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薇
幼兒階段的數學教學是培養幼兒數學思維的初級階段。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的智力發展特點和認知能力,設計多樣化的趣味教學環節,讓幼兒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課堂教學在幼兒的主動參與中高效進行。
一、創設快樂的學習課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的興趣和他們的思維方式,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環節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發揮他們的思維活躍性,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根據他們的認知能力進行設計,使幼兒在數學學習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大膽探索和思考發現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趣味性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和幼兒的互動,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根據他們的興趣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幼兒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有效發展,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二、結合游戲開展教學,激活幼兒的數學思維
幼兒對游戲有濃厚的興趣,在游戲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完成游戲活動。把幼兒數學教學和游戲活動結合起來能為幼兒創設一個活躍、有趣的教學課堂,讓他們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例如,在幼兒認識數字時,教師可以結合拍皮球的游戲進行。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熱情高漲,他們一邊拍一邊數,認識了所學的數字,并建立了數字和直觀物體的聯系,加深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探究數學知識能使幼兒的思維活躍,使其在掌握所學數字的同時,還能運用這些數字數物品,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三、結合生活進行教學,提高幼兒的探究興趣
幼兒學習的數學知識很多來源于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生活情境,讓幼兒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探究,促進他們思維的深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生活情境中進行教學能讓幼兒體會到數學知識對生活的作用,激發他們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使其產生主動探究的興趣,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例如,在每天早上入園后,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人遲到;在上樓梯時,讓幼兒一邊走一邊數臺階的個數;在班級里,讓幼兒數一數班里有幾個男生、幾個女生;在吃飯時,讓幼兒數一數一共需要幾把椅子……通過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教學,讓幼兒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有效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
四、開展操作活動,提高幼兒的探究積極性
在幼兒數學教學中,開展操作活動能讓幼兒在直觀的動手操作中進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幼兒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主要運用直觀思維,操作活動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能讓他們在知識和思維之間建立聯系,加快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在開展操作活動時,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認知能力選擇操作內容,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操作中,結合操作掌握數學知識,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4的分成”時,教師可以給幼兒準備一些小棒,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擺一擺,利用直觀的操作活動進行深入探索。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掌握了4的分成,讓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在操作活動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指導,使操作能力較差的幼兒能積極參與到探究中,結合動手進行思考,加快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五、拓寬數學課堂,讓幼兒在大自然中探究數學知識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數學活動的開展,還要根據教材內容開展課外教學,拓展數學課堂,讓幼兒在開放性的數學活動中進行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積極思考所學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培養幼兒的數學學習能力時,教師可以把他們從課堂上帶出來,走進大自然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例如,讓幼兒觀察操場上的大樹,并讓他們數一數一共有幾棵;讓幼兒在大自然中尋找學過的物體和圖形。通過課堂拓展,讓幼兒擺脫枯燥的學習,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成主動探究,在快樂自由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激活他們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探索積極性,讓他們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數學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在引導幼兒進行主動學習時,教師要加強和幼兒的互動交流,和他們一起參與到游戲和運動中,在活躍的氛圍中完成學習內容,使數學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實現快樂課堂的構建。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城縣幼兒園)