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姜鵬飛++劉宇

摘要:目的 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采用回顧性研究的方式進行分析總結。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高血壓患者,住院期間采用心理護理、藥物安排、體格檢查、飲食指導、出院隨訪等護理干預。住院期間患者需要遵守醫護人員的醫囑,按時服藥、按時休息、健康飲食、培養良好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堅持身體鍛煉。結果 采用合理的護理策略對60例患者進行干預,所有患者對高血壓有了系統認識。護理干預前對高血壓了解的16例、按時服藥的35例、按時體檢的17例、健康飲食的21例、身體鍛煉的15例,經過1年的護理干預各組例數增加,對前后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合理的護理策略可有效控制老年患者高血壓,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身體健康。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臨床護理
高血壓患者在門診及病房非常常見,長期存在高血壓可以導致心臟肥大、腎功能衰竭、血管內膜損傷,長此以往可威脅患者健康甚至生命。我國對高血壓認知不夠,普及范圍不廣,人們認識不高,服用藥物不合理因此導致不良后果。現將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住我科收治的6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總結,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依據第八版《內科學》作為參考標準:收縮壓在18.7 kPa(140 mmHg)或以下,舒張壓12.0 kPa(90 mmHg)應視為正常血壓。收縮壓達到或超過21.3 kPa(160 mmHg)和舒張壓達到或超過12.7 kPa(95 mmHg)者為高血壓,二者之間為臨界高血壓。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高血壓患者,年齡63~78歲,平均年齡(69±3.5)歲;男37例,女23例,病程3~13年,吸煙32例;高學歷23例,中等學歷28例,低學歷9例;規律服藥12例,間斷服用30例,不服用8例;高血壓但無器質性損傷患者29例,高血壓有心功能損害患者22例,高血壓心衰患者11例。
1.2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本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數據統計,入選本組的患者計量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的結果采用t檢驗,設定P<0.05表示數據差異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對比,見表1。
3 護理策略
3.1心理宣教 老年患者通常有基礎疾病,被告知再患有高血壓時,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現患者有疾病常識,高血壓通常可導致其他疾病,以心腦血管疾病最為常見,部分患者可產生焦慮情緒。此時醫務人員需要與患者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向患者詳細解釋高血壓的病因及并發癥,明確告訴患者經過系統治療后高血壓可以恢復[1]。我們在病房內定期組織患者觀看宣傳視頻,并配有護士進行講解和補充,對患者提出的疑慮給予系統解答,同時在科室內制作高血壓宣傳專欄。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進行交流,這種交流可以很好地安撫患者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療。
3.2藥物安排 老年患者在認知能力和記憶能力方面明顯均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減退的更加明顯,加之降壓藥物很多,單一用藥經常無法達到滿意效果,往往會采用聯合用藥。老年患者因藥物種類和商品名稱繁多,藥物劑量、時間很難做到清楚記憶。我們對患者藥物進行統一管理發放,同時告訴患者藥物明稱。當患者經過治療后好轉需要改換藥物或劑量時候,及時告知患者,并向患者解釋清楚對于自帶藥物患者及時督促患者按時吃藥。部分患者得知患有疾病后通常會有求醫心切的想法,往往會多次就醫、四處尋藥、食用偏方,有些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無細致的了解,沒有向患者交代藥物的相互作用治療效果不明顯,使患者失去治療信心[2]。
3.3體格檢查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是必要的,仔細的體格檢查可以發現實質臟器的情況。對入院患者使用標準的水銀氣壓計或者經過驗證準確的電子血壓計,按時進行血壓監測,對于血壓較高患者可以每日監測2~3次,必要時對不同體位和四肢的血壓進行監測比較。測量患者的身高、體重、臀圍,觀察患者患者面容,是否有甲亢突眼或下肢水腫情況,是否有二尖瓣面容[3]。病程時間長,血壓控制差,尤其是既往有基礎疾病患者,入院后進行系統檢查,除檢查血壓外,還要檢查眼底,了解視網膜情況,做心電圖檢查和超聲心動檢查,了解心室情況,還應注意心尖波動的范圍和強度。有些高血壓患者可患有腹主動脈瘤,進行腹部觸診的同時,進行B超檢查也是必要的。
3.4飲食指導 高血壓患者要嚴格遵循合理飲食原則。根據患者自己的體重指數計算所需的總熱量,多食用玉米、稻谷、豆類等食物,少食用葡萄、蘋果、甘蔗等含單糖量高的食物,防止血脂升高。日常做飯多食用植物油或調和油。其內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其可以使膽固醇氧化,降低自身膽固醇含量;同時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防止血栓形成。同時多食用含有亞油酸的食物,亞油酸分解產物是微血管內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以增加血管彈性,延長使用時間,預防高血壓所致的心腦血管破裂。嚴格限制鈉鹽的攝入,每日最多食用6 g,有助于減少體內鈉水潴留,減少回心血量,預防血壓增高[4]。鈣不僅可以強健骨骼還可也以增加血壓的穩定性,如花生、紅棗、海帶燈;鉀不僅可以維持血壓也可以降低部分降壓藥物的副作用,如豆類、土豆、魚等。有研究顯示,高血壓與體內缺鎂有相關性,日常多食用堅果、酸奶、魚類等。
3.5出院隨訪 患者出院后可漸漸忘卻醫護人員的囑咐,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來了解老年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和服用藥物情況。蘇秋蘭等[5]對8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院隨訪護理,就患者的心態、飲食、體質、運動情況進行指導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遵醫行為明顯優于未干預組,其對穩定患者血壓有臨床意義。還可以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調整藥物、指導鍛煉,按時復查。本組所有病人接受了電話隨訪,遵從了出院指導。出院隨訪還可以增加醫患溝通,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和理解,為醫護人員的形象進行了很好的維護。
經過對本組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數據比較顯示,合理的護理策略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取得滿意臨床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都艷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及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2):392.
[2]姜洪萍.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現狀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1):76-78.
[3]袁海珊.護理干預在健康體檢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1):2949-2951.
[4]孫中莉.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影響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5):68-70.
[5]蘇秋蘭,劉秀云.出院后隨訪護理對提高高血壓病患者遵醫行為的作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4(6):769-770.
編輯/張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