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娜
摘 要 本文以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介紹該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現狀和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了該校酒店管理專業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該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文化對接模式。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酒店管理 校企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08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alyzes problem of the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campus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docking problems, then, put forward the college of this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ulture docking mod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tel management; school culture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職業精神養成的獨特作用,推進優秀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在學院辦學基礎條件短期內無法切實改善的情況下,以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園文化建設成效展示學院特色,實現“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實現高職學生與工作崗位的“無縫連接”,這兩種文化的對接與融合有著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1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情況簡介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自2007年9月招生以來,是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先后與重慶交旅集團、重慶世紀金源大飯店、重慶君豪酒店、重慶喜來登飯店、重慶維景酒店、重慶融匯溫泉酒店、重慶黃金游輪集團、北京東方飯店等十余家酒店建立穩固的校企合作關系,校企雙方基于企業用人需要,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同當、利益共享”的原則上,酒店管理專業不斷地與合作單位研討、協商,并形成詳盡的酒店專業調研報告,每年都會更新人才培養方案,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發揮各自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特點和優勢,適時適度地導入企業實際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信息進傳統課堂,形成特定的專業教育環境,最終完成職業能力知識和素質向學生個體內化的遷移,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要求之間的“零距離”對接。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考察、座談交流,并輔以個別訪談和電話采訪等方法,對與該校酒店管理專業建立了長期的穩定的校企合作酒店、近百名該專業畢業生和實習生、招聘會現場進行了調研。結論顯示,當前重慶酒店業發展勢頭良好,酒店業人才需求量大,但是酒店管理人才的缺乏導致人才流動頻繁,跳槽現象普遍;在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通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基本都可以上崗操作甚至優質完成工作,但是在素質方面,如對新工作環境的適應性、自身職業定位、與人交流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執行力等方面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暫時還達不到專業與崗位的“無縫連接”,也達不到企業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用人標準。
2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該專業一直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專業建設的工作重點來予以重視,不斷與校企合作企業共同探索,考慮到校園文化是一種培養人才、注重成果、重理論、學術水平至上、講究程序、按部就班、使命、注重一個人的資歷、水平、強化個性、寬松、有彈性的文化,而企業文化更注重企業價值最大化、以盈利、效益為主、講究全體協作和強調團隊、以解決實際問題、鼓勵打破常規、創新、非程序化的一種實踐文化,但兩者都以人為中心、關心人、理解人、重視人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于是將素質能力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以技能活動為素質拓展的資源依托,輔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在精神層面,堅持辦學理念、弘揚學院優良傳統、銘記校訓、注重校風建設、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在物質方面,加強校園設施建設、重視文化傳播載體建設、加強校園人文景觀建設;在制度方面,完善管制規章制度、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加強民主管理與監督、規范各類重大儀式活動;在行為方面,積極開展道德實踐活動、豐富文化活動、加強學生社團互動、公寓文化建設活動和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等,已形成了現在的校企對接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
3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問題分析
在對近三年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反映出畢業生對企業的適應度逐年趨好,但在合作與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與企業文化融合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3.1 校企合作機制尚不健全,政府主導地位缺失
從該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經驗和現狀來看,當地政府的主導和參與地位缺失,僅僅靠學院和企業是遠遠不行的,必須有政府對校企合作項目的政策支持和專項資金扶持以及加大對高職酒店專業的宣傳力度;當前,我國還沒有出臺較為權威和完整的能明確界定校企合作方式以及雙方義務、責任與權力的法律法規,甚至沒有相關的校企合作準則與指導手冊,也沒有專門的協調機構來負責指導、管理、監督與考核校企合作雙方,致使校企合作雙方的利益都很難得到應有的保障,從而限制了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企業參與合作的意愿、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
