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麗
摘 要:思想品德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多要素的結合體,也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以及行為習慣的總和,也與一定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道德風尚以及風俗習慣水平的制約。思想品德課程作為對初中生的思想以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奠定基礎的學科,在其中加入對愛國注意的教育也只一直被探究的話題,所以本文針對思想品德教學現況以及愛國主義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愛國主義的道路上做出推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愛國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而愛國主義教育也是亙古不變的話題。教育教師面對初中生這類群體時,更要針對其思想進行適當的教導。初中生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方式都是不健全的,其叛逆行為以及思維方式都容易受到扭曲,因此在這個時間段內加強對初中生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而愛國主義則是人們逐漸形成對自己祖國建立其的深厚情感,也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對此,較于思想品德課程對培養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是首要的目標。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現狀
在初中教育課程中,思想品德作為呈古就今的學科之一,對初中生本身帶來的幫助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培養初中生人生價值觀、思維準確性以及人格品格素養上帶來巨大的幫助。但是就與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來說,仍舊存在著眾多的弊端,相當一部分的教師仍舊采用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而在新時代的環境教育下,顯然初中生們對于傳統的教學感興趣度不高,從而影響教學質量以及對自身的思想品德的培養。
1.傳統教學理念陳舊
在傳統的是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中,教師對于初中生的培養思想以及品德上,更注重于灌輸書面化機械式的理論知識,所有的知識基礎都是為學校考試,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判教育的標準。顯然這種教學方式存在著眾多弊端,從而引起學生對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抵觸,進而產生逆向思維(即反向思維)。尤其是初中生這個年齡段,正式處于建立自身的方式以及性格獨立的階段,對于學習和家庭都會產生獨立獨行以及叛逆的不良心理狀態。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課程中,仍舊采用這種相對落后的教育方式,可能會激發初中生的不良心理,不僅學習效率不高,還會影響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的發展。
2.教學方式相對單一
灌輸式、機械式的教學方式對于新教育方式而言不僅效率差,還會使初中學對產生厭煩的心理態度。一昧的向學生強調教材上知識的重要性,強制初中初中生進行死記硬背的教學,以教師的獨立授課模式來占用相對較多的時間,或者直接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隨著新信息科技時代的帶來,對教育體系帶來眾多的教學方式。但是作為教師,仍舊在用這自己長久以來或者習慣性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育,完全忽略初中生被動接受教育的地位,無法準確的引起學生自主對知識的學習欲望。因此,教師應對于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革,利用科技信息技術來加強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自主性以及探索欲望,在潛意識對思想品德的知識進行吸收。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的民族一路走過來不知經歷過多少心酸與苦楚,才能夠迎來如今的繁榮昌盛。這一路的過程中,經歷過繁榮、鼎盛、強大、脆弱、磨難以及屈辱,這些光明或黑暗的歷史都是彼此的見證者。尤其是在近百年間的歷史中,我們的民族更是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屈辱和磨難,但是好在這些心酸的歷程都過去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帶下建立起了一個新的中國,我們的民族開始強大起來。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的民族更加強大,也帶給我們安穩的生活。出生在這個時代以及這個國家的人來說是無比的幸運,較之于一些戰亂連連的邊緣國家,其復雜的情感可想而知。因此有必要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融入對愛國主義的建設,在容易改變思維的初中生階段,了解我們國家的經歷以及一路走來的艱辛,面對著如今穩定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在思想品德的愛國主義教育中,有著情系過去,事關將來的重要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滲透
1.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思想品德課程的教材緊密結合
利用相對于新型的教材,將愛國主義對其進行融合。首先,在思想品德的教程中原本就存在著基本國情的教育層面,那么就可以直接在這個層面將愛國主義的相關教育進行放大。而對于其他層面只需要將主要且具有連貫性的內容進行精選和體現,對普及面較廣的教材內容進性相對的削弱和淡化,這一改變對于思想具有多變且并不成熟的初中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愛國主義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規整并依附于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材內容專業化以及教育方式的規范化,利用新的信息傳遞技術對初中生進行教導。
2.全面活化教育形式,促進愛國主義情感
為了有效的改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單一性以及初中生面對知識的無感,教學教師應充分的利用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將傳統教育體系中以教師為主導的地位徹底轉換,使學生和教師在同一位置出發,大大的削減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層次觀念。從而引起初中生對于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興趣,開展對教材的自主性。另外課程教師利用新媒體技術,在思想品德課上播放中華文化在千年之間累及的文化瑰寶,將曾經真實盛衰榮辱的過程向初中生意義展現,從而及其初中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無疑例外,這種感覺完全可以充斥在每一位學生的心間,因為他們都是中華兒女、華夏子民。使其真正明白個人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只有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對國家建立有益的貢獻。
四、結語
記得有一段對話在網絡上流傳甚廣,大意是說一個國家遭受戰火清洗的人對于一個中國人說:“我慶幸你是一個中國人,生在一個強大的民族。而我們的國家正在承受著戰火的侵襲,我們無法保證在回到所謂的家園中能否生活,甚至連最基本的活著都做不到。迎接和平年代的到來,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和平年代,你只是恰巧出生在中國?!边@句話不僅包含著眾多情感,也而包含著其對中國的向往。明顯可以看出,對于培養初中生進行愛國主義的重要性、民族的自尊心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些都表明著對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國溶于愛國主義建設的重要程度。
參考文獻:
[1]李愛蘭. 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 教師, 2013(21):12-12.
[2]郭迪成. 淺析初中思想品德課愛國主義教育[J]. 校園英語, 2014(1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