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
摘要:課堂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陣地,對于教師來說,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國家大力倡導和推進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每年的一些特定時段,如寒暑假等假期都會有網上遠程教育學習的機會,力求通過培訓的方式使教師先靠攏素質教育的目標。的確,轉變教師的現行教育方式,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打造優質教師隊伍,才能構建出高效的素質課堂,并真正地將國家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到實處。
關鍵詞:構建;高效課堂;探究性
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的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好,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教學目標能基本達成。
有人說,課堂即教學方式,高效的課堂其實就是高效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綜合素養的同時,改進現行教育教學方式也是打造優質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手段。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做好以下三條: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主動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三是教學中教師能適時指導反饋并激勵學生,以鞏固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
在一次教研組的集體備課中,老師舉了一些特級教師上課的例子,說到底這些案例都有一個相通的地方,那就是真正做到了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為課堂學習的引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師應該是一個“導游”。于是,在我的歷史課堂教學當中,我開始扮演一個“導游”的角色。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做一些努力。課堂要高效,教師的課前準備尤為重要。在我實施的這種教學模式中,關鍵的問題就在課堂問題的設計上。
我今年所帶的九年級(4)(5)班在學校屬于較好的班級,學生整體素質較高,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和分析歸納能力。在這樣的條件下,我較為順利地實施了我的新的教學方式。即在45分鐘的課堂上,有3分鐘的時間是在新課開始前對前節課內容的鞏固與提升。這個過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輪流講解練習冊來完成的。通過學生對練習冊的輪流講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加深了做題過程的分析,久而久之,對提高學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也有提升作用。在學生完成練習冊的訂正后我會用大約2分鐘的時間來導入新課并羅列出本節課的基本學習任務及重難點,這個過程基本上是由老師通過講述并提出問題的方式來完成。一般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會在課前設計好導學案,學生在明確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學習任務后,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常會完成對基礎知識的初次構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重在教師的授人以“魚”而非“漁”,教師單純的講授不太容易打動學生,收不到應有的實際教學效果。在這10分鐘內,我改變了傳統的講授模式,主要指導學生之間互助學習,堅持課堂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以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始終都是教學的主導,對學生主要以點撥啟發為主,通過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讓這種主動的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互動探究是主線,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僅起到主持人或導游的作用。初次學習完成后老師可利用5分鐘的時間來提問,以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并檢測效果。通常在這5分鐘時間內,我會問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說出他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點。檢測完成后,我會根據檢測的效果來安排講課的內容,幫助他們完成對課堂重難點問題的把握和分析。在這個環節中,我會視具體情況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以練習去強化課堂的互動,并通過這種練習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以便更好地把握學生對本課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在重難點問題的處理上,主要采用逐步設問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分析并總結,最后做好課堂筆記的整理。
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學環節的導入、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時間的控制、爭議的評價等都可以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方式。通過這種課堂教學的實踐,初步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在做歷史材料題的時候,學生分析歸納及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課堂上,由于課前有精心的課堂教學設計,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能做到不隨意教學和不輕易占用學生的時間,同時又給學生營造出輕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巡視,也可以給學習進度緩慢的學生進行點撥,讓他們的思維跟上教師課堂教學的步伐。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也真正地扮演了“導游”的角色。
我相信,每個教師都愿意做一個出色的“導游”,幫助并引領學生構建優質高效課堂,讓其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