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琴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觀念,使用的評價方法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以下是筆者在小學語文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總結的幾點收效較明顯的評價學生的方法。
一、建立學生語文學習檔案袋
檔案袋的內容包括:錄音帶、小紅花、小星星、作業等等。錄音帶主要是記錄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講故事等方面的內容。小紅花、小星星是平時在校獲得的獎勵。如上了《我真希望》一課后,學生仿寫了詩歌:“我真希望,汽車尾部排出來的不是難聞的氣味,而是沁人心脾的芬芳。”老師即把這樣的內容放入檔案袋,讓學生通過對比看到自己作品和進步,獲得成功的體驗。檔案袋的內容還可以按主題分類,如,有教師設計的學生成長記錄袋包括以下主題:我上學了;爸爸媽媽眼中的我;我會做作業了;新苗茁壯;老師的提醒;童言無忌;我的作業越做越好;驚喜的發現;收獲園;我獲的獎;每星期一評;老師的話;家長的話;考試卷。這樣調動了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評價。一個袋子,把日常評價的內容都融進去了,記錄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到期末,學生就可以看到自己一個學期成長的足跡,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把評價學生納入課堂教學之中
新課程強調,評價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評價的功能不再僅僅是甄別與選拔,而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發展的不同要求,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評價的內容也更全面了,不僅關注學生學業成績,還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不僅關注結果,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進步和變化。評價的方法也多種多樣,不僅有書面作業,還有行為觀察,問題探究,研究性學習,情景測驗等。因此,我們把評價學生納入課堂教學之中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家校聯系本”的魅力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溝通,一切教育都是復雜的、密度的、形式多樣的溝通與合作。在教學中,教者與學者作為不同文化層次的前代與后代,作為成人與成長中的新生代,作為各自在現代生活的個人,在教育溝通關系中碰撞與互動。在工作節奏快、競爭壓力大、教師和家長都比較忙碌的今天,家校聯系本既簡便易行,又能進行迅速及時的信息反饋,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我教一年級的時候,為學生每人準備了一本家校聯系本,把每天的作業情況,當天的表現記下來,讓學生帶回家,讓家長了解學生當天的作業情況及在學校的表現,以督促檢查學生,做好教育工作。然而,第一天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有些學生的作業不僅照樣不做,家校聯系本也不交。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我發現,我在寫學生當天的表現時,說的都是學生的不是。試想,學生能給老師的告狀本帶給家長看嗎?于是,我調整自己的做法,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極不起眼的,如“今天上課能舉手發言”、“今天上課讀書時眼睛能盯著書看”等等。這樣一來,每天早晨我還沒進教室,家校聯系本已經整整齊齊地放在講臺上。每天我都不厭其煩的給學生寫評語,這樣我的真情打動了家長,許多家長每天也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攜手幫助學生進步。家校聯系,深受大家的歡迎。
家校聯系本像一根彩帶拉近了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單純的認知需要上升為情感需要,使教師工作動機由職業需要上升為職責需要,使家長主動參與學校教育和管理,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知道要使學生評價工作更盡善盡美,還得花很多功夫,但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我將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