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全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正在逐漸的深入,初中語文的教學面臨著新形勢,在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老師創新教學的方法,但不管怎么創新,都不能完全肯定或否定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老師要不斷的進行探索,尋找到在新課改背景下,適合的新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老師更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而不是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所謂的教學新策略,并不僅僅只是一味肯定或否定,而是能夠融合,從而強強聯合,新的教學方法有著不可忽視的優點,但是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它存在這么些年一定有它不一樣的閃光點,作為新時代的語文老師,最應該做的就是對所謂的新舊兩種教學方法進行分析總結,將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創新出新的教學方法,可以說,這才是在新課改背景下真正適合莘莘學子的教學新方法。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育是一門技術活的同時還是一門藝術活,這里的藝術指的是說話的藝術。初中學生的年紀大約都在12~15歲這個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強,喜歡有趣的實事物。據相關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上喜歡的是說話幽默風趣,有意思的老師,而不是只會照本宣科,語言簡單機械,沒有一點風趣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往往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當中學習,注意力很難集中,經常容易走神,反觀說話風趣幽默的老師,上他課的學生注意力會相對比較集中,學生容易對語文學科產生學習興趣。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夠使教學課堂不在死氣沉沉,而是充滿生機與活力,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師生之前的和諧關系。
眾所周知,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興趣能夠促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主動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情愿的了解有關語文的知識。
情境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比如:在學習 《口技》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將課堂變成戲臺,若是班上有學生在這方面有過一些培訓,會一些簡單的模仿,老師就可以根據這個優勢讓學生來到講臺上進行表演,全班的同學扮演的是臺下的觀眾,學生根據文章中的表述,模仿文中的部分情節。經過這樣的詮釋,使學生在角色互換中潛移默化的對文言文加深了理解,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文章的要求,于此同時,還增強了表演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并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它是教書育人的神圣的地方,它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構建的,二者缺一不可,老師不可仗著自己老師的身份去欺壓學生,學生也不可仗著自己在課堂上主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和老師對著干。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發揮好領路人的作用,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在現在的很多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儼然成為了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道具,老師們早已把以學生為本拋在腦后了。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這種被動式的學習,非常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對傳統教學發起挑戰
傳統的教學方式大概是老師不停的講,學生不停的記,這樣機械性的學習,老師自以為已經將知識全都教授給學生了,但是老師未曾想過學生是否真的聽明白了,甚至有的老師在課后直接當個甩手掌柜,不管不顧學生到底學習到多少知識,一味的堅持自己的教學進度,不根據學生的學習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的進度,讓學生真正的學懂,在臨近考試的時候,就列個復習大綱給學生自己下去復習。比如: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老師一味的根據自己的教學進度,不管那些文言文基礎薄弱的學生,基本上是老師苦口婆心的講了一堂課,但是學生基本沒聽懂,要不就直接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就算學生死記硬背下來應付了老師的抽查,但是這樣的記憶能維持多久。老師應該要給學生進行翻譯,讓學生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字詞的意思,這有利于幫助文言文翻譯知識薄弱的學生盡快的補上來,也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背誦的時候更加容易理解記憶,這樣背誦的文章記憶的時間也會更久。
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學會與人合作也是在學校中需要學會的事,也是老師要教會學生的基本能力之一,更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現在很多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成績已經夠看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屑于與他人合作,這樣的想法太過于自大,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要學會與他人合作,也許困擾你很久的事情會輕而易舉的得到解決。
合作是要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老師強制性的要求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老師要在適當的時機設計情境,激發學生的合作的想法,同時,要組建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建小組的時候,不能隨意的分配人員,要根據學生的相關情況,做相應的調整,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在小組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這能夠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不要吝嗇夸獎
適當的表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適當的表揚能夠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從而,加深對語文學科的好感。表揚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
六、結語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老師們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進行改變,不能照搬照抄,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曉明,《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討》,學位論文 蘇州大學 2009.
[2]劉海軍,《新形勢下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分析》,學術期刊 文學教育(中), 201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