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麗+劉少陽
摘 要: 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課程中運用辯論式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辯論式教學法 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69-02
近年來,隨著大量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國家對食品的安全和生產加強了立法和標準的制定,食品企業對懂法懂標準的人才需求也逐步加大,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課程也越來越受到高校食品專業的重視。但是,《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所講授的內容主要是法律條文和標準條款,內容枯燥,傳統的“一言堂”的授課方式主要以標準介紹與法規解讀為主,授課方式單一,學生們普遍是被動地接受相關的知識,課堂氣氛不活躍 。并且,本門課所涉及的法律條文和標準文本均與生產和生活實際結合緊密, 內容繁多且修訂頻繁,讓學生死記硬背應付“一卷式”的終結性考試意義不大,因此通過課程改革,改變授課方式和方法,如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擬法庭等形式,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并將學生參與的情況量化為平時成績,計入過程性考核,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熱情[1-2],辯論式教學法也是其中的一種。
辯論式教學法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開展辯論賽的形式圍繞一個辯題進行辯論,以闡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同時反駁反方觀點的一種教學模式[3]。該授課方式具有能讓學生腦、手、嘴全部動起來的優勢,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通過辯論讓觀點越辯越明,使學生不僅能掌握所學知識,更能鍛煉他們的思辨能力,同時還具有讓老師拓寬認知領域,激發學習熱情,提高授課水平的功效,因此,在很多課程中都深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愛[4-8]。
一、《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課程辯論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1.教學設計
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計劃,安排辯題和辯論時間,同時設計辯論規則和考核方式,而后把這些內容通知給學生。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內容講解結束后可以安排“食品安全問題是制度缺失還是道德缺失”、“食品安全問題該有政府負責還是企業負責”,食品添加劑標準講授結束后可以安排“食品添加劑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等辯題的辯論賽。
辯論規則一般采用大學生辯論賽的規則,但為了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其中,所以規則一般比較靈活,可以缺少攻辯部分。
考核方式的設計是教師根據學生參與的情況、團體和個人的表現、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程度、學生綜合素質表現等情況來設計各部分得分,將最終成績作為過程性考核成績的一部分。
2.教學環節
2.1準備階段
首先是選擇辯題。選擇辯題時既要考慮辯題的趣味性,讓學生有話說,又想說,又要考慮辯題的社會意義,體現出知識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引導學生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內涵挖掘。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講解結束后,安排一場題為“食品安全問題是制度缺失還是道德缺失”的辯論賽。教師首先給出近幾年發生的比較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發展詳細過程,同時引導學生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是哪一個或哪些環節出了問題,為什么會出現問題、出了問題相關機構或部門是怎么做的、如此做是否恰當、應當如何做等等問題進行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理清楚了一般食品安全事件出現的原因,而后,班級人員進行分組,選出組長,組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安排各組員的職責、任務,選出辯手次序,組員通力合作查閱相關資料,準備辯詞,辯詞腳本完成后交給任課教師進行修訂。
辯論時根據班級人員數量安排活動的人員組成,一般的人員組成是主持人1人,計時員2人,正方辯手4人,反方辯手4人,點評人員5-7人,其他為后勤人員或觀眾。為了讓學生都參與進來,本次做觀眾的學生在下次的活動中做辯手。后勤人員在開賽前,負責場地的布置工作。
2.2實施階段
辯論賽開始,第一回合,正反兩方各自闡明自己的觀點,一辯負責開篇立論,表明本方觀點、立論的支撐材料,時間不超過2分鐘;二辯、三辯進一步以事實說明本方的觀點,補充一辯的結論,時間不超過2分鐘。從第二回合開始,雙方進入自由辯論階段,辯論時間不超過8分鐘。自由辯論結束后,各方四辯做總結陳詞并說明本方結論的正確性,時間不超過2分鐘。
辯論賽教師擔任主裁判,其他為副裁判。按照評分細則:論點明晰,論據充足,分析透徹,批駁切中要害,反應敏捷,團隊配合默契等,評出勝負。勝利方的組員成績計入平時考核成績。同時,評出最佳辯手2-3名,并對其進行額外的加分或獎勵。
2.3賽后總結
一場豐富的、恰到好處的賽后點評和總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賽后的總結包括教師的點評和學生感受兩部分。教師點評通過對學生辯論的準備情況、辯論時的表現,如知識面、知識的融合程度、語言技巧、思辨能力等進行點評,指出優缺點。同時,對學生分散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并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當然,學生的自我總結也很重要,尤其是自己辯論過程中哪些知識點用的不是那么的得當、那一句話應該怎樣說可能更具有說服力等總結,對自己今后會有更大的幫助。
二、《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課程辯論式課堂教學的效果
