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春 劉瑞強
自2014年教育部頒發《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辦學理念討論與研究成為業界焦點。處于“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新疆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依靠新疆地域特點和資源優勢,致力于培養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應用型人才,也成為了新形勢下新疆新建本科院校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契機。賀繼宗教授主編的地方特色教材《新疆旅游概覽》(新疆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正是積極適應國家一帶一路以及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遵循教育部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發展思路的產物。該書作為新疆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翻譯、旅游及旅游服務與管理、導游等應用型專業課程的必備教材,旨在為新疆的地方旅游文化和學科發展提供雙重服務。
《新疆旅游概覽》依托于實踐科研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等學校地方特色和民文教材建設計劃”的成果,既是新疆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轉型期的系列教材之一,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等院校基于課堂和實踐教學而成的地方特色應用型教材。該書共17章,以南北疆作為分水嶺把整部教材一分為四:第一部分(第1章)總覽新疆的地理人文環境、自然資源、行政區劃和民族構成,第二部分(第2章到第22章)以新疆區域規劃北疆各地州市為主線,翻譯了該地區自然人文環境、人口民族、行政區劃、名勝古跡等方面;展示了慕士塔格、庫木塔格、公格爾九別、可可托海、和布克賽爾等地域特色詞匯的翻譯,介紹了江布拉克風景區、喀納斯風景區、那拉提自然保護區、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以及歷史遺址阿斯塔納古墓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的翻譯。第三部分(第12章到15章)以南疆四地州為主線,從地理位置、自然狀況、經濟發展、旅游景點和名勝古跡等方面逐一闡述,重點有庫車大峽谷、克孜爾千佛洞、刀郎部落、喀拉庫勒湖、奧依塔格冰川公園、阿帕克霍加墓等地域文化特色詞匯的翻譯;第四部分(第16章至17章)主要是介紹新疆民俗風情,包括新疆十三個世居民族的最新(2014)人口統計、民族特色風俗以及新疆名優特產的翻譯。
該著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第一,致力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和科學研究創新。該書將已有的新疆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系列科研成果的重要內容融入教材,提升了新疆地方本科院校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該書在充分掌握大量最新、最前沿的研究動態和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其內容的選取和研究成果方面呈現一定的權威性和前沿性,其地方文化特色詞匯翻譯在學術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同時,該書注重收集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新動態。教材編寫過程中充分吸收了新疆社會、經濟、人口、旅游發展的最新資料。第二,較為系統地梳理了絲綢之路核心區新疆旅游文化資源的發展狀況,以“立足本土,傳承文化,追求特色”為寫作宗旨,在編譯中對具有地域特色的術語,在本土化基礎上,充分考慮術語國際翻譯規范,可作為英語、旅游、導游等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選教材,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第三,突破傳統教材編寫的單一性,教材圖文并茂,插圖豐富精美,圖文互相映襯,相得益彰。教材還將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產名列其中,精心編譯每一處遺址的歷史文化背景介紹,如阿斯塔納古墓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克孜爾千佛洞等等。這些文化遺址的翻譯必將成為新疆旅游導游詞編寫的重要參考資料。第四,堅持民族團結的理念。該書將民族團結理念融入文化教學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國家認同、大局意識、民族團結融合意識。教材具有的地方特色,以地方經濟和旅游文化發展為關注點,契合了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服務于新疆地方經濟發展之主旨。
總之,該教材既從理論的角度開辟了新疆旅游文化研究的新思路,又從實踐的角度展示了新疆旅游翻譯和特色詞匯翻譯的規范,它的出版必將成為新疆旅游導游詞撰寫、導游資格證考試和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翻譯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是新疆翻譯實踐教學的經典之作,不僅促進了新疆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實踐性,而且可用于指導旅游服務與管理、導游等專業學生的實踐性訓練。《新疆旅游概念》正是基于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指導,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基于地域經濟、旅游文化發展水平以及新疆地域人才的特殊要求而開發設計,是經過了長期教學實踐檢驗的探索性成果,堪稱一本具有良好推廣價值和實用性的好書。
[第一作者系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跨語言文化研究專業博士生,昌吉學院外語系副教授;
第二作者為昌吉學院外語系副教授。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外文化比較與
跨文化交際研究基地2016年度招標項目“新疆地區少數民族三語者英語學習中的跨語言影響”(0107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