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一帶一路”戰略下海南省外語語種布局策略
金山
“一帶一路”戰略下,海南外語教育所能對應的語種不僅數量少,水平也相對較低,很難適應戰略需求,有必要對外語語種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在對當前海南省各高校開設的外語語種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海南省外語語種的布局思路和具體策略,以期為海南省參與“一帶一路”戰略提供語言方面的智力支撐。
“一帶一路”戰略;海南;外語語種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劃定了中國經濟對外發展的五條國際大通道,海南省被納入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省份,海南省也正舉全省之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和重要戰略支點[1]。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旅游島建設戰略,外語教育已成為重要任務。然而,當前海南省18所高校開設的外語語種專業或課程不僅數量少,水平也相對較低,很難滿足戰略需求。
海南省現有18所高等院校,除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外,所開設的語種數均不超過5種。其中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南醫學院、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等六所本科院校的專業語種數最多僅為3種,加上第二外語課程也不過5種。在專科院校中,作為外語類專門院校的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開設有12個外語語種專業,為海南最多。其他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外語專業或課程均不超過5個(門)。
從專業發展水平來看,在18所院校中,海南大學和海南師范大學擁有碩士學位點。海南大學擁有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個學術碩士點和1個專業碩士點(翻譯碩士);海南師范大學只有1個專業碩士點(翻譯碩士)。除海南大學的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招收日語語言文學方向的研究生外,其余均只招收英語專業學生。
從現有研究機構看,除海南大學擁有一個早已名存實亡的加拿大文化研究中心外,再無任何關于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研究機構。
上述發展狀況,不僅無法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良好的人才和智力支撐,與海南省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現狀也極不相符。

海南高校開設語種數表
關于外語語種布局問題,周恩來總理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曾提出過九字方針,即“多語種、高質量、一條龍”[2]。然而,這一方針時至今日也未得到真正落實。目前,除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外語類專門院校外,能夠將聯合國規定的6種工作語言中除漢語之外的5種外語,即法語、英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開齊的國內高校少之又少。在海南省,還沒有任何一所本科院校可以同時開設上述5種外語。這一現狀與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和海南省的發展目標極不相符,也遠遠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下,海南省的外語語種布局應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則。
第一,從實際需求出發,在兼顧市場需求的前提下開設小語種專業或課程。
“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國際旅游島建設戰略的實施,決定了海南省的對外合作交流以及來海南島休閑度假的外國游客必將大幅增加。這無疑對海南省的外語語種數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全省高校只開設12個外語語種的現狀很難滿足海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需求。因此,創造條件盡可能多地開設更多的語種,無疑是最佳選擇。然而,從現實角度看,小語種專業因其自身條件限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對此,作為教育決策機構必須有所考慮。
一是市場需求小,就業相對困難。就目前國內情況看,除日語、俄語、西班牙語、德語等被稱為“小語種中的大語種”專業外,畢業生就業情況大多不甚理想,很多畢業生不得不轉行就業,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浪費。以國內某高校越南語專業為例,該專業每4年招生一次,招生數為16名,但事實上由于報考人數少,每屆都無法招滿。更令人惋惜的是,在學習了4年之后,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的畢業生只有區區幾人,大多數畢業生不得不從事與英語相關的工作或轉行至其他行業。對此,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很無奈。二是辦學成本相對較高。目前國內小語種專業的辦學成本顯著高于英語專業。盡管招生人數少、教師人數少,但小語種專業的開設課程數大多多于英語專業。這是因為小語種專業一般為零起點教學(即學生入學前的基礎為零),學校不得不給予傾斜政策,允許其開設更多課程,學分數和學時數也都多于英語專業。以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為例,該院英語專業每年招收約130名學生,專業教師25名;俄語專業每年招生30名,教師僅有5名。然而,俄語專業的學時數為2448,學分數為167,均高于英語專業(分別為2392學時、164.5學分)。因此,小語種專業一直存在著經濟效益低,甚至“入不敷出”的問題。事實上,國內很多高校一直將開設小語種專業視為形象工程,雖然不賺錢,但卻是學校國際化程度的標志,因此不得已而為之。
考慮到上述兩點,當前海南省外語語種的布局也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需要出發,絕不可盲目而為,一哄而上。
第二,從戰略資源儲備的高度出發,從現實和長遠兩方面考慮,對各語種人才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
筆者以為,所謂的外語人才不應僅指外語專門人才,還應包括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各專業領域人才。從國家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外語人才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的發展,尤其是國家安全的確保,都需要大量的外語人才。因此,海南省的外語語種布局,也必須從海南省戰略資源儲備的高度出發,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
從現實角度看,必須對國家和海南省對外語人才的需求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以明確需要哪些語種、何種層次的人才。從長遠角度看,隨著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國文化、海南文化都需要走向世界。因此,海南高校必須開設更多、更高層次的小語種專業或課程,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培養可以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海南文化,具有研究世界文化能力的各語種高端人才。簡言之,外語專業不僅要承擔培養儲備外語人才的任務,同時還必須肩負起研究傳播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重任。