1.促使學生張開嘴,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
“90后”的大學生大都比較有“個性”,有的喜歡表現自己,點名發言,滔滔不絕;有的卻性格內向,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不愿意在公開場合講話;甚至有的同學課堂上遇到提問就說不出話來。有的非常活躍,各種活動總能見他身影,自我管理有素,團隊合作意識很強;有的卻喜歡我行我素,獨來獨往,集體觀念相對淡薄。辯論式的教學課堂要求學生必須認真準備如何說話,必須思考如何把話說到“點子上”、如何團結讓團隊脫穎而出,因此此活動將帶動不愛說話、不敢說話的學生把話說出來,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水平,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讓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的學生感受到集體榮譽的魅力;同時,引導有思想、綜合能力較高的學生如何思考,表達出更深邃的思想內涵,加速自己的生長和進步。
2.促使學生整合資源,增強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辯論賽涉及的知識面較廣,不僅要有豐富的本學科知識,還要有組織學、心理學、理論學、哲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學生根據辯題需要,突破專業知識的界限,查閱資料,篩選資料,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取最合適的辯證信息,以專帶博,以博攻專,把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為我所用,增強其對知識的挖掘和融合能力,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3.促使學生通力合作,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
課堂辯論一般采用的是小組對小組的辯論形式,想取得小組辯論的勝利,小組間成員必須通力合作,辯手間必須配合默契,否則,勝利只是口號。組員之間通過分工合作,查找論證的資料,潤色修改辯詞等活動既增加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又增強了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4.促使學生、教師學習和授課方法改革,激發其創新學習的熱情
辯論式課堂教學的創新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教學方法、教學環節的創新;學生學習意識、思維、能力的創新;知識遷移方式和知識結構層次的創新[9]。傳統授課,人們慣用直線思維,缺少辯證思維、批判思維、發散思維等創新思維方式,這嚴重限制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辯論式的教學課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學生駕馭課堂,敢于發問、大膽質疑,通過提出自己的觀點、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后實現自我認知的一種超越。所以說,辯論式的課堂教學極大的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課程辯論式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需要提升
一場精彩的辯論賽是多學科知識的錯綜匯集,因此僅僅具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并且,辯論的過程還需要多種藝術形式、表現手法,教師作為整場辯論賽的引導者,尤其是最后活動的總結者,首先要具備這些方面的知識和才華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但是,很多專業老師都是學有所專,專業知識水平較高,但是其他人文知識和藝術知識和技巧欠缺,所以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也鞭策老師不斷學習和進步。
2.辯論過程的控制和規則的制定非常關鍵
由于大家不是訓練有素的辯論能手,所以在辯論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辯論偏離主題、選手情緒化、不尊重對方、人身攻擊甚至吵架的現象。所以這就需要在準備階段制定清晰的辯論規則,并且讓每一個選手都清楚,辯手在辯論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規則(尤其是人身攻擊的規則),同時,教師和主持人在辯論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正確的引導和場面控制。
參考文獻
[1]曾維麗,張臻.角色扮演法在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1):108-109.
[2]曾維麗,石曉,郭明月. 參與式教學法在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課程中的應用. 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4):56-57.
[3]文良. 辯論式教學方法在西方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25(9):109-111.
[4]陳君程,何建秀,郭雪花等. 辯論式教學法在民族院校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中的應用. 科技教育,2014,4: 362-364.
[5]李輝霞,周紅藝,魏興琥. 辯論式教學模式在經濟地理學理論教學中的運用.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4,6: 67-69.
[6]金燕. 辯論式教學方法及構架初探—以大學本科專業選修課為例. 素質教育論壇,2009,96:26-27.
[7]于偉. 心理學培訓課堂辯論式教學的實踐. 中國校外教育,2012,11: 64.
[8]武元元,閆文軍,李青. 網絡輔助下的辯論式教學模式及其在翻譯教學中的效果探析. 安徽文學,2014,7: 140-141.
[9]崔玉環,陳志強. 辯論式課堂教學在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的應用. 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5,4:32.
作者簡介:曾維麗(1982-),女,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科學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