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任
摘要: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很難適應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需要,尤其是對普通班學生而言,他們學習基礎比不上重點班學生,學習習慣也比較差,英語成績提高難度重重。新課標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強調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培養他們相應的學習習慣、方法和策略,對提升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十分有效。以高中英語學習策略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培訓,分析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策略;自主學習
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英語教學要求也在發生變化,傳統的強調對學生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發展需要。為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學習,創新教學方法,將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作為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切實發揮學習策略在學生英語學習活動中的基礎性引導作用。
一、培養學生學習策略的意義
1.學習策略的內涵
具體來說,學習策略指的是學生在開展學習活動的具體過程中,為實現一定的學習目的,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環節的過程。學習策略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學習方法和技巧,是認知策略在學習活動的具體反映。
2.培養學生學習策略的意義
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學業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形成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此外,新課標也明確地將學生的自學能力納入學生重點培養的范疇內。
二、形成有效學習策略。提升高中生自學能力的主要措施
1.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英語教師有效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在明確相應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制定出詳盡的教學計劃。
2.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
高中英語教師應該結合英語學科的教學特點,加大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力度。英語學習過程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課前、課中和課后。這幾個環節緊密銜接,缺一不可。
(1)課前管理。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課前管理,這是因為課前管理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質量,通過課前管理,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必須具備的習慣之一——自習。
(2)課中管理。課中管理就是課堂管理,即教師要確保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課堂學習中。
(3)課后管理。課后復習是學生鞏固知識的最好方式,復習需要一定的時間,復習的內容可以是當天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是新的課詞。
3.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新課標不再單純追求教師灌輸學生的知識量有多少,而是看重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有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一些相關學習能力,使他們在各學科的學習中都能受益。對英語學習而言,盡管其有特殊性,但是只有形成英語學習的有效策略,才有可能提升自學能力,進而提高英語成績,彌補課外輔導的不足。對普通班的學生,相信大多數教師都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他們學習習慣比較差、自學能力比較差、學習成績比較差,所以,加強對他們學習策略的指導尤為重要。
4.構建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對基礎差一些的學生,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打造自主性課堂:
(1)巧設教案,加強引導。一份巧妙的教案通常包括learning objectives(學習目標),key points(重難點),possible problems(自學疑難問題),strategy use guide(學習策略),work shop(自我修正)等內容。教案內容源于教材,又高度概括教材。教案內容應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權,改變以往盲從教師的學習行為。這樣的教案設計可以讓學生清晰地把握自己要學什么(what),怎么學(how)以及學得怎樣(appraisal)。
(2)師生交流,答疑解惑。這個環節對普通班英語教學非常重要,普通班學生基礎較差,在自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有的學生通過自學教案能完成一些任務,有的學生則能完成其他一些任務。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或者集體討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大部分問題,鼓勵他們勇于發表意見,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又能提高課堂效率。
在新課標下,高中英語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減小他們和基礎較好的同學在學業上的差距,更好地備戰高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一定要認真籌劃,采取正確的策略,通過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使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