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清 劉玉
摘要:在最新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能夠進行基本的物理知識的討論,培養基本的科學探究能力,能夠對和科學技術相關的社會活動或實踐活動產生興趣,不斷在實踐和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也不斷地出現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來說,探究式教學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如何有效地進行探究式的教學,這是當前教師和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興趣;合作
一、什么是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指的就是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領域的研究方法,設立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科學的探索途徑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從中感受探索和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培養。探究性教學的進行,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和理解,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中心地位。
在最近幾年的物理教學中,尤其是探究性教學的不斷推行,很多的教師對于探究性教學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和理解,但是在開展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探究性教學所關注的不僅僅是教學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所做出的反饋和表現。
二、怎樣更好地進行探究式教學
1.為課堂教學設計相應的情境,促進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心理學上認為,學生對于學習的最為有效的動力在于學生對于知識本身的興趣。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對于物理這門學科有著極大的興趣,那么在學習中就會有最為有效、最為直接的學習動力。對于學生來說,物理的很多方面都是比較新奇,且具有神秘色彩的,而這種神秘和新奇正是促進學生產生興趣的重要來源。比如,人在騎自行車的時候蟲子碰到臉上的感覺和人在騎摩托車的時候蟲子碰到臉上的感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不同的感覺呢?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經常在電視里看到“胸口碎大石”的表演,為什么人躺在釘子上沒有受傷,為什么石頭碎掉了而人沒事呢?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學的懸念和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探究,去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鼓勵學生敢想敢做,重視探究的過程
一切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都是從想象開始的。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合理的想象和假設,然后制定相應的計劃或者實踐,逐步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在探究學習之初,很多學生是不敢去想的,因為他們習慣了依賴教師的解答,而又擔心如果自己講錯了同學會嘲笑,教師會不會批評等。受到從小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這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進行合理的指導,一旦學生的猜想是有意義的,就進行及時的表揚,如果學生的猜想是錯誤的,教師也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并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為持續的猜想打下良好的基礎。
探究性的教學過程是重視學生的實踐過程,不能用簡單的正確或者錯誤來評估學生的思考,重點應該是學生在探究問題過程中所做的思考。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錯誤和失敗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普遍的,重要的是在錯誤和失敗出現之后,如何有效的發現其中的問題,導致失敗的原因,做出改進的方法。很多的科學家在其實驗的過程中都是經歷的大量失敗才取得成功的,比如愛迪生、法拉第、牛頓等等。
3.探究過程中重視集體合作和溝通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要強調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同的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爭議和分歧,而這個分歧和爭議恰好是促進彼此靈感的重要來源,是實現更加深入理解的重要動力。談及過程中的不同探究者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可以有效地發掘集體的經驗和優勢,解決個體很難或者無法解決的困難。所以,在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合作精神,重視學生之間合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重要,感受到實踐的重要。
總而言之,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探究性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探究途徑,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發現能力、解決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良好的習慣。但是,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點就是學生是否真正地參與到探究中,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的學習中。這對于教師就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隨機應變,能夠快速地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和學習任務,讓探究式的教學處于一個良性的循環上升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