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科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不斷深入改革落后的醫療體制,不斷完善落后的醫療條件,不斷壯大醫療人才隊伍。隨之而來的是不斷增加的工作壓力和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在這樣的一個新時期的大背景下,創新醫院辦公室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成為了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主要介紹了目前醫院辦公室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列舉了針對性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醫院辦公室;思想政治工作;創新
一直以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更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不斷深入改革落后的醫療體制,不斷完善落后的醫療條件,不斷壯大醫療人才隊伍。隨之而來的是不斷增加的工作壓力和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在這樣的一個新時期的大背景下,創新醫院辦公室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成為了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我們必須充分重視醫院辦公室的思想政治工作,培養醫務人員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建立人民滿意的新時期醫院。
一、新時期醫院辦公室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可以有效緩解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由于醫務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多種社會現實因素的綜合作用,目前的醫患關系十分緊張,醫患話題敏感,各種媒體上各種醫患沖突花樣百出,這些事故嚴重損害了醫院的形象,破壞了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地提高醫療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意識,從而有效減少醫患沖突的發生。
(二)有利于建立一支優秀的醫療隊伍。做好醫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有效幫助醫務人員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政治意識,使醫務人員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牢記自己治病救人、白衣天使的天職,從而有利于醫院建立一支優秀的醫療隊伍和良好的醫療氛圍。
二、新時期醫院辦公室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醫務人員不能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醫院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主要還是“讀文件”“開會”等傳統的說教形式,醫務人員還是處于被動接收醫院領導思想教育的地位,醫務人員甚至覺得思想政治工作與自己毫無關系,覺得思想政治工作是領導們的工作。醫院雖然會定期舉辦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會議,但是也只是在會議上簡單讀一讀相關的文件,過程過于形式化,會議結束后思想政治工作并不能落到實處,更不能引起醫務人員對其的重視。長此以往,不利于醫務人員思想政治意識的提高,更會直接影響到醫院的長久、持續、穩定地發展。
(二)部分醫務人員價值觀出現問題。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金錢的誘惑不斷地沖擊著我們的醫務人員。在利益的誘惑下,部分醫務人員忘記了自己治病救人、白衣天使的天職,醫德逐漸淪喪,追求享樂主義,甚至以獲得金錢的多少來衡量自己的醫術,一味地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潛心研究醫術。這種錯誤的價值觀嚴重阻礙了醫學的科學發展,更不利于醫院的自身發展。
三、新時期醫院辦公室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便于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良的外部環境是造成目前醫院辦公室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的一大主要原因。人在社會上總是特別容易被外部環境所影響,從而表現出一定的環境趨向性。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在醫院創建一個和諧友善、健康向上的醫療氛圍,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每一位醫務人員,便于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創新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形式。我們必須摒棄傳統的那種“讀文件”“開會”的理論說教形式,針對不同的對象、表現、性質等具體情況采取多樣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醫院的娛樂文化活動相結合,提高教育形式的趣味性,吸引廣大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從而使每一位職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
(三)創建便于開展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機制。我們要持續不斷完善相關的醫療法律制度和政治體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保障廣大患者的合理權益同時也可以維護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解決醫務人員的后顧之憂,有效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外,我們可以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成立一些專門負責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并切實將會議研討的內容落到平日的實際工作中,做到具體化和細致化,而不是形式化。
四、結束語
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是促進我國社會和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政治保證。我們的黨和國家也一直在努力探求一條最符合我國國情的醫療制度,并為此進行了多次的醫療改革,進行了多次的創新嘗試。在當前新醫改的新時期下,只有堅定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堅定步伐,才能保證我國新醫改的順利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是醫院醫務工作有序開展的必要保證,也是減少當下醫患沖突的重要措施。所以我們一定要切實加強醫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改進和創新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推進我國醫療的進一步的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施海豐.新時期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分析[J]. 現代國企研究,2016(10):271+273.
[2]楊元元.淺議新時期醫院工會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 中國城市經濟,2011(06):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