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瞳光 高建軍
摘 要 慕課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理念相融合的產物,幕課的本質是新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應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的效率和效果。本文結合在實踐中對慕課的探索,對慕課的開發流程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有效的梳理,以對幕課的開發與應用展開進一步的探究。
關鍵詞 慕課 開發 應用 線下交流
慕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理念相融合的產物,并且已經從一種新生的教育模式,變成了一種被廣為關注的社會現象和廣泛使用教學手段。其實際上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用現代技術進行分解、加工,整理、融合再搬到網絡上,推動封閉的大學課堂向開放、共享的時代轉變,實現對課程的實時性和便捷性學習,有效解決了知識的傳遞與學習受時間與地點限制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幕課的本質是新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應用。在高校教學中使用幕課的目的是為了增強知識的融入性和代入感,以促進專業知識的傳播和學生的接受。
1 幕課的開發
1.1 組建慕課課程教師團隊
慕課課程教師團隊對慕課建設非常重要,這樣無論是對課程整合,還是慕課的建設,尤其是慕課的知識點經過慕課教師團隊反復討論錘煉,課程內容會更加全面有效,同時大家分工協作也更有利于課程建設的開展。因為如果僅靠授課教師一個人全面負責開發一門慕課課程,一方面勞動強度大,而且個人能力總是有限的,同時也很難保證慕課課程的質量,開發過程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考慮周全,開發內容也很可能不盡如人意。
1.2 慕課的實質分析
慕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理念相融合的產物,將開發的以教學視頻為主、同時具有交互功能的課程發布到互聯網上,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提供給學習者學習,它是一種基于聯通主義的交互式學習。而幕課學習則是基于“聯通主義”的“意會”和“尋徑”的過程,更是教與學之間、學與學之間、學與悟之間關系的發現、聯通、優化、提升的過程,適合對生成性、感知性知識的學習。因此,慕課需要在教授者與受教者之間建立起學習內容的關聯性。
1.3 慕課對象的把握
慕課是針對一定的教學對象展開的,因此,教授者應明確授課對象的專業特點、個性特征,知識認知情況,學業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等。要有效引導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該學習哪些課程,如何學習這些課程,學習這些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什么。由于慕課對學習者的自我學習能力、自我把控能力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對于教授者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和強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否則,學生就不能夠有效管理自己,當然就不會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1.4 基于慕課實質的課程整合
高等學校教育中一個專業會開設很多課程,但是按傳統方式所設置的專業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適合慕課課程建設的需要。因此,開展慕課教學就要求教師團隊對慕課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充分理解慕課的特點和實質的基礎上,明確什么特征或類型的課程適于進行慕課。在這個前提下,教師團隊要對專業培養目標進行深入分析,重新認識按照傳統教學模式所設置的課程,并根據慕課特點和實質,結合專業培養要求,對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新的調整、修訂和整合,對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按照慕課要求進行重新界定。
1.5 課程知識點的片段化
傳統課程按照慕課要求進行整合后,形成新的慕課專業課程體系和慕課課程,同時對慕課課程進行分解和片段化,形成相互聯系又具有一定獨立性的知識點,將具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點整合成知識任務群,并對每個知識點內容、難易程度、知識點間的相互關系,任務群間的相互聯系、知識點與任務群間的相互聯系進行描述和說明,并明確知識點的呈現方式,提出相應的學習建議,讓學生能夠根據課程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自己的學業水平合理選擇學習模式。
1.6 課程知識點的規劃
選定慕課課程并明確課程知識點后,教師團隊要對課程知識點進行有效合理的規劃,梳理知識點、知識點任務群。同時,結合課程要求明確授課進度、準備教案和課件、確定知識點及重難點等內容,要對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呈現的內涵和實質等進行細致入微的規劃。
1.7 制作拍攝提綱和拍攝腳本