3.2 校園文化建設未能體現職業特色
或許因為高職院校的歷史較短,酒店管理專業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定位不明確,還處于摸索和學習階段,主要沿用過去辦團校的管理方法與吸收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新理論新思路新方法相結合,沒有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和酒店行業文化對實習生綜合素質的行業要求,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發展滯后,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缺乏內涵,精神文化建設缺少特色,不能充分體現職業特色。
3.3 校園文化建設理解片面,流于形式
當前,學院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但基本與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教學活動割裂開來,把它理解為學生的課余活動,比如開辦體育運動項目的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美化公寓比賽等,但大多由院團委或者學生會組織,政治思想色彩濃厚,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也沒有深入到全校師生的內心,成為大家共同的行動,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沒有真正從張揚個人、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角度去重視,也沒有放在高職辦學方向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大背景下來實施。
3.4 校園文化建設基礎不扎實
當前,學院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行“2+1”的教學模式,前兩年在學校,最后一年在合作企業實習學習,在校期間積極倡導“生態教學”、“以工作為導向,任務驅動”等教學模式,適時導入當前市場競爭環境中的動態信息和動態資源進課堂,但在當前的專業建設上,很多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也僅限于形式上,不能全面系統的開展。其次,校內實驗實訓場所簡陋,基本上只能停留在課堂教學,不能突出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的中心地位,學習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第三,“雙師型”教師的質量不高,大多數教師只有相關工作崗位的職業資格證書,根本沒有真正參與到生產、管理一線相關的從業實戰經歷和經驗。
3.5 校企合作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強
基于近10年來的友好合作,酒店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單位日漸擺脫“培養人才是國家政府的事、是教育部門的事、是學校的事,與企業無關”和“希望政府來為職業教育買單,攤薄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的認識誤區,基于酒店行業就業門檻低,離職流動率高,對行業忠誠度低的現實考慮,酒店專業與校企合作單位的合作依據市場來調節,學校方能夠為校企合作單位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加之從長遠利益的考慮,比如支持高職教育發展的社會宣傳效益等有效的利益驅動,合作企業開始具有一定的“企業公民意識”,主動參與人才培養過程,比如共同探討和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師的假期頂崗學習、共同組織并參與行業內的職業技能大賽等,但是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約束企業的參與行為,積極性還是不夠,合作深度也不夠。
4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校企文化對接模式
4.1 核心價值觀對接
新生入學開始,以合作企業為主導,將行業共同奉行核心價值觀-團隊協作精神、以客戶為中心、平等對待員工、發展與創新等融入人才培養過程,并將酒店專業按照“企業化”模式來建設。如邀請企業的領導前來做有關企業文化的專題講座,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在意識上牢固確立“學生 ”和“員工”的雙重身份;或讓學生參與企業每年進行“最佳員工”考評等工作,進一步了解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4.2 校企人員互動對接
結合本專業對技能和實踐要求高的特點,借鑒國外成功的職業教育的豐富經驗,聘請企業的顧問、專家及部分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參與專業的人培方案、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具體方案的制定,突出實踐教學特色;聘請大量專業技術骨干擔任相關課程和實訓環節的教學任務;讓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頂崗學習實踐,不但可以提高職業技能,還可以充當校企文化對接的橋梁。
4.3 課程對接
通過課程這個教育主要載體和途徑來實現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可以運用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案和輔助學習資料,以案例分析、情景導入、真實項目教學教學法和進校企合作企業參觀學習等教學方式將企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的相關內容充實到專業基礎和文化基礎課程中,在理論教學中將專業知識提升為文化,讓學生提前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職業適應能力。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或者讓學生到企業實訓實習,增加企業文化方面的內容和要求,并進行相關的考核。
4.4 組織開展與校企合作企業相關的各項活動對接
多開展一些以專業知識提升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如有關企業文化方面的演講、專業知識競答、技能大賽等,將理論傾向明顯的校園文化與實踐性突出的企業文化進行對接,強化學生對企業文化的理解。組織學生訪問企業和校友中的榜樣人物,邀請與之座談或專題講座,搭建好專家、優秀企業家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專業、行業。
4.5 校企合作對接
在辦學過程中全方位地實施校企合作,如在教學管理、學生工作、后勤服務等都要向優秀的校企合作企業學習,從專業建設到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行為規范等都要滿足企業的要求,也要體現酒店專業的職業特色。在專業建設的管理上,應積極引入企業制度和自身制度加以糅合和改造,創新制度管理理念,借鑒優秀企業的用人制度和經驗,創造出符合教育規律更適應市場競爭機制的管理制度體系和適應人才發揮能力的制度。企業方對專業學生實行獎助學金支持、幫助投資校內的基礎實訓設施設備的建設、共同開拓校外實訓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