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蘭 徐平

摘 要 “以實踐為導向”是教師教育改革的時代訴求。本文立足教師教育領域中的實踐教學問題,試圖以管理學中的協同角度為突破,以機制問題為落腳點,通過深度整合資源,加強協同互動,探索合力共贏,提出構建系統的 “開放、集成、高效”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協同機制,實現機制整體效能的最大化,進而提升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效度和水平。
關鍵詞 教師教育 實踐教學 協同機制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27
Abstract "Practice oriented" is the era demand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teacher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rying to point of coordination in management as a breakthrough,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othold, throug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work together to explore win-win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system of "open, integrated and efficient"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maximize the overal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teaching and the level of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cooperative mechanism
關注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問題源于當下“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師教育改革的時代訴求及國家相關政策背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等都對教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教師教育培養質量與基礎教育對優質師資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尤其是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改革需要政府、高校、中小學、用人單位多方協同作用,而多方協同運行不暢、效率不高的局限已成為阻礙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發展的主要問題,協同度不夠、缺乏系統的協同機制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本文將協同學的理念和研究范式運用到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改革中,吸收其理論基礎和相關實踐經驗,從協同機制構建的角度優化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是當今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的新思路、新領域,拓寬實踐教學改革的路徑,也是未來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勢。
1 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多主體協同的實然、應然狀態及問題分析
協同的定義,《說文》提到“協,眾之同和也。同,合會也”。所謂協同,就是指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協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或能力。
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需要政府、高校、中小學、用人單位多主體共同參與,而多元主體之間的關系本質是協同。政府為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提供政策及資金支持;高校作為培養方,對實踐教學全程組織落實;中小學是實踐教學的校外基地,為師范生提供真實的教育環境和資源;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成為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目標導向。多個主體協同配合,才能保證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和高效實施。但現有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多主體之間互動整合不夠,這種主體分散化的情況影響了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高效開展。當下,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多主體協同的狀態表現如下:協同主體的職責定位模糊化;多主體協同的組織管理自由化;多主體協同的方式多元化;多主體協同的保障不確定化。
根據系統論和協同學理論,對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多主體協同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理想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多元主體協同的狀態應包括以下六個層面:第一,目標協同,優化教學,提升水平;第二,組織協同,規劃部門,統一管理;第三,動力協同,利益驅動,多方共贏;第四,溝通協調,平等對話,實時分享;第五,評估反饋,循環督導,增強效度;第六,平臺協同,集成運行,系統全面。只有多元主體在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全過程中實現全面的協同,才能保證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高效實施,提升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效度和水平。
通過對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多主體協同的實然和應然狀態的對比,發現現有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多主體協同存在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即:第一,目標驅動力不足;第二,組織機構不健全;第三,動力整合不突顯;第四,溝通協調不順暢;第五,評估反饋不落實;第六,協同平臺建設不集成。
以上問題的存在導致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多主體的協同不暢,互動整合不夠,有些主體各自開展實踐教學,相互之間缺少溝通和協調,以致沒有互動整合成一股合力。分析原因,主要是多主體協同度不夠,缺乏協同機制的保障。
