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勤川
【摘 要】 目的:觀察腹腔鏡微創技術治療腸梗阻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治療的腸梗阻患者76例,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常規組,每組各38例。常規組施以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組予以腹腔鏡下粘連松解術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相關手術指標、復發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各手術指標數值均低于常規組(P<0.05);治療組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針對腸梗阻實施腹腔鏡微創技術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相關手術指標,有效減少復發及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關鍵詞】 腹腔鏡微創技術 腸梗阻 并發癥
腸梗阻是臨床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主要由腸腔內異物堵塞或腸肌痙攣所致。臨床上以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及排便排氣障礙為癥狀表現,且常伴有局部嚴重血液循環障礙。若病情繼續進展,可引起電解質、體液嚴重平衡失調,誘發腸壁壞死或繼發感染,最終惡化為毒血癥及休克[1]。目前,臨床治療腸梗阻較常采用手術治療,傳統的開腹手術臨床療效較為明顯,但因其手術創傷較大,導致其術后復發及并發癥發生的幾率較高,從而嚴重限制其廣泛應用。因此,選擇有效的手術方法改善患者的手術指標及術后風險成為臨床外科持續關注的領域。本研究主要觀察腹腔鏡微創技術治療腸梗阻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依照隨機數字表將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診治的共計76例腸梗阻患者均分成治療組、常規組(各38例),其中治療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35~74歲,平均年齡(54.84±5.39)歲;病程3~20個月,平均病程(11.61±3.47)年。常規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37~72歲,平均年齡(54.62±5.15)歲;病程5~18個月,平均病程(11.29±3.26)年。比較兩組患者各方面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行傳統開腹手術,方法:首先對患者實施局部硬膜外麻醉,腹部手術入路選取正中切口,逐步切開皮膚后,經皮下組織及腹白線,使得腹膜顯露出來,并用肉眼對其梗阻位置及粘連狀況進行細致觀察以判斷患者的病況,再分別應用鈍、銳性剝離術對其粘連腸梗阻進行有效分離,然后修補其損壞的漿肌層或腸管全層,再在創面上用醫用的透明質酸鈉均勻涂抹,可有效預防腸粘連的再次復發。治療組實施腹腔鏡下粘連松解術治療,方法:取患者仰臥體位,行全身麻醉后,選擇臍部下方5~6cm處做一切口,放置一10 mm Trocar后,用氣腹針進行穿刺操作以創建氣腹,維持其氣壓為12mmHg,借助腹腔鏡確定腸管粘連的實際狀況,并切開2~3個切口作為操作孔,各放置一個12 mm Trocar,然后按照先后順序分別行粘連松解術。若患者腹腔粘連狀況較為嚴重,則應用無損傷鉗行超聲刀切除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蠕動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圍手術期指標、腸梗阻復發與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并做進一步的分析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分析本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相關手術指標
治療后,治療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蠕動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數值均較常規組低(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腸梗阻是較為嚴重的消化道急癥,不僅可造成腸段解剖與功能性改變,而且可引發全身性生理紊亂,繼而嚴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該疾病多發于有腹部手術史的人群,相關研究顯示[3],腹部手術后的1個月及2年內易發生腸梗阻,且發病部位主要在小腸,致死率達到5%。若患者進展至絞窄性腸梗阻,其致死率將更高。因此,在行腸梗阻治療時,需慎重選擇手術治療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同時有效預防其術后復發及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使用的腹腔鏡下粘連松解術是隨腹腔鏡技術應運而生的新型手術方法,其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及安全性高等優點,借助腹腔鏡可對腹腔粘連帶進行精確定位,繼而能有效避免對周圍組織器官產生損害。與此同時,通過應用技術,可使得患者迅速恢復腸胃道功能,并減少術后再粘連的發生的風險,進而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圍手術期指標均優于常規組;治療組復發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少于常規組。表明對腸梗阻患者實施腹腔鏡微創技術治療,各手術指標改善作用較為顯著,復發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較少。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腹腔鏡微創技術治療腸梗阻,不僅可使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得到顯著改善,而且可使其復發及并發癥發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阮穎彥.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3, 34(22):4460-4461.
[2]江長安,杜麗.腹腔鏡微創手術用于粘連性腸梗阻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8):3473-3474.
[3]張智明,劉遷,劉峰,等.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7):74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