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
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很早就建立了國際游學項目,與美國、加拿大、英國等都建立了相對固定的游學聯系。其中,與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韋蘭高中的交換生活動從2009年開始,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穩定的交流溝通機制。我于2015年參加了此次游學活動,負責在美國的部分課程授課和管理中國學生的游學活動。游學時長兩個月,雖然時間不長,但經歷和見聞很多,值得體會與回顧。
學習美國課程,了解美國教育
九月中旬,我們第一次來到了韋蘭高中。
韋蘭高中的課程內容充實豐富,并采用走班制授課形式。暑期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學校開設的課程中自主選報課程。課程設置中有大量的發展學生特長的課程,如發明課、音樂排練課、音樂制作課、美術創意課等,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拓展了興趣范圍,發展了特長技能,鍛煉了體魄與意志力,收獲了新的知識技能與學習的策略方法。學校善于利用周邊資源,如與附近的名校結成友好的合作關系,利用大學實驗室進行實驗或手工制作;有的課程把課堂搬到了博物館,利用實物資源開展主題教學。
教室的擺設也有特色,有的是桌椅圍成兩圈,把教師講課的地方變成了“中央舞臺”;有的是三五人一組,方便生生間的互動;還有的是單人單桌,偏重獨立思考。課堂氛圍寬松民主,教師會帶著大家做游戲,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或是組織辯論賽,學生各抒己見;或是只布置課題,學生分組設計方案,自行探究;或是提前布置網上學習任務,課上只答疑解惑。
我們的學生也同樣根據選擇被編入不同的班級,和美國學生一起動手、創新、演講、社交、合作,他們適應著美國的授課方式,逐步體會著美國學生的思維方式。
寬松的課堂環境并不意味著學業的輕松。美國的學生同樣重視分數,這個分數是綜合評定。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小測,都會影響著最終評定。學生每天都要復習,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預習第二天的新內容,還要練習自己的特長,如樂器演奏等。如果要申請較為理想的大學,競爭同樣激烈,需要挑燈夜戰,努力的程度不亞于中國學生。
每天課后是社團活動時間,社團都是由興趣相投的學生自發組織形成的,大家在一起研究切磋,表演排練,充實課余生活,發展興趣特長。
參加課外活動,
感受美國文化
上課之余,中國的學生走出校門,到各大城市、高校、博物館感受美國文化。
美國的城市保留了老式的建筑風格,紅磚房、煤氣街燈、磚石鋪就的人行道等充滿歷史底蘊。這里的人們活潑、熱情,給古老的城市注入了別樣的活力。在街上遇到陌生人,他們總是先微微一笑,讓人心情舒暢。迷路時,點餐時,他們總是熱情地提供幫助,盡顯文明風度。
百年名校哈佛大學校園里古老的歐洲風格的建筑與綠樹、草坪、藍天是那樣相稱;進入大都會博物館,仿佛踏進浩瀚的歷史長河,一切都那么悠遠、古老,對文化和歷史的敬畏油然而生;走進教堂,喧囂的世界忽然寧靜下來,大廳里高高懸掛的吊燈散發出柔和的燈光,營造了一種神圣而莊重的氣氛,頂部的彩色玻璃窗色彩艷麗,讓人產生一種肅穆的感覺……
傳播中國文化,做文明使者
我們的學生向美國學生傳遞著中國的文化。他們用英文給美國的學生授課,展示中國傳統服飾、傳統手工藝品、中國建筑、中國美食、中國餐桌文化等,讓美國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中國、了解北京。學生們的展示受到了韋蘭高中的老師和學生的高度好評,有學生稱贊道:“Thiss the best Chinese class I ever had.”(這是我上過最好的關于中國的課。)
美國交換家庭的學生會在第二年的春天來到中國,住在中國家庭,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兩個月的交流生活雖然短暫,但是這種深度的文化體驗已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