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芙芳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遙觀中心小學,江蘇 常州 213100)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重點詞語、圍繞人物語言、抓住省略內容、針對課文結尾、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想象或拓展。補白訓練可以實現“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文補白;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3-0051-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口語交際訓練的途徑有很多,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補白訓練,引導學生讀出課文深處隱含的東西并用恰當的語言去描述,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緊扣重點詞語補白
在語文課文中,有一些詞語雖抽象概括,但內涵豐富,是作者反復推敲所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而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良苦用心。例如,《在大海中永生》一文中有“飛機在高空盤旋,鮮花伴著骨灰,撒向無垠的大海”的句子,為什么是“鮮花伴著骨灰”,而不是“鮮花拌著骨灰”呢?教師可以請學生進行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經過討論,學生明白:“拌”只告訴人們將鮮花和骨灰混合在一起,不帶任何感情色彩,而“伴”不僅說明鮮花和骨灰一起撒向大海,而且傳達出人們的無限哀思和崇敬。又如一些詩詞中的用字,“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能否用“到”“入”“過”等字替換?為什么呢?再如,讀到“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聯想: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樹上的一枝紅杏,老師要把你藏在園內,關住你,你會怎樣呀?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關”字的精準,感受那枝紅杏卓爾不群,沖破一切阻礙向外生長的旺盛的生命力。
二、圍繞人物語言補白
課文中有些人物的語言簡潔明快,內涵豐富,能充分展現人物的特點。例如,《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溝通了我們倆的心靈。‘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文本語言,自由交流:從老人的話中,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另外,有些文本中人物的語言是不直接表達出來的,需要人們根據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填補“缺失的空白”,使文本的內涵更加完整豐滿。例如,教學《尋隱者不遇》一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詩意揣摩詩境:“詩人問了童子哪些問題?童子又是怎樣回答的?從詩人和童子的問答中,你又領悟到什么?”
三、抓住省略內容補白
在課本中,不少文本由于表達的需要會點到為止,留給讀者寶貴的想象空間,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悉心揣摩,體悟寫作方法的同時進行相應的口語交際訓練。例如,《莫高窟》一文中寫道:“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請學生模仿句式,補充一到兩句省略的內容,一方面體會排比句式的整齊、用詞的精準,一方面更好地感受莫高窟飛天的精美瑰麗,姿態萬千。
四、針對課文結尾補白
有的課文在結尾處戛然而止,但其實言雖盡卻意未窮,學生也仍是興致勃勃。無疑,這是一種“留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種彈性較大的空白進行填補,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愛之鏈》一課的結尾:她(女店主)關上店門,走進里屋,發現丈夫不知什么時候已經倒在床上睡著了。她不忍心叫醒他。他為了找工作,已經快急瘋了。她輕輕地親吻著丈夫那粗糙的臉頰,喃喃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女店主想對丈夫說什么呢?這里可以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展開口語交際。又如,教學陸游的《示兒》一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后萬事皆空,為什么還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呢?要鼓勵學生想象陸游臨終前與兒子交談的情景,并展開對話,從而更深入地感受陸游深切的愛國之情。
五、結合課文內容補白
有些課文本身就如同一個引子,向人們傳達某些方面的信息,啟迪人們去深入地鉆研與探究。對于這樣的課文,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有計劃、有選擇地啟發學生從教材出發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進行探索。例如,教學《大自然的文字》時,當學生圍繞文本解決“課文分別寫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怎樣才能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這兩個問題后,可請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你還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相互補充、相互評價,在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學到很多科學知識。
六、結束語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引導學生讀出課文深處隱含的東西,挖掘文章背后的教育價值,并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去延伸、去創造。這樣,不僅能夠縮短學生與文本的時空距離和心靈距離,而且有效實現“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祖正.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S1).
[2]費蔚.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理論與示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