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倡
【摘要】 目的:探討四聯療法(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膠鉍)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方法:從筆者所在醫院門診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疾病的患者中選取180例,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四聯療法(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膠鉍)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三聯療法(雷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潰瘍愈合情況、癥狀緩解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Hp根除率。結果: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痊愈62例,顯效18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均全部得以緩解,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為(5.2±3.5)d,比對照組患者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低于對照組的2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Hp根除率分別為88.9%與67.8%,觀察組患者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疾病采用四聯療法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安全可靠。
【關鍵詞】 消化性潰瘍; 雷貝拉唑; 克拉霉素; 果膠鉍; 阿莫西林; 幽門螺桿菌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1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4-0034-03
在臨床上,消化性潰瘍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有相關資料顯示,這種疾病在人群患者中的患發率達到5%~10%,而幽門螺桿菌已經成為導致消化性潰瘍疾病發生的重要致病原因[1]。質子泵抑制藥物在長期的應用實踐中被證實成為消化性潰瘍疾病的有效治療藥物,而雷貝拉唑則屬于新一代的質子泵抑制劑,再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果膠鉍聯合使用,能夠有效殺滅幽門螺桿菌,提高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2]。為了更深入地分析三聯與四聯療法對這種疾病的療效及具體藥物的組合應用效果,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門診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現將具體的分析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門診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根據患者使用的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中,男50例,女40例,年齡24~56歲,平均(38.2±12.5)歲,病程
1個月~4.5年,平均(11.8±6.5)個月,潰瘍部位均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對照組中,男47例,女43例,年齡25~59歲,平均(39.0±12.6)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12.2±6.8)個月,潰瘍部位均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入筆者所在醫院門診時均證實符合《實用內科學》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確診為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疾病;(2)患者年齡20~70歲;(3)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同意納入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在治療前1個月使用過抗生素的患者;(2)存在嚴重心肝腎疾病的患者;(3)存在惡性腫瘤或精神疾病的患者;(4)處于妊娠哺乳期或對使用的藥物有過敏癥狀的患者;(5)不配合本研究調查的患者[3]。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三聯療法,包括服用0.01 g雷貝拉唑(國藥準字H200220330,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 mg),
2次/d,1 g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20003263,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 g),2次/d,0.5 g克拉霉素分散片(國藥準字H19990209,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125 g),2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四聯療法,包括服用0.01 g雷貝拉唑(國藥準字H200220330,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 mg),2次/d,
1 g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20003263,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 g),2次/d,0.5 g克拉霉素分散片(國藥準字H19990209,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125 g),2次/d,0.2 g果膠鉍(國藥準字H20043254,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0.2 g),3次/d。兩組患者均以1周為一個療程,治療1周后比較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癥狀緩解情況及Hp根除率[4]。
1.4 檢測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1個療程后的4周后返院做胃鏡復查,醫療人員通過觀察并記錄患者胃鏡下潰瘍愈合的情況及對胃竇部位鉗夾胃黏膜組織進行快速尿素酶的試驗,檢測并記錄患者的Hp值,期間以電話隨訪形式了解患者的藥物治療不良反應。
1.5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潰瘍愈合情況,(1)痊愈:患者經過治療后潰瘍完全愈合,周邊炎癥完全消失;(2)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潰瘍完全愈合,周邊的炎癥依舊存在;(3)有效:患者的潰瘍長徑與治療前相比縮小程度超過50%;(4)無效:患者治療前后潰瘍愈合情況及炎癥情況與治療前無變化,甚至有惡化的趨勢[5]。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癥狀緩解情況:通過記錄患者腹痛和腹脹的緩解時間和程度比較差異性。
Hp根除情況:患者在治療結束后的4周時間中通過14C呼吸試驗進行檢測,以尿素酶結果為主,呈現陰性則表示根除。
不良反應:包括頭暈、失眠、腹脹、便秘、口苦、皮疹、乏力等。
1.6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1.0統計學對比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緩解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均得到緩解,而觀察組患者腹痛腹脹等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比對照組更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現頭暈失眠、腹脹便秘等不良反應9例,發生率為10.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2.4 兩組Hp有效根除比較
觀察組患者Hp有效根除80例,根除率為88.9%,對照組為61例、6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3.765,P<0.05)。
3 討論
臨床上,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潰瘍通常發生為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由于這種疾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且病理特點特殊,還受到環境、飲食、遺傳等影響,所以對患者進行的治療后很容易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加重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有研究顯示,Hp能夠通過多種形式定位在患者的十二指腸黏膜和胃黏膜中,在分泌的各種毒性因子作用下,損傷患者上皮細胞而導致潰瘍出現[6]。由此可以看出,根除Hp感染是治療潰瘍性疾病及減少復發情況的重點。果膠鉍是一種膠態制劑,由金屬鉍離子、鉀離子及生物大分子果膠酸形成,具有很強的膠體性,能夠對胃腸黏膜產生牢固的保護作用。雷貝拉唑屬于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是苯丙咪唑衍生物,能夠確保壁細胞H+不會運轉及胃中,同時抑制胃酸分泌,療效穩定。克拉霉素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以阻礙細胞核蛋白50S亞基聯結來抑制蛋白質合成,發揮抑制細菌作用[7]。上述三種藥物與阿莫西林聯合形成四聯療法,不但確保了較高的Hp根除率,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潰瘍愈合,同時產生的不良反應也較少,安全穩定[8]。本研究采用四聯療法的觀察組患者潰瘍愈合總有效率達到96.7%,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為(5.2±3.5)d,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這些方面均比采用三聯療法的對照組患者好(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Hp根除率分別是88.9%與67.8%,觀察組更好(P<0.05)。
綜上所述,采用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疾病,治療效果顯著,Hp根除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曹彬,季玲玲.果膠鉍三聯與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2):207-209.
[2]馬德發.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5,27(1):26-28.
[3]朱蘭華.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7):840-841.
[4]艾永華.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1):99-101.
[5]肖玲.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0):152-153.
[6]林輝東.雷貝拉唑三聯療法與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9):571-572.
[7]韓思靜.果膠鉍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132):1324-1325.
[8]周小紅.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分析[J].藥物病例解析,2014,11(3):229-231.
(收稿日期:201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