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瑋
[摘要]在自媒體走向濫觴的今天,多元價值觀沖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固有陣地、原有成果。本文為習近平總書記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講話為綱,從高校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三個維度來探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的出路。
[關鍵詞]思想政治;核心價值觀;自媒體;多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7)07-005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26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可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關乎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能否開創新局面的一個關鍵問題。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將之“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然而,在自媒體時代的多元價值觀之下,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空前的嚴峻挑戰。
一、因事而化,引導學生建立、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
首先,從受教者角度看,網絡自媒體的出現與發展,沖擊著高校學生群體的既有的價值觀念、價值體系。多元價值觀從根基上消解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使得高校學生群體的政治意識趨于模糊、政治信仰趨于瓦解、價值觀念趨于混亂、道德品質趨于低下等方面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
而多元價值觀之所以能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如此之大的沖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多元價值觀迎合了高校學生潛在而又蓬勃的自我觀點表達需求。其實,從改革開放之后,由西方傳入的所謂“多元價值觀”便以紙質媒介、電子媒介、網絡媒介為載體,不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雖說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意識到這些沖擊,并也在與時俱進的開拓互聯網思政教育陣地。但這種開拓往往因為沒有把握住網絡技術當前發展的時代特點而陷入盲目——事倍而功半。
智能手機普及,4G網絡貫通,使得高校學生群體與互聯網的連接不再受到空間與時間局限,由此直接導致高校學生群體人均網絡在線時長大幅上升(尋找填入支持數據)。而在線時長的上升,反過來又培養了高校學生群體的觀點表達習慣,使他們更愿意在互聯網平臺上獲取、發表觀點。一言蔽之,移動智慧終端與移動網絡為網絡自媒體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高校學生群體謀求網絡話語權提供了可能。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捷的移動網絡平臺在豐富高校學生群體知識積淀,鍛煉高校學生群體思維表達的同時也帶來了價值標準,是非觀念的混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但網絡自媒體低門檻的特性,使得網絡平臺上的觀點良莠不齊、真假難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快”、“準”、“好”的開展工作,就必須抓住這個癥結,看到網絡自媒體帶來的高校學生群體話語權擴張,是一種多元價值觀沖擊下缺乏引導性的無序擴張。因此,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當中要正視、尊重學生話語權的擴張現實,順勢而為將之轉變為高校思政工作的溝通橋梁與監督力量。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當中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依靠學生力量、學校力量、社會力量來進行高校學生群體的思政教育。
二、因時而進,加強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育,提升其對自媒體的認識
其次,從施教者角度看,網絡自媒體的出現與發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固有價值觀念、原有教育理念面臨巨大挑戰。其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多元價值觀沖擊下,“愛崗敬業”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遭到侵蝕,出現職業倦怠、師德缺失等現象,妨礙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開展。在日常工作中,他們不能“圍繞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不愿意深入學生內心,甚至譏諷學生所犯錯誤,造成了思政工作者與廣大高校學生群體的隔閡。在自身言行上,他們不能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整體形象,從而直接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而在此之中,自媒體實際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方面,諸如北外副教授“面試女研究生主要看胸看臉”事件中的不當言論,在自媒體的廣泛擴散下,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群體的思想造成負面沖擊,在“實用”、“多元”的旗號下,經自媒體擴散、傳播的不良價值觀念不僅影響了高校學生群體,也同樣影響了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在“言論自由”的旗幟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防松了對于所謂“多元價值觀”的警惕,從而導致“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另一方面,仍以北外副教授“面試女研究生主要看胸看臉”事件為例,從信息傳播學角度分析,可以顯而易見的是——自媒體在傳播上呈現幾何級數的擴散趨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若是不能認識到這點,那么一旦出現不當言論,將可能造成社會性轟動效應。
其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理念滯后、教育觀念陳舊,與自媒體上鮮活、生動的多元價值觀“教育”形成鮮明對比。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費力不討好”。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課上,由于不能適應自媒體時代學生的思維習慣、表達方式、興趣特征,從而出現了“雞同鴨講”的狀況。此種情況下往往多是教師精心備課、激情講授,但學生卻低頭睡覺、轉頭聊天。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時會陷入“理屈詞窮”的尷尬境地。高校學生的思辨能力、自主觀念原本就相對較高,自媒體時代更是將這種特質大大加強。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習慣性的照搬照套,使得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對高校學生群體正確價值觀的養成起到了反效果。
因此,在自媒體時代,面對多元價值觀沖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就必須要改弦更張。在思想上,改變不適宜當前時代的教育理念、教育觀點,“正人先正己”在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的過程中,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行動上,加強對新技術的應用,“師夷長技以制夷”反過來,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通過自媒體技術來開拓教育新陣地,唱響網絡主旋律。
三、因勢而新,促進高校借助自媒體平臺完善、健全高校思政教育網絡
最后,從施教過程看,自媒體時代,借助文字、語音、圖像等各種高校學生群體喜聞樂見的媒體技術,多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其價值觀念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與之相比,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限于其呆板單調的形式,空洞滯后的教材,使得其對自媒體時代的多元價值觀沖擊顯得被動而難有招架之力。歸納來看,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核心問題即教育方式的單調化、形式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聯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高校學生群體的紐帶,自媒體時代,在多元價值觀沖擊的大背景下,思政教育過程若僅僅局限于有限的課堂、局限于單一的教材,那么勢必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價值觀沖擊下難有作為。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親和力和針對性,以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僅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更要借助自媒體平臺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特性,營造環境氛圍,形成體系效應。
既然多元價值觀念下高校學生群體的思辨性、自主性增強,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應該因勢利導結合社會時政熱點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所謂“事不鑒不清,理不辨不明”,在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應該重在引導,而非代替判斷、武斷結論。唯有讓學生在自己思考后,真正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讓其在自媒體時代抵御住多元價值觀的沖擊。
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應努力做到去形式化、去空洞化。高校思想政治知識理論是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與基礎,但理論教授過程中的形式化與空洞化卻讓思政課堂教學走向了異化。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高校學生只為分數而學內容、為打卡而聽講座,對思政知識采取死記硬背,考完就扔的處理方式。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實踐課堂中,部分高校實踐隊同樣走形式、走流程,為報道而做實踐,為評獎而做調研,使得社會實踐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既要通過發揮自媒體技術優勢、平臺優勢,以慕課、翻轉課堂等手段打破原本課堂的形式化、空洞化,以師生互動交流來扭轉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化、空洞化;又要發揮自媒體與社會時政聯系密切的特點,通過自媒體選題、自媒體宣傳、自媒體展示等形式,將來促進每一個高校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參與度、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自媒體時代,面對多元價值觀沖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將自身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從而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參考文獻:
[1]王偉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理論成果——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J].中國社會科學,2015(10):4-28,203.
[2]李松林,熊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解讀[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7):48-53.
[3]陳澤環,馬天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講話的體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7):55-60,92.
[4]顧海良.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新境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0):4-9.
[5]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6]王庚.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8):84-87.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Higher Colleges
under the Multiple Values in the Self-media Era
REN Wei-wei
(Humanity College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self-media era, the multiple values have impact on the inherent positions, the original resul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the national colleg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speech made by General Secretary of Xi Jinping '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Key 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core values;self-media;multi-value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