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思鋒+韋彩菊
厭學是一種情緒,也是一種學習態度,主要是學生學習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其內在原因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起到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厭學的學生一般學業成績較差,也就是后進生。
厭學的學生雖然是少數,卻是班級管理中的一個難點。厭學主要表現為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沉重的負擔,有時甚至覺得是一種十分痛苦的事情,盡管面對各種紀律的約束,仍無法維持正常的學習活動,經常以各種理由逃避學習,嚴重者會導致輟學。那么,我們該如何幫助厭學的學生改變厭學情緒,端正學習態度,使他們愿意學習,愛好學習,走出厭學的困境呢?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對于厭學的學生,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深入了解每一個厭學的學生,查明其厭學的原因
學生厭學的原因很多,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無法適應生活、學習環境改變,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等等,都會使學生喪失自信心,消極地對待學習,產生厭學。例如上個學期我們班有個厭學的男學生叫何林,從不認真聽課,不做作業,經常曠課,課堂自控力較差,常常違反課堂紀律,搗亂課堂。每次考試,何林語文、數學兩科成績之和都不到60分。我通過多方了解,得知何林是一名留守兒童,和其爺爺一起生活,父母長期在廣東務工。由于在家中無人管教,使他厭學與貪玩。
二、用愛心和耐心治理學生的厭學情緒
愛心猶如澆灌幼苗的及時雨,而耐心是澆灌及時雨的關鍵。因此我在幫助厭學的學生時,我主要是以愛心去感化他們,用一顆融化冰雪的熱心去架起溝通他們心靈的橋梁,從思想上、生活上、心理上關心呵護他們,耐心去教育他們,把對厭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使厭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鼓起他們的學習勇氣。仍以何林為例,我首先找他談心,一一指出他的缺點和不良習慣,也表揚了他關心班級、熱愛勞動等優點,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轉化教育,何林的學習成績提高了,各科成績均達及格。因此,作為教育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經常鼓勵他們進步,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盡快使他們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三、融洽師生關系,激發厭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師生關系融洽,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因為親其師,才信其道。當師生關系融洽,學生覺得老師喜歡他、欣賞他時,學起來就會覺得特別有干勁。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他們會覺得老師不關心他,不重視他,甚至看不起他,學生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教學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厭學心理也就隨之產生了,久而久之厭學現象愈來愈嚴重,有的學生干脆不學了。因此,為了融洽師生關系,我常常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做他們的朋友,找到師生心連心的通道,贏得學生的尊重、信賴和配合,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實踐證明,只有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成為有效治理厭學的主動力。
四、善于發掘閃光點,讓厭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每一個人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優點,肯定自己的長處,也都有成功的渴望,學生也是這樣,厭學的學生的這種渴望就更強烈。現在的學生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常常是在別人的評價中去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實踐自我。很難想像,一個在對學習厭惡且學習上總是失敗的孩子如何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此,在教育他們的過程中,我尤其注重及時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點,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們在前后比較中接受自我,相信自我。如我班厭學生特貪玩,腦子活躍,我經常有意識地在班里開展小手工、小發明、體育等競賽活動,讓厭學的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從而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我還特別注重在課堂上給與他們展示的機會,如上課發言,不管回答得對與否;完成了作業,不管質量如何我都捕捉時機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這樣既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他們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從而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感到成功的喜悅,進而逐步消除厭學情緒。使他們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這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成績隨之也有了較大提高。實踐證明,捕捉時機恰當地使用賞識教育,能有效地使學生心理獲得積極的滿足感與自豪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讓學生在學習中快樂。久而久之這些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越來越濃厚,那么提高學習成績也就不會是一句空話了。
五、定期與家長溝通聯系,共同教育厭學的學生
若要使厭學的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主動學習,僅僅依靠老師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若沒有家長的引導和督促,厭學的學生是很難改進缺點和不良習慣。以何林為例,我除了以愛心和耐心轉化他以外,還定期與在廣東務工的何林父親通電話,要求其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多引導、鼓勵何林努力學習,并為何林創造必要的學習環境。要時時處處紿孩子作出表率,要盡量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使孩子能夠保持身心健康,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能因為何林不想學習就隨意遷就,使他半途而廢。要通過教育引導,使何林始終有明確的努力方向。有了確定的目標,就會有意識地為實現目標去努力。通過家校密切聯系配合,何林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提高了,成為了我們班的優等生。
總之,對于厭學的學生,要找出其厭學的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要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厭學的學生更好的適應學校的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學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