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霞
摘 要: 幼兒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對于他們的教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近幾年來,有研究表明,幼兒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參與和配合對于幼兒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兒教育的教育質量與效率。本文詳細分析了“家園共育”的必要性,以及當前幼兒教育的現狀,以期提出有效的對策與建議,進而指導于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
關鍵詞:家長 幼兒園 共建 必要性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78-01
按照幼兒教育的相關指導規定,對于幼兒的教育應該充分發揮各方的合力 ,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有效利用各類教育資源,實現與小學教育的銜接,達到較好的幼兒教育的效果。具體來看,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為幼兒教師所推崇。這是因為,幼兒家長參與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來,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職業優勢,并幫助幼兒園教師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可以說,“家園共育”這種幼兒教育形式有著一定的必要性,在提升幼兒教育質量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家園共育”的必要性
1.家長參與到具體的幼兒教育過程中,能夠豐富教育資源
通常來說,傳統的幼兒教育,幼兒教師占主導地位。但是,幼兒教師的知識水平呈現出知識面較廣且不專的特點,在對幼兒教育效果上來看有著一定的影響。而幼兒的家長,他們的職業涉及到各行各業的領域,不乏高學歷、高素質水平的專業性人才。例如,有的幼兒家長是牙醫,作為幼兒園教育的教師來說,就可以通過“家園共育”的這種形式,要求這名家長來幼兒園為幼兒們講解相關保護牙齒的知識。通過幼兒家長生動的講解,能夠使得幼兒更加清楚、明白的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并學習到日常保護牙齒的基本常識。這樣來看,由有專業功底的家長來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加專業與權威的介紹,這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幼兒的視野,同時也創新了幼兒教育的教學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家長參與到具體的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來,幼兒教育能夠補充自己在相關方面的知識,使得其得到教學啟發,最終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質量。
2.家長參與到具體的幼兒教育過程中,能夠加強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般來說,幼兒的家長大都來自不同的行業,有著不同的職業經歷。作為幼兒的教師來說,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其參與到具體的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來,能夠豐富教學內容,給予幼兒不同內容的教學體驗。幼兒能夠在家長所熟悉的不同領域的內容中,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導幼兒對于職業選擇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幼兒的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具體教學環節中來,能夠與自己的孩子有更多接觸的機會,增強了幼兒的安全感,幼兒能夠在更加放松的環境下學習相關知識與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習的質量與效率。而更為重要的是,幼兒家長參與到具體的教育教學環節中來,能夠在幼兒的情感發展發面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幼兒家長、幼兒教育與幼兒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能夠創設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對于幼兒的情商教育也有著很大的作用。
3.家長參與到具體的幼兒教育過程中,能夠完善幼兒教育形式
作為幼兒教師,倡導幼兒家長參與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來,目的是讓家長能夠進一步明確自身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能夠與幼兒教師形成合作的關系,以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對于幼兒的教育工作。在家長具體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家長能夠充分了解幼兒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充分了解幼兒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方式,能夠進一步改變自身在幼兒教育上的錯誤認知,進而改變自身對于幼兒教育的具體方式,最終達成“家園共育”的教育形式,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另外,作為幼兒教育的教師來說,通過這種家長參與到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活動中來的教學方式,能夠借鑒到一些家長更具教學優勢的教育方法,進而不斷的完善自身幼兒教育的形式,最終提高幼兒教育的教學質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幼兒家長參與幼兒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1.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機制尚不完善
從全國范圍來看,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的合作的機制并不完善,沒有建立起家長助教活動的相關體系。雖然幼兒家長有著較為豐富的教育資源,但在利用率上卻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2.家長缺乏參與幼兒教育具體教學活動的主動性
在對于幼兒的教育中,一些幼兒的家長認為,教育幼兒只是幼兒教師的事情,自身參與對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并無作用。因此,這些家長呈現出對于助教活動認識缺乏理解、存在誤區的現象。由于受到這樣價值觀念的影響,幼兒家長參與幼兒教育具體的教學活動的主動性不高。
三、提升“家園共育”教育質量與效果的對策與建議
1.豐富各類教育資源,增強家長的主動性
一般來說,家長的知識背景與職業背景是幼兒教育豐富的教育資源。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一些幼兒教師并不了解這些資源,對于這些教育資源在利用率上呈現出不高的情況。因此,作為幼兒教育的教師來說,應當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平臺,在日常與家長建立必要的聯系,全面了解家長的知識背景與職業背景,以便為幼兒教育提供較為全面的教育資源。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資源的發掘上,還可以通過開展各類活動,邀請幼兒家長共同參與其中,以便于幼兒教師與家長進行面對與面的交流與溝通,進而更加確切的了解家長的基本信息。
2.不斷提升家長的教育意識,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
幼兒家長的職業涉及到各行各業的領域,其專業知識性較強。作為幼兒教師來說,應當充分的意識到幼兒家長在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優勢,以便于家長共同配合,加強對于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所掌握的知識較為深奧,若是不對相關知識進行加工處理,幼兒很難做到很好的理解。這樣來看,幼兒教師就應當與家長進行共同商討,提取適合幼兒年齡階段的知識要點,把握好知識的難易程度。可見,在選取家長講解內容的環節上,是需要幼兒教師做好相應的指導的。這是因為,幼兒教師對于幼兒教育有著系統的研究與理解,對于相關的專業知識較為了解,能夠符合“家園共育”的教學宗旨,進而設計出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創新模式,能夠極大的提高幼兒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當前在“家園共育”中所出現的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機制尚不完善、幼兒家長缺乏參與幼兒教育具體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等問題,作為幼兒教育來說,應當不斷研究與探索,通過挖掘各類教育資源,增強家長的主動性以及不斷提升家長的教育意識等措施,來形成合力,來共同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最終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馬潔.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互補[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11).
[2]張永風.人文關懷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及使用對策[J].時代教育,2016(22).
[3]陳吉良.幼兒園小學化問題與對策剖析[J].學苑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