2 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協同機制的構建策略
實施教師教育實踐教學,不僅需要調動主體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熱情,而且要將他們有機整合,建立起高效靈活、保障有力的多元主體協同機制。本文通過深度整合資源,加強協同互動,探索合力共贏,提出構建 “開放、集成、高效”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協同機制的策略,以期實現機制整體效能的最大化,進而提升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效度和水平。
2.1 構建目標協同機制
教師教實踐教學多主體間存在目標差異與沖突,構建目標協同機制,首先要明確目標,通過對差異與沖突進行分析;其次,結合不同主體的利益需求,統一目標;最后,要分解目標,并對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實時的跟蹤和管理,實現目標統合與協同優化。
2.2 構建組織協同機制
完善的組織機構是協同得以實現的有力支撐,分析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協同主體的角色定位及作用,有助于機構和人員的合理調配。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協同環境下,承擔統籌規劃的角色,通過下發系列實踐教學實施的標準和意見,審核高校、地方中小學和招聘單位的參與資格,并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高校承擔主體的角色,將多主體聯合在一起,組織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具體工作落實和協商交流,開展改革與研究工作。地方中小學承擔實踐教學基地的角色,為師范生提供真實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招聘單位的招聘要求引導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目標制定,優秀的師資可以為實踐教學提供新的學習領域,并為部分師范生提供試崗平臺。
不同主體有各自承擔的主要角色,實現多主體的協同,需要打破主體間的壁壘,實現組織協同,成立統一的協同組織管理機構,并進一步明確機構設置及職責劃分,制定人員選拔標準及要求,優化工作流程及制度體系。
2.3 構建動力協同機制
欲積極推進實踐教學的主體協同,必須建立健全動力協同機制,通過實行多主體內外部動力分析,實現利益驅動與調節補償,提高各主體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打破教育行政部門、高校、中小學、用人單位之間封閉、分散、低效合作的格局,消除壁壟,促進實踐教學各要素的全面共享和有機融合,促進協同過程的長效發展。
2.4 構建溝通協調機制
溝通協調是指為了使實踐教學各主體能更好地產生協同,并使組織發揮整體功能所采取的一切交流或溝通的方式。有效的信息溝通是協同管理成功實現的基礎。它滲透到整個協同行為中。通過構建溝通協調機制,明確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全過程的溝通原則,制定溝通計劃、會議協商討論制度和信息資源共享制度,妥善協調溝通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實現廣泛、深入、有效的相互溝通和交流。
2.5 構建評估反饋機制
規范、合理、科學的評估反饋機制是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多主體順利協同、高效合作的有力保證,是協同機制建設必須關注的一個重要環節。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實踐性的原則,選擇合適的評估組織形式,設置評估體系和維度,以評促改,并對評估的結果進行及時跟蹤反饋,通過合適的反饋渠道,告知各協同主體,并視情況進行一定的反饋調節。
2.6 設計集成化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網絡信息管理平臺
以網絡科技為平臺的現代管理方式,呈現綜合性、整合性、大數據的特點,設計集成化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網絡信息管理平臺,不僅可以整合資源,促進交流,為多主體的協同提供技術支持,還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和監控,同時實踐教學相關的大數據可以成為政府教育決策的參考。
平臺設有四個功能模塊,第一,信息資源模塊:信息資源,遠程慕課,實現協同共享;第二,溝通交流模塊:交流學習,在線協商,實現協同交互;第三,管理監控模塊:動態管理,全程監控,提升協同效率;第四,決策支持模塊:整合數據,集成分析,實現協同決策。
網絡信息管理平臺保障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高效實施,協同機制為網絡信息管理平臺的良性運行提供制度約束和保障。協同機制與平臺互動運行的模型如圖1。
3 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協同機制構建的保障措施
為構建系統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協同機制提供保障,還必須做到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加強政府宏觀統籌,加大各級政策及資金保障力度;第二,強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夯實教師教育的發展基礎;第三,探索開放合作辦學,打造有利于多主體參與的協同環境;第四,強化教師專業標準與教師教育改革的有效協同,增強實踐教學目標導向性;第五,強化校內培養和校外指導的有效協同,加強高質量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4 結論
立足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問題,本文提出了系統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協同機制的構建策略,在理論層面,將協同創新理念與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運行機制有機融合,在理論上拓展新的研究視域;在實踐層面,為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可資借鑒的建議,同時為突破教師教育的發展瓶頸提供可行性的路徑探討。
參考文獻
[1] [美]弗雷德·魯森斯著.組織行為學(第11版)[M].王壘,姚翔,童佳瑾等校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2] 劉義兵,付光槐.教師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J].教育研究,2014(1):111-116.
[3] 嚴璟.教育實習中校方合作機制的個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4] 潘開靈,白列湖.管理協同機制研究[J].系統科學學報,2006(1):45-48.
[5] 闕攀.大學學術協同創新動力機制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6] H.哈肯.高等協同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