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際私法擁有相對久遠的歷史,是一門古老的法律,對相關法律制度的影響頗深,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國際民商事的交往也呈逐年增長趨勢,涉外民商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化、多元化,只有重視國際私法的科學性,堅持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不斷的完善我國國際私法的全面性,才能達到保障弱者合法權益的目的。伴隨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國際民商事交往也不斷增多,弱者的權益保護已經成為國際司法立法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本文通過對各國國際私法中弱者權益保護原則進行歸納與分析,對完善我國國際私法對弱者權益保護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 國際私法 弱者 權益保護
作者簡介:韓熙,湖北警官學院。
中圖分類號:D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326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國際民商事活動也在逐漸增多,各種非平等的因素在民商事關系中也逐漸浮出水面,為了保障弱者群體的合法權益,讓各類糾紛得到公平的解決,國際私法中的人文精神備受人們的重視,從形式主義到實質主義的轉變是現代國際私法的具體體現,所以,了解弱者權益在各個國家國際私法中的維護原則,完善我國國際私法對弱者群體權益的維護制度,保證弱者群體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是體現我國法律跟上國際社會步伐的有效途徑。
一、國際私法中的弱者權益保護原則
(一)運用有利的原則
美國學者柯里在二十世紀提出了“利益分析”的理論,受這一理論的影響,“有利原則”的理念得以產生并不斷發展,“有利原則”舍棄了“利益分析”中的偏激思想,和沖突規范合理的相結合,構成了具體化的“利益分析”理念。而“有利原則”的實質是指,在選取法律的時候,大力運用有利于弱者權益的法律法規,是國際私法保護弱者權益的具體體現。諸如普遍存在的“有利于消費者”、“有利于受者”等相關的立法規定。隨著“有利原則”被不斷的倡導和推廣,在進行國際民商事案件的處理害過程中,處于弱者群體的人們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方面得到了更為有利的途徑與強大而完善的制度的保障。
(二) 運用強制性規范
國家的職能在經濟水平高速發展的影響下,開始逐步進行轉變,為了使法律的保障發揮真正的作用,保證國家和社會經濟的共同利益在國際經濟交往中與民事交往中得到有力的保障,國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用以調整那些針對性的法律關系,解決發生在國際上的糾紛。從強制性規范的產生與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國家在涉外法律的領域中對社會社會經濟生活的干涉行為是其主要的表現方式,其也是國家直接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重要工具。其中,若司法者或者立法者想要保護中小企業、消費者、婦女、兒童、勞動者、被贍養者等弱者群體的合法利益時,可以通過對強制性規范的合理化使用進行保障。
(三)可以限制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經濟實力和信息等較多因素的不對等原因,可能導致合同當事人在確立合同關系的時候,合同當事人之間所處的地位相對不平等,一方處在相對強勢的地位,而另一方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假如國家的私法同意合同當事人可以自主的進行雙方各類權力與義務的確立,由合同當事人對準據法自由的選擇,就會導致不公平現象的出現,以此,國家作為第三方的存在,必須通過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進行適當的限制,達到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發展的目的。
(四)適用“公共秩序”的原則
“公共秩序”的原則,是指在排除的原則上,使用外國的法律法規對本國的利益進行維護,其產生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國家利益、安全、風俗等因素,同弱者群體的權益保護雖沒有進行專門的聯系,但在公共秩序的應用過程中,體現有對弱者群體的合法群益保護的傾向趨勢,對弱者群體的人關懷通過立法與司法兩個方面得到了有效的體現。
二、我國國際私法對弱者權益保護的現狀及立法建議
(一)保護弱者原則在中國國際私法中的體現
在我國現行的國際私法中,關于弱者權益保護的立法條文相對分散,且數量較少,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法律條文。雖然對弱者權益保護有明確的規定,但并為把對弱者權益保護的原則視為我國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對于弱者這一保護群體也沒有明確的范疇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形成一些不確定因素,且對于弱者權益保護的領域與范圍也相對較小。例如,在《法律適用法》第25條有明確規定,適用“有利于保護弱者權益的法律”,但對“弱者”這一群體的具體范圍卻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范圍。
(二)完善我國國際私法保護弱者原則的建議
對于弱者權益的保護,歷來都是我國立法實踐中的注意事項,因此,在我國的民商法領域中,存在有很多傾向保護弱者權益的單行法和立法條文,但在國際私法的立法方面的條文規定則很少,沒有較為完整的法典。保護弱者的立法層次過低,相關的法律條文也不夠系統。因而,只有將保護弱者的原則作為我國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提高立法層次;對適用法的連接點進行增加與優化,靈活執法;完善關于專家證人的法律法規和“盲眼”沖突規范等方式,將國際私法對弱者的人文關懷進行落實,使國際私法在處理國際民商事關系中,實現對弱者權益的真正維護。
