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明娜

摘要:目的 探究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對防治產后出血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6例在我院接受手術的前置胎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3例,實驗組為前置胎盤剖宮產術前經股動脈子宮置管后,術中再行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患者,對照組為前置胎盤剖宮產術后行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患者,比較分析兩種手術對防治產后出血的效果。結果 實驗組在抑制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發生率、產后出血量、栓塞失敗率、并發癥出現率等方面的效果均優于對照組,且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前置胎盤患者剖宮產術前置管,術中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對防治產后出血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前置胎盤;子宮動脈栓塞術;產后出血;防治;剖宮產術;應用效果
前置胎盤屬于臨床上常見的產科并發癥,也是引發難治性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出血量超過1000 ml伴隨低血容量表現,且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后病情沒有好轉的產后出血現象即為難治性產后出血[1],該疾病已經成為影響產婦生命的重大危機。在當前階段,前置胎盤終止妊娠的主要方法是剖宮產,但是在剖宮產術中胎盤剝離面上,無法進行有效的止血治療,隨著介入放射技術的急速發展以及廣泛應用,具有微創特點的超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為解決該難題提供了一項行之有效的方法[2]。本次研究對部分前置胎盤患者剖宮產術前先經股動脈穿刺子宮動脈置管,術中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6例于2014年5月~210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術的前置胎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3例。實驗組為前置胎盤剖宮產術前經股動脈子宮置管后,術中再行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患者,對照組為前置胎盤剖宮產術后行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患者。實驗組中,年齡25~36歲,平均年齡(30.56±3.21)歲;孕周31~38 w,平均孕周(34.33±2.41)w;分娩次數1~3次,平均分娩次數(1.81±1.32)次。對照組中,年齡26~35歲,平均年齡(31.88±3.76)歲;孕周33~37 w,平均孕周(33.86±2.35)w;分娩次數1~4次,平均分娩次數(1.74±1.38)次。通過比較,發現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分娩次數等一般資料上,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實驗組先進行局部麻醉,在術前半個小時行一側股動脈穿刺,將5F子宮動脈導管超選擇對側子宮動脈插管,使用數字減影血管技術造影證實,再以肝素鹽水封管后留置導管備用。在產婦分娩后,將直徑1000~2000 μm混合對比劑的明膠海綿顆粒懸液經留置導管緩緩注入出血部位,接著完全栓塞后抽動脈導管至腹主動脈水平被造影證實后,再以成袢技術完成同側子宮動脈插管以及栓塞治療,最后拔管、局部加壓包扎。對照組則是在患者剖宮產后出現大量出血時,立刻往子宮內填塞紗條以壓迫止血,同時穿刺股動脈插管,其余方法皆于實驗組的方式相同,在雙側都進行子宮動脈栓塞后2 h,如患者血壓穩定且再無出血現象,則取出子宮內填塞的紗條,30 min后,確認再無出血現象后拔管,局部加壓包扎。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產后出血量、DIC發生率、栓塞失敗率及并發癥出現率。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以進行數據分析對比。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為(%),用卡方值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為(x±s),用t進行比較。若結果為P<0.05,則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出血量 實驗組產婦產后出血量為(1125.24±902.88)ml,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056.47±1746.58)ml。通過對比這兩組數據,發現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比較兩組患者的栓塞失敗率、并發癥出現率及DIC發生率 如表1所示,實驗組栓塞失敗率、并發癥出現率、DIC發生率為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因為子宮下段存在著豐富的血管,肌肉收縮力較弱,不易使胎盤剝離面的血竇閉合,所以剖宮產手術后發生產后大量出血的幾率極大[3]。特別是當胎盤位于子宮下段前壁時,切開子宮會造成極大損傷,羊水也會從切口流入子宮血竇,導致急性DIC的發生,造成血液凝血性大障礙,這將嚴重危害到產婦的生命安全,引起嚴重的醫療事故。因此,無論是急診還是選期安排手術,都要極度重視,不可掉以輕心,做好萬全的搶救之策。
子宮動脈栓塞術是一項在婦產科領域應用極為廣泛的產后出血治療方法,一般用于剖宮產術后、流產后等方面的止血治療,特別是對于治療難產性產后出血,成功率能達到91.00%~100.00%。該防治方法的優勢在于能完好地保留產婦的子宮,且止血效果確切[4]。患者在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后,雖然血循環會暫時受到阻礙,但是由于盆腔血管內臟支與壁支之間的吻合支十分豐富,有助于維持子宮血液循環的部分血液通過側支循環達到子宮毛細血管床,所以手術中實施的栓塞是安全的,不會造成子宮因缺血而壞死。手術使用的栓塞材料(明膠海綿顆粒),大約在14~21 d內就會被身體吸收,使血管恢復通暢,不會對盆腔毛細血管側支循環的建立產生影響,患者的子宮、卵巢和膀胱等盆腔臟器都能夠得到充足的供血[5]。
本研究中,實驗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為(1125.24±902.88)ml,對照組為(5056.47±1746.58)ml;實驗組栓塞失敗率為0.00%,對照組為15.78%;實驗組并發癥出現率為23.08%,對照組為61.54%;實驗組DIC發生率為0.00%,對照組為38.46%。通過對比發現,實驗組的各項數據均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的效果。
綜上所述,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對防治產后出血產生了顯著的效果,不但具有止血速度快、損傷程度小、安全、有效的特點,還避免了子宮切除的悲劇,臨床推廣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宋杰,王黎洲,李興,等.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對防治產后出血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5):418-421.
[2]李素芬,楊鷹.剖宮產術前子宮動脈置管術中行栓塞術對防治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療效評價[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5,37(21):2203-2206.
[3]鐘偉芬,楊文娟.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3(29):98-99.
[4]張桂欣,季淑英.介入子宮動脈栓塞術在植入性兇險型前置胎盤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01):263-263.
[5]張雅娟,張素萍,郭穎,等.子宮動脈栓塞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5):4184-4185.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