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星
摘要: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比較嚴重,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所以通常只是讓學生多看優秀作文,對學生只強調寫作精髓“龍頭鳳尾”,讓學生片面記住作文的高分類型,卻忘記強調作文的真正精髓是生活感情。提出了觀察生活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對其進行描述,讓作文變得活靈活現。
關鍵詞:生活情境;作文練筆;生活作文
教師在進行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的作文內容充實起來,應該讓學生對自身周圍的事物以及環境進行觀察,積累寫作的素材,在寫作文的時候才不至于無材可取。通過對身邊事物進行描述,能夠有效地豐滿作文的感情和內容,提升作文的品質。
一、師生努力同創寫作的生活情境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的現代化程度也在逐漸提高,農村的大部分勞動力不再固守一畝三分地,而是選擇進城務工,而這一部分勞動者的子女則留守在家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對于后輩的溺愛使這一部分孩子變得逐漸嬌氣起來,沒有與爺爺奶奶一起務農的經歷。早上睡到自然醒,夜晚人聲寂靜才人眠,因此,對于農村的景色朝暉晚霞均沒有仔細地觀察過,也體會不到自然景觀的美妙。而鄉鎮上的孩子則被家長要求用最多的時間進行學習,因此,這一部分孩子也很少對外界的事物進行觀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樣的實況導致孩子在進行語文寫作的過程中充滿了困難。一成不變的環境會讓學生的思想與創造力受到約束,特別是初中這一個階段,正是學生各項能力快速發展和培養的大好時機。初中生缺乏與社會的接觸,使其無法從更多的渠道對人性中的真、善、美進行發掘和分辨。
農村人民大多勤勞樸素,所以大部分農村人民的思想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而學生則不同,他們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校園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為學生帶來了無限的歡樂與回憶。作文是一門藝術,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若要賦予作文足夠的精彩和生命,就應該從生活中人手,通過生活作文,引導學生與社會進行融合。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作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課前做好準備,通過引導以及列舉等方式讓學生善于對生活中的實踐進行思考,讓作文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充滿人性化和趣味。
二、在生活中學會思考
生活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和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加大力度,讓學生注意自己的生活情感以及生活細節,只有讓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才能讓學生對事物的對錯進行分辨和反思,才能讓學生的認知得到培養,從而豐富學生自身的閱歷。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對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觀念有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的是理論,而不是實踐,語文寫作是需要不斷地進行練習的,因此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可以通過情境對生活進行感受,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樂趣,激發對待生活的熱情,從而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人們的思維表達是通過語言描述進行的,因此,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會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思想,因此,思想得到豐富,語言上的表達就更加貼切,對事物以及情感的描述就會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學生對于寫作也不會處于頭疼的狀態,相反,學生會將寫作當做一件非常輕松且愉快的事。
教師在對學生創建生活情境進行引導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內心世界的變化,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生活狀態以及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通過對身邊的情況進行感悟和反思。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有利于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建生活情境,讓學生對生活有著更加直觀的體驗,同時教師自己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視覺對身邊的事物進行重新認識,從而讓自己有一個新的思維方式以及看待問題的視覺。
生活作文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讓學生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農村的學生因為地理優勢,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貼近自然,因此農村的田園風光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農村相對于城市而言,由于其不受地域的限制,傳統的民族風俗也保存的比較好,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個優勢,讓學生了解古老的文化,去其糟粕,繼承精華。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教師還可以在傳統節日選取相應的作文題材,讓學生在節日氣氛的熏陶下,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寫作的所有基礎都來自于生活,因此,為了讓農村初中學生的作文得到提煉,應該注重生活中的事物,讓學生的寫作貼近生活。同時生活中的事物豐富,有利于學生進行作文取材,減少學生寫作的難度,對自己的想法以及感情進行勇敢的表達,讓學生的思想觀念得到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