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英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可見振興教育的人才在于教師。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養呢?那就是高尚的人格魅力素養、豐富的文化知識素養、嫻熟完備的教學技能素養。
關鍵詞: 新課改;語文教師;素養
進入21世紀,我國教師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轟轟烈烈的教材改革,新大綱的推行以及考試制度的調整,都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語文教育在整個基礎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語文教師的素養。因此,切實提高語文教師素養,是成功實施新課改的重要保障。那么,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素養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高尚的人格魅力素養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具有科學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可能比其它學科教師顯得更為重要。漢代楊雄說過:“師者,人之模范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確地指出:“我們深信教師應當以身作則”。語文教師無論是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文化修養,還是工作作風、學習態度、生活習慣,乃至言行舉止、儀表裝束、居室擺設等方面都要有語文教師特有的風度,能引起學生愛慕崇敬之情,成為學生自覺效仿的楷模。這樣,教師在學生中才有較高的威望,才能贏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信任和尊重,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從而集中全部精力和智慧,發揮主觀能動性,知難而進,鍥而不舍,排除障礙,努力去實現既定目標。
二、豐富的文化知識素養
語文老師應該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要大力發揚多看書的風尚,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關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入點,把生活的源頭活水引進課堂,才能使學生心田永遠流淌著汩汩清泉。老師要終身學習,才能跟得上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作為有經驗的老教師,有了雄厚的知識儲備還不夠,還要新的知識的不斷輸入,滿足學生的需求。年輕教師思想觀念更新快,有充足的精力,有較高的熱情,同時他們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從事教學方面的研究,并不斷加強文化積淀。
1.深厚的專業知識
語文教師必須具備高超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才能保障課堂教學的開展,才能有效地把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學生。一個不能將自己所學知識轉化給學生的人,充其量只能稱作教書“匠”,而不能成其為“師”。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就告訴我們為師之道,貴在傳授知識。而授受之法則尤為重要。一個專業知識淺薄的教師是很難把教學工作搞好的。“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長流水。”目前教師隊伍中實行“學歷進修”,“繼續教育”、“綜合素質培訓”,就是讓教師具有高超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的好方法。
2.扎實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在21世紀的今天,學習教育理論顯得尤為重要,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沒有理論的指導,教育教學就會陷入盲目性。這些理論可以具體指導教師去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教學規律和教學方式方法,幫助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合符科學而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工作。
3.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美國教育家科勒涅克斯有句名言:“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道出了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特點。語文學科的這個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師不但要成為一個語文“專家”,更應該成為一個懂得百科知識的“雜家”。
這些百科知識包括社會科學知識,如歷史、地理、哲學、法學、宗教、民俗、倫理、文化等等;自然科學知識,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質等等;思維科學知識,如思維學、科學方法論,等等。
事實證明,一個有豐富知識的語文教師,上起課來才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才能“思接千里,視通萬里”,才能“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
三、嫻熟完備的教學技能素養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可以說,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我們要想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從而實現教學創新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因此,形勢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注意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其他先進教育技術,并能逐步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學習創意、制作多媒體課件,力求使課件系列化、模塊化和網絡化,以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的功能。課件設計時要注意在進行相關知識的講授時,容量要適中。
1.應該具備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操作能力
未來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以光電子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將成為21世紀各項技術發展的先導。反映在教育領域里,則是各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廣泛應用。這就要求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應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電腦操作等)的能力和正確選擇、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這是使語文教學走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2.應該具備必要的開拓和創造能力
這是整個能力素養的核心所在。作為生命活動形式之一的教育活動,需要的是教師與學生主體意識的相互碰撞,教師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相互交流。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是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所要完成的使命。教學是科研的起點,科研是教學的深化。語文教師應邊教學邊研究,把教育事業變成科學事業,就有可能成為學者型教師。
3.應該具備一定的教研能力和自我進修能力
未來的語文教師不但要具備基本的語文教學實踐能力,而且還應具備更高層次的教育科研能力。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語文教師還應該有相應的自我進修能力。此外,“理解他人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調控和應變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也是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特殊能力。所有這些能力的完美結合將會使語文教師在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出色地演繹“教師”這一角色。
總之,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應該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素養、豐富的文化知識素養、嫻熟完備的教學技能素養。當然,新課改為我們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那就是:教師必須通過不斷學習研究先進的語文教育理念和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