師缺乏教學熱情
由于臨床教師具有雙重的身份,工作量大、強度大、壓力大,多數臨床教師有心力不濟,工作無法面面俱到,長期受到這種壓力的困擾,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發展,極易產生職業倦怠感,影響工作的順利進展。臨床教師容易出現教學工作疲態,積極性降低,這種現象在醫療水平高、年急診量大的附屬醫院較為明顯,對專業技能知識積累期的青年教師尤為突出。
(四)師資培養體系不健全
醫學院校的臨床教師因編制隸屬、職稱評定等問題,在教師和醫師的培養方向上也做出了選擇,多傾向于醫療臨床方面的學習培訓,相對的弱化了教學教育能力的培養;同時醫學院校缺乏“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制度的保障,對教師培養工作沒有計劃性、全方位、持續性的規劃,更多的是教師個人興趣、為職稱晉升或履歷需要而參加的零散培養。很多臨床教師在有教學任務安排的時候,才著手準備,這就缺乏系統性的教育培養計劃和有效的學習與實踐,從而影響了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發展[2],使臨床教師師資質量難以保障。
二、臨床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明確隊伍建設的目標與方向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教高司[2002]5號)文件中明確“雙師素質”教師的判定標準,對醫學教育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相應的闡釋與文件參考,醫學院校可結合實際情況來明確本校臨床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與方向,這對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二)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
加強臨床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明確其指導思想。需要改變臨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思維、教師職業意識,引導他們自我審視和反思教育行為,進而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樹立終身教育的思想,明確臨床教師的教育本質,為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鋪平道路。此外,要進一步理順教師和醫師編制的隸屬管理關系,打破“醫編”和“教編”這兩種身份區別所造成的阻礙“雙師型”教師成才的內在因素[3],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成長創造條件;要樹立能力本位的思想,著重對崗位能力教育的培養,健全“雙證”管理機制。
(三)構建和完善培養體系
根據教育部對“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要求,醫學院校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優化臨床教師隊伍的建設,建立規范化、制度化及科學化的培養體系,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和遴選專業帶頭人,按需培養教師,實行個性化管理,對擅長教學教育及擅長臨床技能的能力有所側重的教師個人特點,分階段、分能力結構來按需培養,既能充分發揮教師長處,又能彌補教師專業能力短板,達到名副其實的“雙師素質”。此外,加強對青年臨床醫師的引導和培養,以及加強對其他醫療機構中優秀醫療人員的吸引政策,做好向“雙師型”教師轉化的培養規劃,為醫學院校的醫學教育提供后備人力資源,還要制定”雙師型”教師隊伍激勵保障措施,從而確保師資隊伍穩定發展。
總之,醫學院校要提高醫學生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必須重視臨床教師隊伍的建設,切實深入了解臨床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科學規范的培養體系和有效推行教師隊伍建設途徑提供保障,將持有“雙證”臨床教師積極地向“雙師型”教師轉化,從而建設一支具備理論教學素質和掌握實踐教學素質[4]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進而為我國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的醫學人才,這是一項需長期堅持的建設任務。
參考文獻:
[1]計曉月,郭艷.高職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內涵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7,(18):8-9.
[2]楊永麗,施建明,權日,等. 醫學院校臨床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廣東省12家臨床教學醫院的調查[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04):27-28.
[3]邰先桃,熊磊,葉建州,等. 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02):44-49.
[4]苗紅.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1,27(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