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籍教師參與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實施過程中,東城區創新項目實施路徑和管理保障機制,總結階段性項目成果和亮點,推動項目向縱深發展。
設置項目三年發展目標。針對東城區域內中小學:普及國際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國外教育,培育具備國際視野、了解多元文化的世界公民;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倡導充分發掘資源為我所用的大教育觀,提升學校辦學潛力和發展空間。針對項目參與校:助力英語學科的課程建設,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推動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開展引入優質資源促進教學相長的教學研究,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改進英語教學和學習方式。
構建市區校三級管理體系。在管理模式上,打造具備高效項目執行力的立體管理體系。一是形成市—區—校三級管理,二是利用互聯網形成定期月報制度和即時溝通的網絡管理。
探索管辦評結合的運行模式。一是強化調研,開展專項視導,提供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東城區教委建立“臺賬制度”,區教委中、小教科與教研部門建立了“聯合視導制度”,教研部門有針對性地下到17所項目校,關注英語教研活動。二是加強研討。2016年4-6月,東城區舉辦三場外教項目研討會,針對外教課堂存在的問題,教研部門提出“發揮助教作用、溝通學情教情、提高課堂實效”的建議;對接單位提供外教聘用和管理過程的培訓、指導;教委相關科室提供多方參與的研討平臺,共同探討有效的項目推進措施。三是改進評估。加強常態課堂評估,加強意識形態引領,規范教學用語表達,保證教學內容健康,教學進度適合;加強專業評估,通過市國際教育交流中心評估檢查,獲取招聘、管理和監督評價等指導性意見;引入學生及家長評價。
項目促進了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為學生創設了原生英語課堂,激發了學生學英語、說英語、用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引導學生感受多元文化,拓寬國際視野。
學校通過參與項目挖掘了社會力量支持學校辦學的潛力,擴大了優質資源增量;獲得了引入外國專家的資質,積累了一定的外事管理經驗,為推進項目、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活動奠定了基礎;助推了學校多元文化課程的發展和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2017年,9所與市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對接的學校正式迎來新外教,東城教委將繼續完善管理,細化指導,并制定新階段項目推進計劃。一是充分利用對接單位資源,加強協調溝通,嚴格規范管理,繼續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二是發揮優秀項目校示范作用,繼續在區域內推廣項目典型經驗和做法;三是初步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評估模式,針對項目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早發現、及時糾正,不斷提高項目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