第三,拓寬思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設小語種專業或課程。
如前所述,小語種專業面臨著市場需求小、辦學成本高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問題。由于多年來我國外語語種的規劃布局缺乏科學性、全局性和前瞻性,所以存在著小語種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因此,要引入合適的小語種教師絕非易事。此外,除日語、俄語等語種外,小語種專業在教材建設、參考資料、實習實踐平臺建設、水平檢驗標準制定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因此,海南省的外語語種布局還應開拓思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對重要語種,應盡量開設專業。對相對邊緣的語種,可招聘一兩名教師,開設二外課程或全校性選修課程。
(一)設立外語語種布局工作領導小組
如前所述,外語語種布局缺乏統籌規劃、科學管理,是中國教育界的普遍問題。海南省高校尤其如此。目前海南省的外語語種選擇,基本上由各高校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進行,因而出現了英語人才過剩,小語種人才不足的問題。有鑒于此,筆者建議由省發改委、教育廳、人社廳等部門牽頭,聯合組建“海南省外語語種布局工作領導小組”,從宏觀上分析海南省現實和未來對各語種人才的需求,協調指導省內高校開設小語種專業或課程。
(二)從政策層面對小語種專業及開設小語種專業的院校予以支持
如前所述,小語種專業在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省委省政府在政策層面上予以支持。首先,應在財政上對小語種專業和開設小語種專業的院校予以一定的補貼。其次,在教師引進、職稱評聘等方面對小語種教師實施政策傾斜。由于人才匱乏,當前小語種專業要和英語專業一樣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幾乎不可能,一些稀缺語種甚至只能引進本科學歷教師。由于缺少專業學術期刊,小語種專業教師發表論文難度很大,科研成果無法與英語或其他專業相比。因此,省人社廳、教育廳以及各高校應制定相應政策,在人才引進和職稱評聘、教師考核等方面對小語種教師予以適當照顧,幫助小語種專業健康發展。
(三)從“一帶一路”戰略和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出發,合理布局外語語種
選擇語種,是外語語種布局的難點所在。目前世界上對語種重要程度的劃分可謂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例如,聯合國指定的工作語言有6種,即英語、漢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美國則在“9.11”事件后從國家安全角度,實施新一輪“關鍵語言”人才培養戰略,具體包括阿拉伯語、漢語、韓語、日語、俄語、印地語、波斯語、土耳其語等非通用語種[3]。從作為母語使用的人口數看,世界上的十大語言有:漢語、西班牙語、英語、印地語、阿拉伯語、孟加拉語、葡萄牙語、俄語、日語和德語。荷蘭社會學家deSwaan根據語言使用的領域(從小到大)把世界上的語言分為邊緣語言 (peripheral languages)、中心語言(central languages)、核心語言(super central languages)和超核心語言(hypercentral languages)[4]。超核心語言為英語,核心語言有十二種:阿拉伯語、漢語、英語、法語、德語、印地語、日語、馬來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和斯瓦希里語。
參考上述分類方式,筆者建議海南省應從四個層次進行外語語種布局。第一層次為聯合國指定的工作語言: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再加上市場需求較高、在海南省已有較好基礎的日語、韓語,共7種語言;第二層次應從海南省在國家南海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出發,將馬來語、越南語納入布局語種;第三層次應包括“一帶一路”沿線中使用人數較多、但國內市場需求較少的語種,具體包括泰語、印地語、孟加拉語、巴基斯坦語、葡萄牙語、斯瓦希里語等;第四層次為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官方語言。
(四)根據各高校實際情況,確定開設專業或課程
如前所述,建設小語種專業比英語專業更為困難。為此,筆者建議省內高校應分散開設小語種專業,而不是每所高校都必須開齊所有專業。這樣既可以保證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又避免了因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和人才市場的過度競爭。
當前,海南省的外語語種布局應以第一二三層次語種為主,將來待條件成熟后再選擇開設第四層次語種專業或課程。
對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9種語言,應盡量開設本科專業。對第三層次語言,各高校可分工協作,以第二外語或公選課的形式布局。具體而言,省內的6所本科院校在現有語種專業之外,應各自再開設1-2個第一二層次語種專業和1-2門第三層次語種的二外課或選修課程。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開設小語種專業的碩士課程,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在專科或職業院校層面,作為外語類專門院校的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應承擔主要的小語種專業的建設工作,其他院校則應以課程建設的形式分散承擔外語語種布局任務。
以上做法,既可以保證省內高校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15種語言的支持,基本滿足當前需求,又可以形成良好的碩士、本科和專科人才梯隊,滿足社會對各種層次人才的需求。
(五)支持有條件高校以各語種專業為依托,開設國別或區域研究機構
如海南大學目前的學術力量,已基本具備了開設美國、英國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和俄羅斯研究所的條件。此類研究機構既可以對某一國家或區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又可以與小語種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從而為海南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好、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撐。
[1]張梅芳.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長劉賜貴:將海南打造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J].中國經濟周刊,2015(9).
[2]陳琳.讓“多語種、高質量、一條龍”愿望完滿實現[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8(11).
[3]李艷紅.美國關鍵語言教育政策的戰略演變[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
[4]張治國.中國的關鍵外語探討[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1).
[5]束定芳.關于我國外語教育規劃與布局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5).
[6]胡文仲.關于我國外語教育規劃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1).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G125
A
1004-700X(2017)02-0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