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娜
摘 要:赫爾巴特曾經說過,道德提升是人類最高目的,所以教育也是最終目的,從中可以看出道德修養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中教育事業日漸受到關注,德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核心操作環節,高中教育階段,班主任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班級班風和班級學風建立優劣,不僅如此,會對學生品德素養和修養形成造成影響。本文針對當前高中班主任工作現狀和特點等,對其工作中德育教育實效性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實效性;問題;分析
我們通常所說的素質教育,主要是指提高學生群體不同方面的素質,也是就是綜合素質,此種教育模式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與和個性發展以及優質心理教育,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實為首要任務之一。高中班主任進行德育工作實施,要具備一定實效性,提升德育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將德育教育滲透在教學工作之中,循序漸進開展利于學生素質提升和品德提升的活動,旨在使高中生成文四有新人,為國家和為社會作出貢獻。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分析
素質教育改革大體背景下,部分高中學校仍舊沿襲過往教學理念,不注重學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道德素質培養拋之腦后,日常教學工作只是借助簡單政治教學進行德育教學滲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上述要素均違背了素質教育要義和初衷。身為班主任,第一點就是要深度明確德育工作重要性,在學生們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教會學生們如何做人,而不是將學生群體培育成為應試傀儡。還有就是班主任要最大限度上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各個環節之中,包括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要將二者互相交融。通過數次分析和調查可以得出結論,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目的不僅是學習,更加重要的是生活,獲取知識是必然的,但是也要在學校生活中去建立和其他學生間的友誼,學會生活和懂得生活,隨之形成鮮明個性。學校和家庭以及社會,三者均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陣地,所以高中班主任對其中的相應關系予以平衡,積極有效的進行優良班風創建和學風創建,將班級塑造成為一個團結的集體,之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感受學習快樂,能夠健康愉快的成長。
具體學習階段,小學和初中僅為德育教育初始階段,是培養學生群體是非觀念形成的基礎階段,歸屬于德育教育初級范疇之內。應該了解到,高中生年齡和本體是非辨別能力與中小學生有差別,在高中進行德育教育務必強化公德教育力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做人教育,以中級層次教學模式產生。在此層面德育教育上,要注重對學生身心發展促進和積極影響,深度規范學生行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重點分為行為行為準則教育內容、思想準則教育內容、民族文化傳承教學內容,后者是傳承教育重點,因為只有學生能夠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才能夠形成具備中華傳統美德的學生。高中班主任要從實際角度出發,了解學生現狀,針對性的制定出德育教育方法和德育教育目標。
二、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實效性提升策略
1.合理引導,以身作則
日常教學環節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務必要對學生多加寬容和理解,充分的信任學生,隨之給學生提供輕松學習環境和自在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夠成為學生榜樣,賦予學生正能量,也可獲取學生信任和學生尊重。需知,高中生階段是身心發展黃金時期,高中班主任可以定期模式進行與同學積極交流和有效溝通,運用正面思想和積極思想順勢引導學生和教育學生,助力學生樹立較為正確的思想觀念,與此同時,高中班主任應該注重師生關系融洽,還有就是使班級內形成互幫互助的生生關系,在此基礎上營造出寬松、和諧、有愛的班級氛圍,達到班級凝聚力和班級向心力的完美提升,穩步提升德育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
2.多樣教育,隱性滲透
此條首要一點就是要進行隱性教育,因為它是一項有效改善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辦法與方式。身為高中班主任,應該從實際角度出發,注重隱性教育的滲透程度,不斷的鼓勵學生引導學生,針對性的進行教育,營造出優良班級氛圍,助力學生言談舉止規范性。優良環境氛圍創建也是十分重要的,表面物質基礎之上還應進行和諧心理氛圍營造,提升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的思想品質,所以班主任營造班級氛圍過程中務必有力彰顯班級內部特點、特色,最為常見的就是黑板報設計,可以選擇張貼名人字畫和書寫名人名言。課堂教學內部要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原則,不應與學生之間有隔閡,達成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面臨諸多那一解決的問題要與學生及時溝通和交流,不斷的去融洽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共同的去進步和學習,使得學生身心健康的都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對高中生群體道德素養提升具備著重大推動效能。
3.教育落實、全面升華
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辦法,這一條例也適用于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通過實踐可以對德育教育實效性作出檢驗與核實。所以班主任在教育中,需要積極有效的落實相關德育工作,要不斷的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實踐能力等進行培養與提升,旨在更好更優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需提到的一點是,活動要素和交往要素是后續思想品德得以形成的核心基礎,通過真實情感體驗操作,學生在此過程中便會將道德知識內容和德育觀念內容進行轉化,隨之形成一種本體道德認知,最后呈現為道德行為,以言行舉止為表現。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十分重要,應從實際角度出發,認知到當前高中生德育教育中現存的諸多弊端和不足,采取針對性辦法予以操作,主要分為合理引導,以身作則、多樣教育,隱性滲透,教育落實、全面升華,以上述方案進行德育教育,有助于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促進學生健康、平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社會文化視角下教師同情心踐履的研究[J].江淑玲,陳向明.教師教育研究.2015(03).
[2]民國鄉村教師的社會形象及其時代特征[J].徐繼存,高盼望.教師教育研究.2015(04).
[3]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點與實施策略[J].遲希新.中小學德育.2013(10).
[4]“德育與生活”關系之再思考——兼論“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馮建軍.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4).
[5]我國班主任工作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黃正平.教育學術月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