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西
中華語言文化是流動的,其獨特的魅力在于語言豐富,內涵精彩紛呈。詞匯是構成語言的核心要素,是語言系統中最基本的單位。在語法、語音、詞匯三大要素中,詞匯可稱得上古老,但具有兩千多年的詞匯在現代卻負擔越來越重。現代語言學中,語音學和語義學,語法學和修辭學在大發展,詞匯學卻幾乎是原地踏步,甚至處于一種沒落的境地。詞匯學大家劉叔新教授也說:“自共時語言學興起以來,對語言研究大多注重于語音和語法,詞匯則被漠視。”在現代西方的語言學模式中,詞匯學更是完全被排除了。加強詞匯學的研究,是許多有識之士共同的心聲。詞匯學的發展研究和理論創新不應該僅是詞匯學家的任務,更是所有語言學家的任務。在這一背景下,南開大學詞匯學與詞典學研究中心主任、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漢語語匯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周薦先生敢為人先,編著了《現代漢語詞匯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該書不僅是一本教材,在現代詞匯學發展研究和理論創新方面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這本書從時間的縱坐標、空間的橫坐標和整體維度來看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從時間的縱坐標來看,該書研究內容融匯古今,歷史性和時代性結合
雖然此書名為《現代漢語詞匯學教程》,但是作者并不止步于現代二字上,因為詞匯發展歷史悠久,所以在作者筆下,此書中的古今對比尤為明顯,完美地將歷史和現代結合起來。在書中,作者從理論和應用,宏觀和微觀,概括和具體等不同方面的對比分析,對詞匯學研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著眼于古代和現代的漢語詞匯研究內容和現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詞匯研究今后的發展動向進行了預測和梳理。本書共有八章。第一章導論中,作者首先介紹了詞匯的基本知識,以及詞語的基本知識和詞語的發展過程。第二章作者分別對字、語素、詞、仂語、熟語等詞匯單位進行了介紹。第三章則向我們介紹了詞語的創制之法和造詞法。在第四章又向我們介紹了詞語的構造之法。詞語的構造紛繁復雜,但是作者娓娓道來,在詞根、詞干、詞綴、詞嵌、字串介紹上花費不少筆墨。在單純和合成,復合和派生等方法上也有具體介紹,還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雙字格,三字格,四字格的魅力,生動完美地將詞匯架構展現出來。第五章介紹了詞匯的意義,讓我們體會語言的吸引力。第六章作者另辟蹊徑,把熟語單獨列為一章,熟語包括成語,慣用語,歇后語,諺語,標簽性詞語等,這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也有助于提高讀者的興趣。第七章和第八章,作者從整體入手介紹詞語集匯和交流,詞匯演變和規范。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介紹這些內容時并不是枯燥傳送理論,而是舉出古代、現代等豐富的例子,趣味橫生。作者在論述相關問題時,多以規范的語文兼百科工具書的收條為據,在對詞典所收條目進行窮盡式統計而得出的數據的基礎上立論,結構關系清楚,層次分明。這本書條理清晰,章目有序,讓讀者讀來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在的嚴密的邏輯性。該書還具有專業性的特點,讀者在仔細閱讀中可以領會到作者對漢語詞匯見解的深刻性。在研究內容上,作者創新性地提出新問題,對漢語詞匯作出了新觀察,不斷總結觀點并進行整合,與時俱進,把歷史性和時代性完美結合。
二、從空間的橫坐標來看,該書研究形式豐富多樣,地域性和整體性并重
在本書中,作者清晰地展現了現代漢語詞匯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過程,把形式到意義、關系和結構、微觀到宏觀的研究趨勢描繪了出來。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見空間上的轉移和跨越,在研究方式上也讓人耳目一新。本教程對字、語素、詞、仂語、熟語各自的性質特點及一些糾結點作了深刻的闡釋,作者又從形式的角度詳細分析了詞語創制之法-造詞法和詞語構造之法-構詞法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還指出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糾正了學者之前的研究錯誤。