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梅
摘要:生物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高中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采取的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絲毫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在教學中也要求教師采取新的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下面討論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以及如何實施,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模式;課堂氣氛
一、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決定著教學的內容和講課的模式,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思維意識。因此,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來教學的實施過程是這樣的:我們拿《細胞》來進行舉例,教師首先根據教學的內容設置好幾個問題:“細胞的生存環境是什么樣的,細胞的結構以及各結構的作用,細胞如何繁殖”等,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去開展預習,自己去對知識進行一個初步的探究,在學生預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采取提問的形式來考查學生的學習程度。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的方式,它充分注重了根據學生所反饋的結果來決定教學內容,并且征求學生的意見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倡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更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教學發展的總體趨勢。
二、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
眾所周知,學生對于學習的喜愛程度、接受能力、思維模式都是存在區別的,如果教師按照一個標準的話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具體的分層教學策略如下:教師根據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愛好程度、學習能力、考試成績等因素將學生分為A、B、C三個不同的層次,對于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我們拿《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來進行舉例,針對學習程度比較好的A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弄明白基因是如何進行自由組合的,如果設計一個問題的話能夠準確計算出概率;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重點引導他們采取合作的形式來進行學習,幾個人一起進行探討,通過這種形式弄明白課程的全部內容;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弱的c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重點進行引導,在引導的前提下保證他們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這就是分層教學的模式,它尊重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選擇因材施教,是教學進步的一種體現。
三、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教學中,它能夠將一些無法用語言和黑板描述的內容生動直觀地展現出來,既吸引了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興趣,又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為生物教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知識點是無法用生活中實際的例子進行解釋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肉眼也無法觀察到,例如,細胞壁、葉綠體、細胞等,如何來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也成了教師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出現之后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在教學之前教師從網上搜集一些關于教學內容的視頻或者圖片,在上課的時候播放給學生,既能創建教學的情境,又能讓學生生動直觀地觀察到生物的一些現象,保證了教學的效率。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創設教學情境,保證教學質量。
四、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活躍課堂氣氛
無論是傳統的生物教學課堂,還是新課程改革之后的生物教學課堂,合作學習模式都是教師最受用的方式之一。合作模式是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討論進行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但是在傳統課堂中這種學習方式卻沒有真正發揮它的作用,經常是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也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新形勢下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要遵循學生自愿和學習程度相結合的原則,在進行分組的時候考慮多個方面以保證分組的質量;其次,設計的問題要合理,太過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獨立學習就好了,太難的問題一定要先進行引導,以防學生討論不出結果。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遵循這幾個原則,既可以對學生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起到作用,又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也對生物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
隨著近幾年來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無論是哪一科目的教學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最終目的依舊是提升教學效率、保證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感興趣和教學質量的提升。今天我們只是對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高中生物應該如何教學做了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也希望我們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