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川蕓
摘 要:電力企業(yè)要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必須進行配網線損管理。線損分析是線損管理中的基礎性環(huán)節(jié)。該文介紹線損分析的方法,找出影響線損的因素,針對這些因素提出有效降低損耗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線損分析 線損管理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TM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b)-0145-02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電網規(guī)模不斷擴大。重視線損管理,降低線損,對增加電力企業(yè)經濟效益,提高電力企業(yè)競爭力有重要作用。線損分析是線損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章對線損分析在配網線損管理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介紹線損分析的方法,并據(jù)此提出有效降低損耗的意見建議。
1 線損分析方法
線損分析首先要明確配網線損的組成。
1.1 按影響因素劃分
1.1.1 按綜合線損率、網損率、分區(qū)線損率分析
當月線損率情況,同比上年同期下降(或上升)情況,分析下降(或上升)原因及計劃指標值的完成情況;累計線損率情況,同比上年同期下降(或上升)情況,分析下降(或上升)原因及計劃指標值的完成情況。
1.1.2 扣除無損電量分析
將無損的用戶專用線路、專用配電變壓器、通過用戶的轉供電等相應的售電量扣除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求得真實的線損率。
1.1.3 其他影響因素線損分析
包括技術改進對線損率影響、抄表方式對線損率影響等進行分析。
1.2 按對比方式劃分
1.2.1 實際線損率與理論線損率對比分析
理論線損是經過常用的計算方法(如均方根電流法、平均電流法等)計算得出的理論值;實際線損則是經過計量裝置采集后計算得出的實際值。對比實際線損率和理論線損率,能看出企業(yè)管理上的差距,能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果實際線損過大,會造成企業(yè)資源的浪費、加重企業(yè)經濟負擔,應采取各種措施降損。
1.2.2 固定損耗比重與可變損耗比重對比分析
固定損耗是不隨負荷變化而變化的損耗,只要有電壓就會產生損耗;可變損耗是隨負荷變化而變化的損耗,電流越大,可變損耗越高。如果固定損耗比重大于可變損耗,線路設備處于輕負荷運行狀態(tài),不利于實際線損率的降低。如果可變損耗比重大于固定耗損,線路設備處在超負荷運行狀態(tài)。
1.2.3 現(xiàn)狀與歷史同期對比分析
用電負荷常與季節(jié)變化有關,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如農業(yè)用電、居民生活用電等)。由于同期的情況、條件等基本一致,所以與歷史同期的線損數(shù)據(jù)比較具有較大的可比性,能夠通過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
1.2.4 與平均線損率對比分析
是基于一個連續(xù)的較長時間的平均線損率,能夠消除因負荷變化、時間變化、抄表時間差等因素造成的線損波動現(xiàn)象。這樣的平均線損率能較為之客觀地反映線損的實際狀況。與該平均線損率比較分析,能有效地發(fā)現(xiàn)當時的線損是否正常。
1.2.5 電量平衡分析
電能平衡分析是對配電網電源輸入端電量與輸出端電量的比較分析。主要用于變電所、配電室和計量箱的輸入和輸出電能分析,以及母線電能平衡分析。計量總表與分表電量的比較分析,用于監(jiān)督計量設備的運行情況和變電站本身耗能情況,這是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經常開展(每月不少于一次)電能平衡分析活動,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使計量裝置保持在正常的運行狀態(tài)。
1.2.6 其他類型的對比
企業(yè)根據(jù)理論線損率和自身實際運行情況設定一個線損率考核指標,將實際線損率與這一考核指標進行對比,以分析降損措施的實際執(zhí)行情況。配電網供電區(qū)域之間的線損率進行對比,不同區(qū)域之間存在設備、管理等方面的差別,通過對不同區(qū)域線損率之間的對比,可以找出線損發(fā)生的原因,更好地提出解決方案。
2 線損分析的重要性
線損分析是電力部門發(fā)現(xiàn)線損管理工作不足之處的重要方法,并可以針對這些不足找到正確的降損方向。如果沒有線損分析,電力部門即使知道線損情況嚴重,也找不到線損出現(xiàn)的具體原因。通過線損分析,電力部門能夠找出不合理的線路設備并及時調整,找到管理問題,明確下一步改善管理的方向。
線損分析可以及時查找出線損升降原因。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間段各配電線路負荷情況不同,造成的線損情況也不同。根據(jù)線損變化的規(guī)律,可以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間段制定不同的降損措施,減少用電損耗。