課程知識點規劃完成后,教師團隊要慕課課程對進行整合,要按照課程知識特點和信息技術的要求與錄制人員商議如何拍攝、錄制慕課課程。為此,授課教師要制定拍攝提綱,編寫適合知識點呈現和學生喜愛的腳本。腳本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又要考慮知識點的鍥入性和融入性。這樣經過雙方多次對角本進行商討、審議、修改,確定拍攝提綱和拍攝腳本后才開始進入實際的拍攝階段。當然在拍攝過程中也可能針對出現的情況和具體問題對提綱和腳本進行修改和完備,以保證幕課課程的順利拍攝。
1.8 幕課的錄制
對慕課課程的知識片段或知識點進行錄制時,一定要保持清醒和專注,十分清楚課程的設計要求,注意慕課的視頻與知識點的銜接和合理拆分。同時要考慮到慕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影響,要想盡辦法增強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融入感,不僅僅是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學習課程,同時要使他們更多的感受到是授課老師在視頻中、甚至就是在自己的身邊給自己上課,自己就是在課堂的環境之中上課。為此,慕課教師在錄制過程中,要運用教師多次出境、畫中畫,互動彈幕、留言等一些技巧,增強學生的現場感、融入感和互動性。此外,在幕課錄制中,我們不僅要使用好的機器設備,更要保證機器設備的科學合理使用,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不僅要保證畫面品質清晰穩定,色彩搭配,構圖合理,還要保證錄制的聲音品質良好、完整清晰,真實不失真,更要保證課程教學環節不丟失。
一般而言,幕課課程視頻的錄制大體上分為外錄法和內錄法,在外錄法中教師直接出現在畫面里,可采用一臺或者多臺機器進行整合錄制,這種方法呈現的是教師講課的畫面,和一般的授課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錄制后期需要進一步的編輯;而內錄法是通過錄屏軟件完成的,其特點是在畫面中只顯示講課的內容,而不呈現或包含教師的鏡頭。目前,通常采用外錄法和內錄法相結合的方法,即混合錄制法。這種方法在使用一臺或者多臺攝像機采用外錄法拍攝教師畫面的同時使用內錄法,通過錄屏軟件錄制FLASH、PPT等教學課件的畫面,然后進行后期制作,把這兩部分合成最終的畫面,這樣呈現的內容不僅清晰而且完整。
在幕課的錄制過程中要注意,如果發生諸如口誤、表達不清或某些意外情況等出現的時候,可以在發生問題的地方保持原來的狀態重新錄制,而出現的問題可以在后期的剪輯制作過程中處理掉,這樣即保持了錄制的完整性,又保證了錄制的時間和效率。
1.9 慕課的后期編輯
慕課的后期編輯通常包括導入慕課素材、聲音和畫面進行對位、鏡頭精剪、鏡頭組接、特效設置及包裝、字幕設置及內容校正、媒體形成等不同環節,這些環節的完成通常需要專門的軟件和較強的技術水平,一般由專業制片編輯人員來完成。
2 慕課的應用
慕課從內容上可分為兩部分:線上內容和線下交流。慕課在應用時首先需要將事先錄制好的線上內容導入到慕課平臺。在慕課模式下,無論是課程知識、課堂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習體驗與表現,乃至于師生互動過程等在某種程度上都被完整地、系統地在線實現。
2.1 線上內容
線上內容一般包括由教師負責制作的部分和由學習者參與構建的部分組成。前者包括授課視頻、小測驗、作業題、考試題、思考拓展和補充講義材料等;后者包括答疑解惑區、討論區和其他的互動專區等。
(1)知識點視頻短片。這是慕課的主要內容,由于人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因此,一般慕課視頻不易過長,15分鐘左右為宜,應由教師在錄制完成后先期上傳到慕課平臺。
(2)知識點測試。在不同知識點視頻短片之間設計與視頻中知識點內容相關的小測試,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前段教學視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把握視頻的教學效果,便于以后改進;另一方面通過重復新內容,強化了重難點,有助于降低學生對知識的遺忘速度。
(3)知識任務群作業。一般在一個知識任務群完成后可以布置一些較深入、較艱難的作業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和時間完成。其目的是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把各知識點視頻的內容貫通起來。
(4)課程知識測評。課程知識測評是對學生進行的綜合測試,既要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又要考核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5)線上討論互動。師生進行線上討論互動,可以完成對課程知識的提升和凝練,集思廣益對學生知識的提升和問題的反復學習非常有益。
2.2 線下交流與翻轉課堂
線下交流主要通過教師解惑答疑或學生交流討論的方式進行,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翻轉課堂來實現的。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是一種課前學生通過豐富的在線課程完成自主學習,課中學生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評價,選擇性地參與課堂合作的探究活動。因此,翻轉課堂對慕課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翻轉課堂支撐的慕課將無法取得常態化的課堂實效。慕課的多少和優劣雖然決定翻轉課堂的實效,決定能否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但是沒有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慕課的效果也將難以展現。
從某種程度而言,無論是知識的完備、整合,還是學習者的綜合素質都將受到慕課的很大影響。但是,畢竟課堂是師生討論問題、交流互動、提升認知、培養情感和提升綜合能力的重要場所,在課堂中所形成的人際交互性和情感融通性是慕課難以實現的。
參考文獻
[1] 陳江.慕課的建設與實施策略.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