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
自然,傳統,他人,都與自己休戚與共
從日本北九州市小倉站出發,乘坐4個小時的火車,再搭40分鐘出租車,終于抵達位于熊本縣的小國町。橫跨熊本縣與大分縣的阿蘇山距離小國町44公里,是日本著名的活火山。
2016年10月8日,是阿蘇山距今最近的一次噴發。
小國町也因而具有火山地區的獨特風貌——傳統的日式民居和遠處的山脈靜靜地矗立在細雨之中,被地表不斷噴出的水蒸氣層層包圍,煙霧彌漫,猶如仙境。
山口憐子展示自己的作品
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得小國町地區的人們也在探索著獨特的與周遭一切“共生”的生活方式。
與自然共生:巧用地熱資源
活躍期的火山蘊藏著大量未冷卻熔漿,會不斷釋放出熱能。頻繁的地震則使地殼內部的巖漿表現活躍,遇到有空隙的含水巖層,這些巖層就會變成高溫的泉水,甚至沸騰成蒸汽,這就是地熱資源。
山口憐子的地熱研究所就坐落在蒸汽籠罩的小國町。
這個研究所像是個加大版的廚房。
左邊是用地熱導管搭建的烘干房,用來烘干海鮮等食物,也可以干燥廚房用品,達到消毒的目的;正中間是用木板搭建的操作臺,可以切菜、裝盤等;墻上的隔板上擺滿了瓶瓶罐罐。
屋外的兩口大灶上蒸汽沸騰,原來是將地熱抽到地表,沸騰的蒸汽成為天然的燃料。地熱穩定的時候,蒸汽溫度可以達到90多攝氏度,不穩定的時候,也能達到40多攝氏度。
隨著科技不斷發達,如今用地熱烹飪的人越來越少,有人不理解山口憐子對地熱能源的執著,而在她看來,“地球給了我們各種各樣的資源,地熱也是其中一種,用地球本身的能源來生活其實是最聰明的一種做法。”
用地熱烹煮食物,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當時人們開發出一種名叫“地獄釜”菜式,就是利用高溫蒸汽。
山口憐子用地熱加熱了一些半成品,當天地熱狀態比較好,卷心菜蒸了幾十秒就熟了。
除了無需添加過多的調料,地熱食品也不使用防腐劑。因為地熱蒸汽中含有微量硫磺,食材經過熏陶,自帶防腐作用,地熱食品可以保存5年、10年甚至更久。山口憐子拿出31年前制作的果醬,至今還能食用。
美味、純天然無添加等優點讓更多人關注地熱食品,它們不僅吸引了溫泉度假區的客人,也在網上成為熱銷品。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正在研究地熱食品的產業化。”山口憐子說。
與傳統共生:從家族釀酒到拼布手藝
山口憐子的丈夫山口尚是山口釀造廠的第十代傳人,其家族酒廠至今已有185年歷史。
然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騰飛時,啤酒、威士忌等外來酒迅速占領市場,令傳統的日本清酒面臨危機。這也波及到了山口釀造廠。
為了促進銷量,山口憐子便經常給分銷商們送上自己的手工作品,希望能讓他們多買一些清酒。
與現在倡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社會風氣不同,當時日本經濟膨脹、鼓勵人們大肆消費,人們喜歡百貨商店里包裝精美、用料講究的高檔商品,對山口憐子的手工禮物并沒有表現出多大的熱情。
這促使山口憐子開始學習布藝,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最初,她把家人破舊的和服作為原料,通過設計、縫紉做成拼布作品,因其具有強烈的和式風格,可以作為裝飾品。有些縫成被褥,不僅好看還實用,同時也能達到循環利用廢棄布料的目的。
久而久之,周圍的人慕名找到山口憐子,讓她幫忙設計。有些人帶來家人的和服、T恤、甚至是睡衣,山口憐子一邊聽著他們講述家人的故事,一邊構思如何設計,然后把圖紙交給對方,讓他們自己親手縫紉。
誰也沒有想到,當初被“嫌棄”的手工制品,如今卻成為福岡、甚至日本對外文化交流的“名片”。她曾跟隨前首相羽田孜到中國訪問,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待,還在人民大會堂以及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作品展,向中國人民傳播日本文化。
隨著全球一體化發展,傳統度量單位逐漸消失,山口憐子非常擔心,因為日本傳統的建筑、神社、寺廟都使用傳統的度量單位設計,如果度量單位消失,傳統建筑的修繕也無從談起。
山口憐子說,通過布藝,她還希望能盡力保護日本傳統的度量單位。
與人共生是一件快樂的事
跟山口憐子學習布藝的人很多,如果把一年算成一個年級,現在已經有47個年級的學生了。
山口憐子自己的作品,加上與學生共同完成的,大概有3000多幅,其中有很多作品都在日本全國各地展覽。
去世的學生在臨死前將作品托付給她,讓她好好保管。她便將學生的作品整齊地疊好,每一件作品都套著透明的塑料袋,并用小紙片寫上學生的名字,貼在塑料袋外面,一件一件疊放到立式衣柜中。
69歲的繁田美智子,是山口憐子的學生。她的丈夫曾遭遇公司破產,賣了房子還不夠抵債,山口憐子知道后,讓他們二人免費住到了位于大分縣玖珠郡九重町的地藏原村。
地藏原村是山口憐子的學生們出錢建立的民宿,定期接待全國各地的學生,通過短期的學習,與山口憐子探討拼布藝術。
繁田美智子和丈夫住在這里,通過接待客人的食宿來獲得收入,用于還債。
74歲的山口憐子并沒有停止思考。她最近在倡議大分縣玖珠町設置家庭水電系統,得到了當地人、特別是老年人的大力支持。
她與周遭一切的“共生”之旅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