作者還展示了各類詞匯單位復雜的意義和各類詞語間紛繁的意義,對語素、熟語、詞語集匯和交流以及詞匯演變和規范進行了獨到的分析。作者重點對詞、詞素、短語等做了詳細的定義,重點強調了詞匯單位層級性的重要性,強調了不同概念的區分和聯系,也對很多基礎問題做出了嚴密的論述,精細的辨析。并且,作者在每章結尾處均列出一些參考題,供學習者思考。全書末尾附有可供延伸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習者在每一章學習后鞏固知識,有一知半解和困惑的地方進行文獻查閱,這樣激發了學習者的探究能力。作者還動靜結合,充分地關注語詞匯的動態研究,融合其他學科理論成果,并且把漢語和方言融合起來。比如在介紹詞匯中的詞義上,作者區分指稱義和非指稱義,舉證了方言中的一些典型例子,讓人產生共鳴。作者在點面俱到上也做到了創新,作者分章介紹詞匯發展,在這其中力求反映現代漢語詞匯的全貌,同時直面傳統詞匯中某些頗具分歧的問題,擴大了研究視野,反映了當前現代漢語詞匯研究的現狀。作者運用如此豐富多樣的研究方式,從理論和應用,宏觀和微觀,概括和具體等不同方面對詞匯學研究進行了探討。語言是活的,語言中的詞匯更加鮮活靈動,極富生命力。詞匯的發展、變化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詞匯的發展自然會帶來詞匯的變化。對此,在作者的論述中,人們可以從空間的角度獲得最真切的感受。此書在空間上覆蓋范圍廣大,中間穿插中國方言特點,把方言和詞匯完美融合,讓人耳目一新。況且,作者把目光放眼世界,試圖從世界詞匯發展規律中找到共性。
三、從整體維度來看,該書研究體系科學合理,系統性和詳略性兼顧
自古以來,傳統訓詁學是以解釋詞語為主要任務。受此歷史根源影響,漢語詞匯研究比較薄弱,也很零散而不系統。并且,對現代詞匯的研究重點放在詞義組成、詞的構成上,所以取得的成績并不令人很滿意。詞匯學體系龐大,在很多研究中比較零碎,但是詞匯學研究的對象詞匯應當是成系統的,我們不可否認現代漢語詞匯具有極強的系統性。而詞匯的發展變化,一方面是新詞語不斷地被造出,涌進詞匯中;另一方面是舊詞語逐漸被淘汰掉,成為歷史。如果一個社會總有新詞語增入,而無舊詞語汰出,這種語言恐怕早已臃腫不堪,無法正常使用了。正因為有吐故納新,語言詞匯才富有活力。在這一背景下,詞匯的系統性又表現在詞匯的許多方面,往往是多層次、多角度的。作者從整體出發把詞匯各種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區分開來。在理論中,作者所表達的系統性既表現在詞匯的外在形式,也表現在詞義構成的方方面面。比如從漢語一個詞來說,這個詞就是一個獨立的系統,這個詞可以是多義詞的詞義系統,也可以是詞使用上的靜動系統。本書強調詞匯的系統,探求現代漢語詞匯系統性的相關表現形式。詞的系統性還表現在詞匯的許多方面,是多層次多角度的。所以,在這八章中,作者從導論出發,說明詞匯的基本知識,并且介紹詞匯單位、字、語素、詞、仂語、熟語的基本知識,又展示了造詞法、構詞法的基本框架。作者重點把詞和詞之間的聯系,詞自身內部的聯系細細梳理,把語素、詞、固定詞組等要素和語音、語義、詞匯、語法這幾種關系聯系起來。該書對現代漢語詞匯的基本問題都做了簡明的正面論述,語言具有特點,闡述通俗易懂。全書整體架構上凸顯理論性,章節之間的聯系緊密,詞匯問題也明晰介紹,并且論述詳略得當。比如說漢語詞匯知識繁雜,造詞法時間久遠,并且對當代漢語詞匯發展意義沒有構詞法來的直接,所以作者在論述中,對造詞法上粗略介紹,在構詞法上詳細介紹。
總之,《現代漢語詞匯學教程》語料豐贍、扎實,求新知,不因循,要言不煩,閱讀全書有面貌全新之感。此書時間脈絡貫穿古今,讓人讀來對古今詞匯發展趨勢有深入了解。并且,此書整體維度上十分具有系統性,把詞匯知識放在書中,讀者讀來毫不吃力。正如我們所知,周薦先生迄今由個人獨撰、編纂語言學專書有16部,論著內容主要涉及漢語詞匯學、語義學、詞典學、語法學、修辭學等學科。周先生學富五車,是位融會貫通的大家,其深厚的學術功力和廣闊的理論視野在本著作中鮮明體現出來。著作廣泛吸收了現代詞匯學、語法學、語義學、詞典學、邏輯學等相關學科的成果,理性面對一些陳陳相因的結論,談出了作者對一些問題的深刻思考和認知,同時也盡可能做到既把基本理論講透又適可而止,以給授課者更多的發揮余地,給學習者較大的獨立思考的空間。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根基,而語言更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性符號,詞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此書最珍貴的就在于其中的文化氣質以及致力于詞匯研究的勇氣和努力。該書不僅僅可以給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以向導,更是給熱愛中國文化、好奇于中國詞匯學的廣大學子一個學習的空間。
(作者系洛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