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促進了社會主義體育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這一方面為高等體育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機遇和條件,另一方面也為高等體育教育再上新臺階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和挑戰。隨著國內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逐步過渡到大眾型教育,不論是從教育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還是從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來看,我國的高等體育教育都已然迎來新的改革窗口期。高等院校是我國實行體育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要促進我國高等體育教育在新時代條件下走上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首要工作就是調整優化各個高校體育本科的專業設置,為所有后續高等體育教育工作的展開奠定良好的結構和內容基礎。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蒲鴻春先生的體育教育專著《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研究》(2016年版)。該書為高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解決了兩大問題:一是梳理了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的歷史脈絡,總結了經驗教訓,探討了本科體育教育的基本規律;二是分析了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歷程中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的思路、原則和策略建議。可以說,該書既填補了我國高等體育教育領域的研究空白,又為高等院校體育本科的專業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就內容而言,該書以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前后共分為五章。第一章論述了專著的選題依據、研究目的和意義;第二章綜述了高等體育專業設置領域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和不足;第三章簡述了全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第四章是全書的核心,具體內容又分為四個小節,分別闡述了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歷史軌跡、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歷史特點、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歷程中的影響因素和新時期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的策略;第五章概括了研究結論并陳述了相關建議。
課題研究的歷史視野是該書最主要的獨到之處。作者對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的理解與普通研究者不同,沒有將研究視野局限于當前體育本科專業設置的現狀和問題,而是跳出就事論事的窠臼,以一種歷史的眼光來審視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的歷史和現實,通過跨時空的材料梳理來探究高等體育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內在邏輯。一方面,在闡述了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歷史軌跡時,作者尋根溯源,從最初西式體育被引入中國的1840年開始,梳理了近兩個世紀以來,中國高等體育教育從單一型、專門型教學科目逐漸發展成為綜合型、系統型專業學科的歷史進程。另一方面,在論述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歷史特點時,作者進一步從專業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設置管理、設置種數、建設布局等五個層面梳理了中國高等體育教育學科建設不斷完善的歷史脈絡。通過這樣的方式,作者為國內體育教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維度,大大深化了學界同仁對體育這一門專業學科的理解,拓展了我國體育本科教育研究廣度。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不但具有較高的理論學術價值,還具有相當的實用性。這突出地表現在該書第四章第四小節以及第五章的內容之中。作者在使用大量篇幅闡述了高等體育教育專業學科建設在我國的歷史變遷并總結了相關經驗和規律以后,以自身深厚的學術理論修養和多年本科體育教學管理的工作經驗,系統而又細致地論述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的策略,包括當前體育本科專業設置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專業設置調整應當遵循的原則、思路和方法。結合當前我國體育本科專業建設和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來看,作者所指出的機遇和挑戰都是現實情況的準確反映,作者所提出的專業設置與調整的策略既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也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其每一個內容要點,都值得高校體育教學管理者和教師仔細研讀、思考、落實。
綜上所述,蒲鴻春先生的這本《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研究》是一本立足于中國高等體育教育發展實際,論述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建設根本規律和時代特征的優秀學術專著,其思想獨到精微、其內容深刻厚重、其結論一針見血、其建議入理切情,值得每一個體育教育領域的學界同仁和研究愛好者讀研咀嚼。當然,該書也并非完美無瑕,一是在語言的使用方面,過于書面化、學術化的行文方式增加了閱讀的難度,給一些普通閱讀者造成了一定的理解障礙;二是理論敘述詳盡而實際案例很少,為文中的建議落實帶來了一定難度。但瑕不掩瑜,作為一本學術著作,該書依然有其特色和價值,值得高校體育教學管理者、教師仔細研讀和借鑒。
[作者系成都理工大學副教授;基金項目:成都理工大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13JGY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