線損分析可以幫助電力部門確定最佳運行方案,通過技術性手段降低理論線損率,進一步減少用電損耗,增加企業(yè)經濟效益。
3 影響線損的因素
3.1 技術性因素
3.1.1 配電線路選擇不合適
輸配電線路設計時要根據(jù)用電負荷選擇合適的線路,如果用電負荷高于線路承受能力,會造成過載,理論線損率和實際線損率都比較高;如果用電負荷長期低于線路承受能力,線路低負荷運行,也會造成比較嚴重的線損。
3.1.2 線路復雜、供電半徑過長
一些片區(qū)用戶少、用電量小,220 V配電線路線徑小且供電半徑長,屬尾端用電量,線路損耗大,造成線損嚴重超標。
3.1.3 用電負荷波動大
住宅小區(qū)用電時間集中,為了防止用電高峰期線路過載,一般配變容量較大,但用電低谷時段線路會低負荷運行,變壓器空載損耗和線路造成線損。
3.2 管理性因素
3.2.1 抄表
抄表人員抄表錯抄、漏抄、估抄等原因,造成電量數(shù)據(jù)不準確,給線損的準確分析造成障礙。如果負荷變化較大時,高壓客戶抄表例日不同步,也會造成線損。
3.2.2 故障處理不及時
部分地區(qū)輸電設備更新不及時,電網運行負荷超出設備極限,故障頻發(fā),如果電表故障、線路問題發(fā)現(xiàn)晚、處理不及時都會造成線損。
3.2.3 管理不清晰
分區(qū)管理需要明確客戶的劃分,如果存在比較嚴重的臺區(qū)串戶現(xiàn)象,會造成線損,而且難以查明原因進一步降損。
3.2.4 線路環(huán)網操作
基于城市配電網電源點的合理布置,進一步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線路環(huán)網率基本達到100%,線路轉供能力加強。線路電量統(tǒng)計時如對轉供電量統(tǒng)計不準,影響線損準確計算。
3.2.5 對線損分析重要性認識程度不足
供電部門只有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線損分析,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降低線損率。有些電力部門對線損分析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進行科學的線損分析,一方面難以衡量目前的實際線損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難以制定出有效的降損措施。
4 降低線損的方法
4.1 合理規(guī)劃線路
合理規(guī)劃要同時考慮到設備運行可靠性和經濟效益,盡可能簡化線路、縮短配電線路供電半徑,合理設置電源點在負荷中心。導線的截面、變壓器的容量選擇都要滿足用電負荷的需求,避免導線與變壓器和用電負荷不符的情況。
4.2 引入先進設備
盡可能用低耗能的變壓器,如S13、S15型和非晶合金變壓器等取代老、舊高耗能的變壓器。推進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管理智能化,減少人為誤差,還可以及時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等措施,降低線損。技術革新是降低理論線損率和實際線損率的動力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4.3 建立健全線損管理機制
管理因素對在線損的影響因素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要降低管理性因素造成的線損,要建立健全線損管理機制。具體而言,明確片區(qū)劃分,減少串戶現(xiàn)象。通過劃區(qū)域制定專人負責、考核結果與工資獎金掛鉤等方式減少抄表中的失誤,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故障。嚴厲整治竊電行為。采取措施切實降低管理線損。
5 結語
隨著我國電網規(guī)模不斷擴大,提高線損管理水平必須提上電力部門的日程,而線損分析作為線損管理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電力部門給予足夠的重視。文章首先明確了線損分析的方法,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說明了線損分析在線損管理中的重要性。根據(jù)線損分析,找到了線損的影響因素,包括技術性因素和管理性因素,針對這些因素提出了有針對性地降低線損的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 劉東超.農村供電所線損管理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6(34):170.
[2] 狄紅武.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線損管理的控制要點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6(36):258.
[3] 張恭卓.城市配電網的線損管理和降損措施[J].安徽電力,2010(2):28-31.
[4] 曾重謙,廖民傳,張勇軍.配電網電能損耗的原因與主要降損措施[J].供用電,2009(2):28-31.
[5] 朱忠明.加強線路分析能力,提高線損管理水平[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科技財經版,2012(12).
[6] 姜寧,王春寧,董其國.線路與節(jié)電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