1.保護弱者應成為我國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國際私法對弱者權益的保護十分的注重,并對此進行不斷的深入研究,但對弱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法律條文規定都是分散存在于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法規中,如《民法通則》、《繼承法》等,沒有形成系統的、完整的國際私法法典,對保護弱者合法權益的原則沒有進行明確的表現。有一些國際學者認為,保護弱者的合法權益理應成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的部分學者也認為如此。將保護弱者的合法權益的立法原則提升到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的層次上,國際私法的各個領域中對弱者群體保護的立法原則都可以遵循這一理念原則,從整體上實現了國際私法對弱者權益的保護,對國際私法保護弱者立法上的不足進行了很大范圍的完善,便于有關司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執行沖突規范時靈活使用,違反基本原則將成為排除沖突規范指定中不利于保護弱者合法權益法律的理由,使弱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
2.保護弱者與增加連結點的軟化處理方法
我國國際私法在與其他法律法規進行連接時,鏈接點比較少且過于死板,導致國際私法在保護弱者權益時無法與有利于保護弱者的法律法規進行完美的鏈接,使弱者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及時、全面的維護。因而我國的國際私法應相對增加與其他法律法規的鏈接點,對連接點進行軟化處理,將原來死板生硬的連接點拋棄,采用靈活多變且具有相對開放性的連接點進行代替,讓沖突規范在不斷復雜化、多元化的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中得以靈活使用,進而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使弱者的合法權益在國際民商事法律法規中得到強大制度的保障。例如,在一些案件的審判中,污點證人的證詞直接影響到司法人員對被告人罪名的確立以及量刑多少審判,所以有些被告方會對在審判前對污點證人的本身或者家人進行人身威脅,或者審判后對污點證人及其家人進行一定的報復行為,嚴重危害到他們的生活和人身安全,這些污點證人也是法律要保護的弱者群體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對污點證人進行從輕、減免刑事處罰的基礎上,還應對污點證人以及污點證人的家人身份、生活與工作地點進行更換、改變,避免被告方對他們的報復行為,為污點證人以及污點證人家人今后的人身的安全和生活的安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3. 專家證人的作證問題
所謂的專家,是指在某一領域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和資格,而專家證人的存在意義是為了彌補法官在這一領域知識的不足,對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復雜的專業性問題進行解答分析,為陪審團或者法官提供幫助。但在我國,專家證人很少出庭作證,通常都是以證人的身份提供證詞,將證詞以詢問筆錄的形式記載在案卷內。雖然不排除某些鑒定人員因為某些利益的關系對證詞鑒定作出虛假的結論報告,為被告者減輕或者加重罪行,但專家證人專業化的證詞也會導致司法鑒定人員因理解不準確而導致鑒定結果的不準確性,進而對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造成影響。因此,讓專家證人進行出庭作證而不是只提供筆錄證詞,有利于司法人員和一般民眾對鑒定結論的正確理解,使得法庭對案件的判斷更加的明確。也不是每一個有鑒定結論的案件都需要專家證人的出庭作證,只有那些相對復雜化、對鑒定結果的判斷有異議等案件,才可以要求專家證人進行出庭作證,以專業的知識為我們剖析事實,讓真相浮出水面,進而讓法庭依據事實對案件進行審判,保護弱者的合法權益。
4.通過“盲眼”沖突規范來保護弱者的權益
“盲眼”規則是《法律適用法》對弱者權益進行保護所使用的重要原則,是那些傳統的沖突規則。我國國際私法中的沖突規范雖然一直在強調要保護弱者的合法權益,但從其具體的規定以及受到的實際效果來看,對弱者的合法權益并沒有真正的進行維護,仍然存在有許多的盲點范圍。例如,我國《刑法》在第236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罪論,從重處罰。”保護對象針對是女性,男性沒有被包含進去,其實,男性也需要性保護,尤其是未成年男童更需要法律的保護,而這一方面在我國的法律中還處于盲區。我國的國際私法應該對“弱者”這一概念進行明確的解釋,將弱者概念的準確化、具體化,便于司法人員在司法活動中對當事人是否達到“弱者”標準進行準確的判斷,同時也要將弱者保護范圍進行擴大,確保真正的弱者在受到不法侵犯時,自己的合法利益可以得到有力的司法保障。所以,通過改善我國國際私法的“盲眼”規范,是我提升國國際私法保護弱者合法權益法律保障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合法權益,法律的本質任務就是要對人的合法權益在受到不法侵犯時進行維護,國際私法是適用于處理國際民商事關系的法律法規,將保護弱者權益的原則作為國際私法的立法原則之一,將保護弱者權益的法律條文進行規整、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典,為弱者的合法權益提供完整、強大的法律保障,將國際私法對弱者群體的人文關懷明確的表現出來,在維護弱者權益、推動民商事發展的同時,也將國際私法的真正價值發揮了出來。
參考文獻:
[1]屈廣清.論保護弱者的國際私法方法及其立法完善——以沖突規范的保護方法為中心.法商研究.2006(5).
[2]賈舜寧.論國際私法對弱者權益的保護.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3]洪艷蓉.現代民法中的弱者保護.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4).
[4]胡秀娟.論國際私法對弱者權益之保護.行政與法.2007.
[5]紀藜荙.論國際私法中對弱者權益的保護.華東政法大學.2012.
[6]杜瑞平. 國際私法中弱者權益的保護.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4).
[7]張潔.論國際私法對弱者權益的保護.河北經貿大學.2011.
[8]仇靜.國際私法對弱者權益的保護.華東政法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